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
(仁、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风湿身疼,日暮加剧。
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水肿喘急。
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沙石热淋。
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消渴。
用薏苡仁煮粥吃。
肺痿咳嗽,有脓血。
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痈疽不溃。
吞服薏苡仁一枚。
虫牙痛。
用薏苡仁、桔梗研末点服。
疝疾。
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黄疸。
用薏苡根煎汤频服。
杀蛔虫。
用薏苡根一斤,世细,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将虫杀死打出。
月经不通。
有薏苡根一两,水煎服。
牙齿风痛。
用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
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
(仁、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风湿身疼,日暮加剧。
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水肿喘急。
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沙石热淋。
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消渴。
用薏苡仁煮粥吃。
肺痿咳嗽,有脓血。
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痈疽不溃。
吞服薏苡仁一枚。
虫牙痛。
用薏苡仁、桔梗研末点服。
疝疾。
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黄疸。
用薏苡根煎汤频服。
杀蛔虫。
用薏苡根一斤,世细,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将虫杀死打出。
月经不通。
有薏苡根一两,水煎服。
牙齿风痛。
用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
释名
阿片。
俗作鸦片。
气味
酸、涩、温、微毒。
主治
久痢。
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
忌食葱蒜等物。
赤白痢下。
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
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
花开即落,收取研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阿片。
俗作鸦片。
气味
酸、涩、温、微毒。
主治
久痢。
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
忌食葱蒜等物。
赤白痢下。
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
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
花开即落,收取研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释名
菽。
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
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
中风口歪。
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
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
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
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热毒攻眼,红痛、脸肿。
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身面浮肿。
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
不愈再服。
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腹中痞硬。
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水痢不止。
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男子便血。
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一切下血。
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
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
三服可愈。
牙齿疼痛。
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胞衣不下。
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菽。
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
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
中风口歪。
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
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
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
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热毒攻眼,红痛、脸肿。
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身面浮肿。
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
不愈再服。
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腹中痞硬。
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水痢不止。
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男子便血。
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一切下血。
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
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
三服可愈。
牙齿疼痛。
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胞衣不下。
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释名
饧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老人烦渴。
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
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毒疮,火烧伤。
治方同上。
饧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老人烦渴。
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
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毒疮,火烧伤。
治方同上。
释名
茭米、雕蓬、雕菰、雕胡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止渴。
解烦热,调肠胃。
附方
菰本作菰,茭草也。
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菰。
其米须霜雕时采之,故谓之凋菰。
或讹为雕胡。
茭米、雕蓬、雕菰、雕胡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止渴。
解烦热,调肠胃。
附方
菰本作菰,茭草也。
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菰。
其米须霜雕时采之,故谓之凋菰。
或讹为雕胡。
气味
甘,温,无毒。
忌猪肉。
主治
风湿腿疼,胃部胀满,气虚乏力。
可以滋润肌肤,益颜色,肥健人。
肥人勿服。
慈禧太后最爱吃的“菀豆黄”就是这样来的。
附方
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
用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
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体上被打后青肿,用豆黄为末,水和涂之,效果很好。
甘,温,无毒。
忌猪肉。
主治
风湿腿疼,胃部胀满,气虚乏力。
可以滋润肌肤,益颜色,肥健人。
肥人勿服。
慈禧太后最爱吃的“菀豆黄”就是这样来的。
附方
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
用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
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体上被打后青肿,用豆黄为末,水和涂之,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