臣聞日薄星迴,穹天所以紀物;山盈川衝,后土所以播氣。
五行錯而致用,四時違而成歲。
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契,以要克諧之會。
臣聞任重於力,才盡則困;用廣其器,應博則兇。
是以物勝權而衡殆,行過鏡則照窮。
故明主程才以效業,貞臣底力而辭豐。
臣聞髦俊之才,世所希之;邱園之秀,因時則揚。
是以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後土;明主聿興,不降佐於昊蒼。
臣聞世之所遺,未爲非寶;主之所珍,不必適治。
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翹車之招;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臣聞祿放於寵,非隆家之舉;官私於親,非興邦之選。
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並軌,西京有陵夷之運。
臣聞靈輝朝覯,稱物納照;時風夕灑,程形賦音。
是以至道之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
臣聞頓網探淵,不能招龍;振綱羅雲,不必招鳳。
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園之幣;洗渭之民,不發傅巖之夢。
臣聞鑑之積也無厚,而照有重淵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視周天嚷之際。
何則?應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是以萬邦凱樂,非悅鐘鼓之娛;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
臣聞積實雖微,必動於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
是以都人冶容,不悅西施之影;乘馬班如,不輟太山之陰。
臣聞應物有方,居難則易;藏器在身,所乏者時。
是以充堂之芳,非幽蘭所難;繞樑之音,實縈弦所思。
臣聞智周通塞,不爲時窮;才經夷險,不爲世屈。
是以凌飆之羽,不求反風;曜夜之目,不思倒日。
臣聞忠臣率志,不謀其報;貞士發憤,期在明賢。
是以柳莊黜殯,非貪瓜衍之賞;禽息碎首,豈要先茅之田。
臣聞利眼臨雲,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暉。
是以明哲之君,時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屢抱後時之嘆。
臣聞郁烈之芳,出於委灰;繁會之音,生於絕弦。
是以貞女要名於沒世,烈士赴節於當年。
臣聞良宰謀朝,不必借威;貞士衛主,修身則足。
是以三晉之強,屈於齊堂之俎;千乘之勢,弱於陽門之夫。
臣聞赴曲之音,洪細入韻;蹈節之容,俯仰依詠。
是以言苟適事,精粗可施;士苟適道,修短可命。
臣聞因雲灑潤,則芳澤易流;乘風載響,則音徽自遠。
是以德教俟物而濟,榮名緣時而顯。
臣聞覽影偶質,不能解讀;指跡慕遠,無救於遲。
是以循虛器者,非應物之具;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機。
臣聞鑽燧吐火,以續暘谷之晷;揮翮生風,而繼飛廉之功。
是以物有微而毗着,事有瑣而助洪。
臣聞春風朝煦,蕭艾蒙其溫;秋霜宵墜,芝蕙被其涼。
是以
五行錯而致用,四時違而成歲。
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契,以要克諧之會。
臣聞任重於力,才盡則困;用廣其器,應博則兇。
是以物勝權而衡殆,行過鏡則照窮。
故明主程才以效業,貞臣底力而辭豐。
臣聞髦俊之才,世所希之;邱園之秀,因時則揚。
是以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後土;明主聿興,不降佐於昊蒼。
臣聞世之所遺,未爲非寶;主之所珍,不必適治。
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翹車之招;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臣聞祿放於寵,非隆家之舉;官私於親,非興邦之選。
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並軌,西京有陵夷之運。
臣聞靈輝朝覯,稱物納照;時風夕灑,程形賦音。
是以至道之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
臣聞頓網探淵,不能招龍;振綱羅雲,不必招鳳。
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園之幣;洗渭之民,不發傅巖之夢。
臣聞鑑之積也無厚,而照有重淵之深;目之察也有畔,而視周天嚷之際。
何則?應事以精不以形,造物以神不以器。
是以萬邦凱樂,非悅鐘鼓之娛;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
臣聞積實雖微,必動於物;崇虛雖廣,不能移心。
是以都人冶容,不悅西施之影;乘馬班如,不輟太山之陰。
臣聞應物有方,居難則易;藏器在身,所乏者時。
是以充堂之芳,非幽蘭所難;繞樑之音,實縈弦所思。
臣聞智周通塞,不爲時窮;才經夷險,不爲世屈。
是以凌飆之羽,不求反風;曜夜之目,不思倒日。
臣聞忠臣率志,不謀其報;貞士發憤,期在明賢。
是以柳莊黜殯,非貪瓜衍之賞;禽息碎首,豈要先茅之田。
臣聞利眼臨雲,不能垂照;朗璞蒙垢,不能吐暉。
是以明哲之君,時有蔽壅之累;俊乂之臣,屢抱後時之嘆。
臣聞郁烈之芳,出於委灰;繁會之音,生於絕弦。
是以貞女要名於沒世,烈士赴節於當年。
臣聞良宰謀朝,不必借威;貞士衛主,修身則足。
是以三晉之強,屈於齊堂之俎;千乘之勢,弱於陽門之夫。
臣聞赴曲之音,洪細入韻;蹈節之容,俯仰依詠。
是以言苟適事,精粗可施;士苟適道,修短可命。
臣聞因雲灑潤,則芳澤易流;乘風載響,則音徽自遠。
是以德教俟物而濟,榮名緣時而顯。
臣聞覽影偶質,不能解讀;指跡慕遠,無救於遲。
是以循虛器者,非應物之具;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機。
臣聞鑽燧吐火,以續暘谷之晷;揮翮生風,而繼飛廉之功。
是以物有微而毗着,事有瑣而助洪。
臣聞春風朝煦,蕭艾蒙其溫;秋霜宵墜,芝蕙被其涼。
是以
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