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鬆膏、鬆肪、松膠、松香、瀝青。
氣味
松脂:苦、甘、溫、無毒。
鬆節:苦、溫、無毒。
松葉:苦、溫、無毒。
松花:甘、溫、無毒。
主治
關節痠疼。
用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煉酥三升,攪稠。
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
一天服在次。
服藥期間,以麪食爲好。
忌食血腥、生冷、酸物。
百日病癒。
肝虛目淚。
用煉過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鬥、曲二斗造酒頻飲。
婦女白帶。
用松香五兩、酒二升,煮幹,搗爛,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風蟲牙痛。
把松脂在滾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齲齒有孔。
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久聾不聽。
用煉松脂三兩,巴豆一兩,和搗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一天二次。
一切腫毒。
用松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患處。
疥癬溼瘡。
有松香研爲末,加輕粉少許,先以油塗瘡上,再撒上藥末。
幾次即見效。
陰事宜溼癢。
用松香末捲入紙筒內,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紙筒燃燒滴油,取油搽患處。
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處洗淨。
鬆節:
關節風痛。
用鬆節(按:即鬆的莖幹上的瘤狀節)泡酒,每服一俁,一天服五、六次。
轉筋攣急。
用鬆節一兩,銼細,加乳香一錢,慢火炒焦,出火毒,研爲末,每服一、二錢,熱木瓜酒調下。
風熱牙痛。
有油松節如棗大一塊,切碎,加胡椒七個,浸熱酒中,乘熱再加飛過的白礬少許,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後見交。
又方:用鬆節二兩、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煎湯漱口,熱漱冷吐。
反胃吐食。
用鬆節煎酒細飲。
跌撲傷損。
用鬆節煎酒服。
松葉:
預防瘟疫。
有松葉切細,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時疫。
中風口邪。
有箐松葉一斤,搗成汁,放酒中浸兩宿,又在火旁取溫一宿,初服半升,漸加至一升,以頭面出汗爲度。
關節風痛。
用松葉搗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
一天服三次。
腳氣風瘡。
用松葉六十斤,銼細,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照常法釀酒。
七日後,取酒飲,以醉爲度。
風牙腫痛。
有松葉一把、鹽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
大風惡瘡。
用松葉二斤、麻黃(去節)五兩,銼細,泡酒二斗中。
幾日後,每次溫服一小碗,服至見效爲止。
陰囊溼癢。
用松葉煎湯多洗。
松花: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
氣味
槐實:(按:亦稱槐角)苦、寒、無毒。
槐花:苦、平、無毒。
槐葉:苦、平、無毒。
主治
木皮、根白皮:
中風身直,有能轉動。
用槐皮(黃白者)切細,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風蟲牙痛。
用槐樹白皮一把,切細,加酪一升煮過,去渣,放一點鹽,含漱。
蠼螋惡瘡。
用槐白皮浸醋中半日後洗患處。
槐葉:
腸風痔疾。
用槐葉一斤,蒸熟曬乾,研爲末,煎飲代茶。
久服還能明目。
鼻氣窒塞。
水煮槐葉,五升煮成三升,加入蔥,豉調和,有煎飲。
槐枝:
風熱牙痛。
用槐枝燒,烙痛處。
血崩、白帶。
用槐枝燒灰,每服一匙,飯前服,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陰瘡溼癢。
用槐枝煎水熱洗。
槐花:
鼻血不止。
用槐花、烏賊骨等分,半生半炒,研爲末,吹入鼻內。
吐血不止。
用槐花燒存性,加麝香少許,研勻,糯米湯送服三錢。
咯血、唾血。
用槐花炒過、研細,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
服藥後須靜臥一、二小時。
尿血。
用槐花(炒)、鬱金(煨)各一兩,共研爲末。
每服二錢,淡豉湯送下。
立效。
屙血。
用槐花、荊芥穗,等分爲末,酒送服一匙。
又方:用柏葉三錢,槐花六錢,每日煎湯服。
又方:用槐花、枳殼等分,炒存性,研爲末,水送服二錢。
婦女漏血。
用槐花燒存性。
研爲末。
每服二、三錢,飯前服,溫酒送下。
中風失音。
炒槐花,三更後仰臥嚼咽。
癰疽發背(凡中熱毒,眼花頭暈,口乾舌甘,心驚背熱,四肢麻木,覺有紅暈在背部)。
用槐花一堆,炒成褐色,泡好酒一碗中,乘熱飲酒,汗出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
