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苦楝。
實名金鈴子。
氣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熱厥心前(或發或止,身熱足寒,長期不愈)先灸大溪、崑崙兩穴,引熱下行,然後內服“金鈴散”:用金鈴子、元胡索各一兩,共研爲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小兒冷疝(氣痛、陰囊浮腫)。
用金鈴子(去核)五錢、吳茱萸二錢半,共研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治疝腫痛。
陰囊偏墜。
用楝子肉五兩,分作五份:一兩用破故紙二錢炒黃,一兩用小茴香三錢、食鹽半錢同炒,一兩用萊菔子一錢同炒,一兩用牽牛子三錢同炒,一兩用斑蝥七枚(去頭足)同炒。
炒後,分別揀去食鹽、萊菔、牽牛、班蝥,只留破故紙、茴香,與楝子同研爲末,加酒、麪糊爲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竅主服,酒送下。
又方:用楝子經酒潤過,取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小麥一合、斑蝥四十九個同炒熟,去蝥;一份用小麥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去豆;一份用小麥一合、巴戟肉一兩同炒熟。
去戟;一份用小茴香一合、食鹽一兩同炒熟,去鹽。
再加破故紙(酒炒)一兩、廣木香(不見火)一兩,一起研爲末,酒煮麪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又方:有楝子肉四十九個,分作七份:一份用小茴香五錢同炒,一分同破故紙二錢半同炒,一份用黑牽牛二錢半同炒,一份用食鹽二錢同炒,一份用蘿蔔子二錢半同炒,一份用巴豆十四個同炒,一份用斑蝥十四個(去頭足)同炒。
炒後,分別揀去蘿蔔子、巴豆、斑蝥三味,另加入青木香五錢,南木香、官桂各二錢半,各藥共研爲末,酒煮麪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前服,鹽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髒毒下血。
用苦楝子炒黃並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至二十丸,米湯送下。
腹中有蟲。
用楝實在苦酒中浸一夜,棉裹好,塞入肛門內。
一天換二次。
小便如膏,排出困難。
用苦楝子、茴香等分,炒研爲末。
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小兒疳疾。
用苦楝子、川芎,等分爲末,加豬膽汁調成丸子,米湯帝服適量。
根及木皮:
消渴有蟲。
用苦楝根白皮一把。
切細,焙乾,加麝香少許,添水二碗,煎成一碗,空心服下。
打下蟲後,其渴自止。
小兒蛔蟲。
用楝木皮削去蒼皮,加水煮汁,隨小兒年齡適量飲食。
又方:用楝木皮研末,米湯送服二錢。
又方:用根皮同雞蛋煮熟,空心吃睛,次日可將蟲打郵。
又方:用苦楝皮二兩、白蕪荑半兩,共研爲末,每取一、二錢,水煎服。
此方“抵聖散”。
又方:用楝白皮(
苦楝。
實名金鈴子。
氣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熱厥心前(或發或止,身熱足寒,長期不愈)先灸大溪、崑崙兩穴,引熱下行,然後內服“金鈴散”:用金鈴子、元胡索各一兩,共研爲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小兒冷疝(氣痛、陰囊浮腫)。
用金鈴子(去核)五錢、吳茱萸二錢半,共研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治疝腫痛。
陰囊偏墜。
用楝子肉五兩,分作五份:一兩用破故紙二錢炒黃,一兩用小茴香三錢、食鹽半錢同炒,一兩用萊菔子一錢同炒,一兩用牽牛子三錢同炒,一兩用斑蝥七枚(去頭足)同炒。
炒後,分別揀去食鹽、萊菔、牽牛、班蝥,只留破故紙、茴香,與楝子同研爲末,加酒、麪糊爲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竅主服,酒送下。
又方:用楝子經酒潤過,取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小麥一合、斑蝥四十九個同炒熟,去蝥;一份用小麥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去豆;一份用小麥一合、巴戟肉一兩同炒熟。
去戟;一份用小茴香一合、食鹽一兩同炒熟,去鹽。
再加破故紙(酒炒)一兩、廣木香(不見火)一兩,一起研爲末,酒煮麪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又方:有楝子肉四十九個,分作七份:一份用小茴香五錢同炒,一分同破故紙二錢半同炒,一份用黑牽牛二錢半同炒,一份用食鹽二錢同炒,一份用蘿蔔子二錢半同炒,一份用巴豆十四個同炒,一份用斑蝥十四個(去頭足)同炒。
炒後,分別揀去蘿蔔子、巴豆、斑蝥三味,另加入青木香五錢,南木香、官桂各二錢半,各藥共研爲末,酒煮麪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前服,鹽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髒毒下血。
