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喉痹肿痛。
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五痔下血。
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肠风下血。
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
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
一天服一次。
释名
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气味
(叶)酸、平、无毒。
(果实)甘、平、涩、无毒。
主治
遗精。
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肾囊肿大。
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又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大便下血。
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
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
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脱肛。
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此方名“销阳丹”。
亦治梦遗。
痈疸初起。
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
作用与忍冬草相当。
乳汁不通。
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血淋。
用木莲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每日小煎服。
白癜风、疥癣等。
用木莲藤汁涂搽。
释名
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强胃气,止泄痢。
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释名
甘蒲、醮石。
化上黄粉名蒲黄。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乳痈。
用香蒲草根捣烂贴患处,同时煎汁边根服下。
热毒下痢。
用香蒲根二两、粟米二合,小煎服。
一天服二次。
舌胀满口。
用蒲黄频搽,或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都有速效。
吐血唾血。
用蒲黄末二两,每日以温酒或冷水送服三钱。
小便出血。
用蒲黄末,每服半钱,生地黄汁调下。
或加入发灰等分亦可。
药量可根据病人情况斟酌加减。
刀伤出血。
用蒲黄半两,热酒送下。
痔疮出血。
用蒲黄末一匙,水送服。
一天服三次。
脱肛。
用蒲黄和猪油调涂,每日三至五次。
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
用蒲黄二钱,水冲服。
催生。
用蒲黄、地龙(洗净、焙干)、陈桔皮,等分为末。
分别收存,临用时各一钱,以新汲水调服,立产。
胞衣不下。
用蒲黄二钱,井水送服。
产后下血。
用蒲黄二两,加水二升煎成八合,一次服下。
跌伤瘀血。
用蒲黄末,空心服三钱,温酒送下。
关节疼痛。
用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凉水送下。
一天服一次。
阴部湿痒。
用蒲黄末敷三、四次即愈。
耳出脓。
用蒲黄末掺敷。
屙血或血痢。
用蒲黄筛出的红色渣滓(名为“蒲萼”),炒过服用。
释名
石革、石皮、石兰。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小便淋痛。
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便前有血。
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气热咳嗽。
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崩中漏下。
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气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痈疽肿痛。
用闾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疥疮。
用闾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
用指甲大小的闾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释名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梅毒。
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
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
多吃为好。
释名
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截疟:
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
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
又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先一夜、未发时、临发时各一次)。
又方:常山(酒煮后晒干)、知母、贝母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
药渣泡酒,发病前取饮。
截疟诸酒: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服,过一会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
又方:治间日疟:常山一钱二分、大黄二钱半、炙甘草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发病日蝗五更温服;原药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未发病之日温服。
此方名“醇汤”,甚验。
又方:治久疟不止: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
一服便止,永不发病。
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为末。
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
瓦器内煮熟,取出晒干收存。
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一服,发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
数年不愈的疟疾,服两剂即愈;一月左右者,只须一剂。
又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黄丹一两,加白蜜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再服三丸,临归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
此方名“丹砂丸”。
又方:常山二两、黄丹半两、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为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
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此方名“黄丹丸”。
又方:用常山三两、知母一两、甘划昱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
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
又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
五更时再服一次。
忌鹅羊热物。
此方名“瞻仰丸”。
又方: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焙,加要槟榔二两,生研末,拦糊作丸,如梧子大。
如上方服法服丸子,此方名“胜金丸”。
又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焦)一两半,共三工业区末。
以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为衣。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牝疟(只寒不热)。
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伤)龙骨各二钱,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昌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
如系温疟(热多于寒)又加蜀漆一钱,此方名“蜀漆散”。
牡疟(只热不寒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风痰注痛。
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
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温酒送下。
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
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
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
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