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沉水香、蜜香。
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
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
梵书名阿迦卢香。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
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
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附方
诸虚寒热,冷痰虚热,冷香汤;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盏,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温服。
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
每柿蒂汤服五七分。
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
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
一天服三次。
微汗即愈。
全身发痒。
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冬月感寒。
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呕吐、胸满、头痛。
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心腹冷痛。
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
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
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
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
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妇女阴寒,久不受孕。
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
裹棉肉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胃气虚冷,口吐酸水。
用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转筋入腹。
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
得泻即愈。
老人多年水泄。
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赤白痢(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
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戊己丸”。
又方:用川黄连二峡谷、吴茱萸二两(汤沁七次),同炒香,分别研为末,各与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备用。
每服三十丸。
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下。
此方名“变通丸”。
又方: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同炒香,各自为末。
以百草霜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备用。
每服五十丸。
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
此方名“二色丸”。
腹中积块。
用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
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
牙齿疼痛。
用茱萸煎酒含漱。
老小风疹。
用茱萸煎酒涂搽。
痈疽发背。
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
寒热怪病(发寒发热不止,几天后四肢坚硬如石,敲起来发铜器声,日渐瘦弱)。
用茱萸、木香等
释名
藉姑、水萍、河凫茈、白地栗。
苗名剪刀草、箭搭草。
气味
(根)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产后血闷、胞衣不下、石淋。
释名
新罗松子。
气味
(仁)甘、小温、无毒。
主治
肺燥咳嗽。
用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共研为膏,和熟蜜半两收存。
每服二钱,饭后以开水冲服。
小儿寒嗽,或作喘。
用松子仁五个,百部(炒)、麻黄各三分,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加少量水煮开,化白砂糖调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饭后含化十丸,很见效。
大便虚秘。
用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等分为末,溶蜡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黄芪汤送下。
释名
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
椒红:辛、温、有毒。
椒目:苦、寒、无毒。
主治
椒目:
水气肿满。
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崩中带上。
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眼生黑花,年久不治。
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
椒红:
元气伤损,目暗耳聋。
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了,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温酒送下。
腹内虚冷。
用生椒(去掉不开口的颗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
久服暖脏腑,黑发明目。
寒湿脚气。
用川椒二、三升,装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
疮肿作痛。
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手足皲痛。
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
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很见效。
漆疮作痒。
用川椒煎汤冼。
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
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
三闪愈。
风虫牙痛。
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录取子,如皂荚了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
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痔漏脱肛。
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肾风囊痒。
用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附方
椒有小毒,不宜多吃,但日服少量,有益无害,而且轻身延年。
住在湿气重的地方,每日早上吞服七、八粒,永无蛔虫寄生及寒湿痹痛等症。
这是命门气分的要药。
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
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腰痛。
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
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
炒熟煎激发饮,甚效。
(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
酒食后饱满。
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
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
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
此方名“快膈汤”。
理脾快气。
用青橘皮一斤,晒干,焙过,研为末,加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收存。
每用一、二钱,放一点盐,开水送服。
健胃解酒。
用青皮一斤,泡去甘味,去瓤炼净,加盐五两、炙甘草六两、舶茴香四两、甜水一斗,共煮,不断搅拌,水尽后,以慢火把药焙干,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皮收存,每于饭后嚼服数片,有益脾胃。
疟疾疾寒热。
用青皮一两烧存性,研为末,发病前以温酒送服一钱,临发时再服一次。
乳癌(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
用青皮四钱,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
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
耳出汁。
用青皮烧过。
研为末,包棉中,塞耳内。
唇燥生疮。
用青皮烧过,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黄橘皮:
湿痰停滞,咳嗽唾稠粘。
用武汉橘皮半斤,放砂锅内,下盐五钱,化不淹过煮干;另用粉甘草二两,去皮蜜炙,二味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开水送下。
此方名“润下丸”。
脾气胀满。
用橘皮四两、白术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宽中丸”。
伤寒及一切杂病,干呕,手足逆冷。
用橘皮四两、生姜一两,加水二升,煎取一升,徐徐饮服。
此方名“橘皮汤。

霍乱吐泻(不拘男女,但有一点胃气存者,服之再生)。
用广陈皮(去白)五钱,、真藿五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时时温服。
又方:用陈皮末二钱,开水送服。
不省人事者可灌服,同时烧砖渍醋,乘热包布中放在心下熨按好复苏。
反胃吐食。
用橘皮(壁土炒香)研为末,每服二钱。
以生姜三片,枣肉一枚,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温
释名
映日果、优昙钵、阿驵。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
释名
蒲桃、草龙珠。
气味
甘、平、涩、无毒。
主治
热淋涩痛。
取葡萄捣取自然汁,生藕捣取自然汁,生地黄捣取自然汁,各五合,再加白沙蜜五合,和匀,每次温服一碗。
胎上冲心。
用葡萄汤饮服,好不上冲。
水肿。
用葡萄嫩心十四上、蝼蛄七个(去头尾),同研烂,露七日,晒干研为末。
每服半钱,淡酒调下。
暑天服此方,效果更好。
释名
竿蔗、遮。
气味
(蔗)甘、平、涩、无毒。
主治
发热口干、小便赤涩。
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下。
饮浆亦可。
反胃吐食。
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每日细细饮服。
干呕不息。
有蔗汁温服半升,每日三次。
加姜汁更好。
虚热咳嗽,口干涕唾。
用甘蔗汁一程式半、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每日二次。
极润心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