必愈。
疔瘡腫毒。
用槐花微炒,核桃仁二兩,放入酒一碗中煎開多次,熱服。
瘡未成者二、三服,瘡已成者一、二服,即可見效。
白帶不止。
用槐花(炒)、牡蠣(煅),等分爲末。
每服三錢,酒送下。
槐實:
腸風瀉血。
用槐角(去梗,炒)一兩,地榆、當歸(酒焙)、防風、黃芩、枳殼(麩炒)各半兩,共研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名“槐角丸”。
大腸脫肛。
用槐實、槐花等分,炒爲末,蘸羊血炙熟吃(用豬腎去皮蘸末炙熟吃亦可),以酒關下。
內痔、外痔。
用槐角一半,搗成汁,搗成汁,曬,濃,取地膽爲末,同煎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水送下。
作丸時,也作成挺子,納肛門內。
地膽末可用苦蔘末代替。
目熱昏暗。
用槐角、黃連各二兩,共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漿水送下。
每天二次。
釋名
蜜止矩、蜜屈律、木蜜、木餳、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
木名白石木、交加枝。
氣味
(實)甘、平、無毒。
主治
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止嘔逆境,解酒毒。
闢蟲毒。
釋名
燕奧、嬰舌、山葡萄、野葡萄。
藤名木龍。
氣味
(藤、根)甘、平、無毒。
主治
目中障翳。
取嬰奧藤以水浸過,吹氣滴嗔入眼中,熱翳及赤白障可以消去。
熱淋。
用野葡萄根七錢、葛根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童便三成,空心溫服。
一切腫毒。
用野葡萄根曬乾,研爲末。
加水調塗。
釋名
水慄、沙角(即通稱的菱角)。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解暑,解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
釋名
丁子香、雞舌香。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突然心氣痛。
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錢。
乾霍亂(不吐不瀉)。
用丁香十四枚,研爲末,開水一碗送下。
不愈再服。
小兒吐瀉。
用丁香、桔紅等分,加煉做成丸子,如黃豆大,米湯送服。
如嘔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錢,泡薑汁中一夜,曬乾爲末,以薑汁調麪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適量,薑湯送下。
嬰兒吐乳,糞呈青色。
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煎開多次後,細細送服。
胃冷嘔逆。
用丁香三個、陳桔皮一塊(去白,焙乾),水煎,乘熱服。
朝食暮吐。
用丁香十五個,研爲末,加甘蔗汁、薑汁調成丸了,如蓮子大,口中噙咽。
反胃,氣噎不通。
用丁香、木香各一兩,每取四錢,水煎服。
婦女崩中。
用丁香二兩,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婦女難產。
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錢六分,共研爲末,加活兔膽同搗,作三十六丸。
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鼻中息肉。
用棉裹丁香塞鼻內。
脣舌生瘡。
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乳痛。
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附方
丁香的藥用部分是丁香樹的花蕾或果實。
乾燥花蕾,亦稱公丁香;乾燥果實,亦稱母丁香。
釋名

氣味
酸、溫、無毒。
主治
項強筋急,不可轉側。
用木瓜二個,取蓋去瓤,填入溫柔藥二兩、乳香二錢半,蓋嚴,捆好,蒸爛,搗成膏。
每用三錢,以生地黃汁半碗、酒二碗暖化溫服。
腳筋攣痛。
用木瓜數枚,加酒水各半煮爛,搗成膏乘熱貼痛處,外用棉花包好。
一天換藥三、五次。
霍亂轉筋。
用木瓜一兩、酒一升,煮服。
不飲酒者煮湯服。
另外還用煎激發熱敷足部。
肚腎脾三經氣虛(表現爲腫滿、頑痹、憎寒壯熱、嘔吐、自汗霍亂吐瀉)。
用大木瓜四個,切蓋挖空待用。
一個填入黃芪、續斷末各半兩,一個填入蒼朮、桔皮末各半兩,一個填入烏藥、黃鬆節末各半兩(黃鬆節即茯神中心木),一個填入威靈仙、苦葶藶末各半兩。
各瓜以原蓋蓋好,浸酒中,然後取出甑蒸,曬乾。
三浸、三蒸、三曬,最終搗爲末,以榆皮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腎虛脹痛。
用木瓜三十枚,去皮核,挖空,以甘菊花末青鹽末各一斤填滿,蒸熟,搗成膏,再加入新艾茸二斤,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
釋名
木桃、和圓子
氣味
酸、澀、平、無毒。
主治
斷痢,去惡心咽酸。
煮汁飲,治霍亂轉筋,功與木瓜相近。
氣味
酸、甘、微溫、無毒。
主治
溫中,下氣,消食,止渴,散酒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