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馬金囊、馬金南、紫檳榔。
氣味
(核仁)苦、甘、寒、無毒。
主治
難產。
臨時細嚼馬檳榔核仁數枚,用井華水送服,不久即可分娩。
斷產(絕育)。
常嚼馬檳榔二枚,水送服,久之子宮變冷,自不受孕。
惡瘡腫毒。
用馬檳榔一枚,冷水送服,另用一、二枚嚼敷患處。
釋名
沉水香、蜜香。
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半沉者爲棧香,不沉者爲黃熟香。
南越志言交洲人稱爲蜜香,謂其氣如蜜脾也。
梵書名阿迦盧香。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風水毒腫,去惡氣。
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清人神,並宜酒煮服之。
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附方
諸虛寒熱,冷痰虛熱,冷香湯;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盞,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溫服。
胃冷久呃;沉香,紫蘇,白豆蔻各一錢,爲末。
每柿蒂湯服五七分。
氣味
辛、溫、有小毒。
主治
中風(口角偏斜,不能語言)。
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開數次,冷後每服半升。
一天服三次。
微汗即愈。
全身發癢。
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溫擦洗,癢即停止。
冬月感寒。
用吳茱萸五錢煎湯服,以出汗爲度。
嘔吐、胸滿、頭痛。
用茱萸一升、棗二十枚、生薑一兩、人蔘一兩,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吳茱萸湯”。
心腹冷痛。
用吳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開,分三次服。
小腸疝氣(偏墜疼痛,睾丸腫硬,陰部溼癢)。
用吳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
四兩泡酒,四兩泡醋,四兩泡開水,四兩泡童便。
經一夜後,都取出焙乾,加澤瀉二兩,共研爲末,以酒和粉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湯或酒送下。
此方名“奪命丹”,亦名“星斗丸”。
婦女陰寒,久不受孕。
用吳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爲末,加煉蜜做丸子,如彈子大。
裹棉肉納入陰道中,令子宮開即可受孕。
胃氣虛冷,口吐酸水。
用吳茱萸在開水中泡七次,取出焙乾,加乾薑(炮),等分爲末。
每服一錢,熱湯送下。
轉筋入腹。
用茱萸(炒)二兩,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
得瀉即愈。
老人多年水泄。
用吳茱萸三錢,泡過,取出,加水煎嗔,放一點鹽後服下。
赤白痢(脾胃受溼,下痢腹痛,米穀不化)。
用吳茱萸、黃連、白芍藥各一兩,同炒爲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名“戊己丸”。
又方:用川黃連二峽谷、吳茱萸二兩(湯沁七次),同炒香,分別研爲末,各與粟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備用。
每服三十丸。
赤痢,以甘草湯送服黃連丸;白痢,以乾薑湯送服茱萸丸;赤白痢,兩丸各用十五粒,米湯送下。
此方名“變通丸”。
又方:用吳茱萸二兩、黃連二兩,同炒香,各自爲末。
以百草霜二兩,加飯同黃連做成丸子;以白芍藥末二兩,加飯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備用。
每服五十丸。
赤痢,以烏梅湯送服連霜丸;白痢,以米湯送服茱芍丸;赤白痢,兩種藥丸各服二十五粒。
此方名“二色丸”。
腹中積塊。
用茱萸一升搗爛,和酒同煮,取出包軟布中熨積塊處,冷則炒熱再熨。
塊如移動,熨也移動,直至積塊消除。
牙齒疼痛。
用茱萸煎酒含漱。
老小風疹。
用茱萸煎酒塗搽。
癰疽發背。
用吳茱萸一升搗爲末,加苦酒調塗布上貼患處。
寒熱怪病(發寒發熱不止,幾天後四肢堅硬如石,敲起來發銅器聲,日漸瘦弱)。
用茱萸、木香等
釋名
藉姑、水萍、河鳧茈、白地慄。
苗名剪刀草、箭搭草。
氣味
(根)苦、甘、微寒、無毒。
主治
產後血悶、胞衣不下、石淋。
釋名
新羅松子。
氣味
(仁)甘、小溫、無毒。
主治
肺燥咳嗽。
用松子仁一兩、胡桃仁二兩,共研爲膏,和熟蜜半兩收存。
每服二錢,飯後以開水沖服。
小兒寒嗽,或作喘。
用松子仁五個,百部(炒)、麻黃各三分,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加少量水煮開,化白砂糖調藥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飯後含化十丸,很見效。
大便虛祕。
用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等分爲末,溶蠟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黃芪湯送下。
釋名
巴椒、漢椒、川椒、南椒、點椒。
氣味
椒紅:辛、溫、有毒。
椒目:苦、寒、無毒。
主治
椒目:
水氣腫滿。
用椒目炒搗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崩中帶上。
用椒目炒過、碾細,每服一匙,溫酒送下。
眼生黑花,年久不治。
用椒目(炒)一兩、蒼朮(炒)一兩,共研爲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醋湯送下。
椒紅:
元氣傷損,目暗耳聾。
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曬乾搗取椒紅一斤,另用生地黃搗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了,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溫酒送下。
腹內虛冷。
用生椒(去掉不開口的顆粒)四十粒,浸漿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
久服暖臟腑,黑髮明目。
寒溼腳氣。
用川椒二、三升,裝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腳,有效。
瘡腫作痛。
用生椒末、釜下土、蕎麥粉,等分爲末,調醋敷塗。
手足皸痛。
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皸痛處,約過半餐飯時間,讓痛處出水乾燥。
待一會,再次浸泡,等痛處出水乾燥後,塗上豬、羊腦髓,很見效。
漆瘡作癢。
用川椒煎湯冼。
又方:凡經過正在塗漆的地方,嚼川椒塗鼻上,則不生漆瘡。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
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
三閃愈。
風蟲牙痛。
用川椒紅末,調水和白麪做成錄取子,如皂莢了在,燒熱咬在患處,同次可愈。
一方:花椒四錢牙皁五十個、醋一碗,煎汁漱口。
痔漏脫肛。
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錢,涼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腎風囊癢。
用川椒、杏仁研膏,塗掌心,合陰囊而臥,甚效。
附方
椒有小毒,不宜多吃,但日服少量,有益無害,而且輕身延年。
住在溼氣重的地方,每日早上吞服七、八粒,永無蛔蟲寄生及寒溼痹痛等症。
這是命門氣分的要藥。
氣味
橘實:甘、酸、溫、無毒。
黃橘皮:(紅皮、陳皮)辛、苦、溫、無毒。
青橘皮:苦、辛、溫、無毒。
橘核:苦、平、無毒。
橘葉:苦、平、無毒。
主治
橘葉:消腫散毒。
治肺癰、乳癰、脅痛。
橘核:
腰痛。
用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爲末。
每服二錢,鹽酒送下。
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
用橘核五錢,炒、研爲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絡):口渴吐酒。
炒熟煎激發飲,甚效。
(按:現用以治痰滯經絡、咳嗽、胸脅作等症。

青橘皮:
酒食後飽滿。
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兩用鹽湯泡,四兩用百沸湯泡,四兩用醋泡,四兩用酒泡。
三日後取出,去白切絲,以鹽一兩炒至微焦,研爲末。
每服二錢,用茶末四分,水煎溫服。
此方名“快膈湯”。
理脾快氣。
用青橘皮一斤,曬乾,焙過,研爲末,加甘草末一兩、檀香末半兩,和勻收存。
每用一、二錢,放一點鹽,開水送服。
健胃解酒。
用青皮一斤,泡去甘味,去瓤煉淨,加鹽五兩、炙甘草六兩、舶茴香四兩、甜水一斗,共煮,不斷攪拌,水盡後,以慢火把藥焙乾,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皮收存,每於飯後嚼服數片,有益脾胃。
瘧疾疾寒熱。
用青皮一兩燒存性,研爲末,發病前以溫酒送服一錢,臨發時再服一次。
乳癌(乳房內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乳癌)。
用青皮四錢,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
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
耳出汁。
用青皮燒過。
研爲末,包棉中,塞耳內。
脣燥生瘡。
用青皮燒過,研爲末,調豬油塗搽。
黃橘皮:
溼痰停滯,咳嗽唾稠粘。
用武漢橘皮半斤,放砂鍋內,下鹽五錢,化不淹過煮幹;另用粉甘草二兩,去皮蜜炙,二味共研爲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開水送下。
此方名“潤下丸”。
脾氣脹滿。
用橘皮四兩、白朮二兩,共研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寬中丸”。
傷寒及一切雜病,乾嘔,手足逆冷。
用橘皮四兩、生薑一兩,加水二升,煎取一升,徐徐飲服。
此方名“橘皮湯。

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
用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五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時時溫服。
又方:用陳皮末二錢,開水送服。
不省人事者可灌服,同時燒磚漬醋,乘熱包布中放在心下熨按好復甦。
反胃吐食。
用橘皮(壁土炒香)研爲末,每服二錢。
以生薑三片,棗肉一枚,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溫
釋名
映日果、優曇鉢、阿駔。
氣味
(實)甘、平、無毒。
主治
開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
釋名
蒲桃、草龍珠。
氣味
甘、平、澀、無毒。
主治
熱淋澀痛。
取葡萄搗取自然汁,生藕搗取自然汁,生地黃搗取自然汁,各五合,再加白沙蜜五合,和勻,每次溫服一碗。
胎上衝心。
用葡萄湯飲服,好不上衝。
水腫。
用葡萄嫩心十四上、螻蛄七個(去頭尾),同研爛,露七日,曬乾研爲末。
每服半錢,淡酒調下。
暑天服此方,效果更好。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