用苦楝子炒黃並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至二十丸,米湯送下。
腹中有蟲。
用楝實在苦酒中浸一夜,棉裹好,塞入肛門內。
一天換二次。
小便如膏,排出困難。
用苦楝子、茴香等分,炒研爲末。
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小兒疳疾。
用苦楝子、川芎,等分爲末,加豬膽汁調成丸子,米湯帝服適量。
根及木皮:
消渴有蟲。
用苦楝根白皮一把。
切細,焙乾,加麝香少許,添水二碗,煎成一碗,空心服下。
打下蟲後,其渴自止。
小兒蛔蟲。
用楝木皮削去蒼皮,加水煮汁,隨小兒年齡適量飲食。
又方:用楝木皮研末,米湯送服二錢。
又方:用根皮同雞蛋煮熟,空心吃睛,次日可將蟲打郵。
又方:用苦楝皮二兩、白蕪荑半兩,共研爲末,每取一、二錢,水煎服。
此方“抵聖散”。
又方:用楝白皮(
釋名
木丹、越桃、鮮支。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鼻血。
用山梔子燒灰吹入鼻中。
屢試皆效。
小便不通。
用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鹽少許,俁搗爛貼臍上及陰囊,過一會即通。
血淋澀痛。
用生梔子不、滑石等分,蔥湯送服。
下瀉鮮血。
用梔子仁燒灰,水送服一匙。
熱毒血痢。
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療效顯著。
亦可用水煎服。
臨產下簡。
用梔子燒過。
研爲末,米湯送服三錢。
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熱水腫。
用梔子燒過,研爲末,米湯送服三錢。
若上焦熱。
則連殼用。
霍亂轉筋,心腹脹滿,吐瀉不得。
用梔子十幾枚,燒過,研爲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
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薑汁飲下,痛立止。
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熱病食勞復(按:指熱病之後因飲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舊病復發)。
用梔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
須出微汗爲好。
小兒狂躁(蓄熱在下,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用梔子仁七枚、豆豉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來腸祕。
用山梔子七個,鑽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黃不三錢,溫服。
風痰頭痛。
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
用梔子搗爛和水塗搽。
眉中練癬。
用梔子燒過,研爲末,調油敷塗。
傷折腫痛。
用梔子、白麪同搗爛,敷塗痛處,甚效。
湯燙火燒。
用梔子末和雞蛋清調濃敷塗。
木丹、越桃、鮮支。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鼻血。
用山梔子燒灰吹入鼻中。
屢試皆效。
小便不通。
用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鹽少許,俁搗爛貼臍上及陰囊,過一會即通。
血淋澀痛。
用生梔子不、滑石等分,蔥湯送服。
下瀉鮮血。
用梔子仁燒灰,水送服一匙。
熱毒血痢。
用梔子十四枚,去皮,搗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療效顯著。
亦可用水煎服。
臨產下簡。
用梔子燒過。
研爲末,米湯送服三錢。
若上焦熱,則連殼用。
熱水腫。
用梔子燒過,研爲末,米湯送服三錢。
若上焦熱。
則連殼用。
霍亂轉筋,心腹脹滿,吐瀉不得。
用梔子十幾枚,燒過,研爲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
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薑汁飲下,痛立止。
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熱病食勞復(按:指熱病之後因飲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舊病復發)。
用梔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
須出微汗爲好。
小兒狂躁(蓄熱在下,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用梔子仁七枚、豆豉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來腸祕。
用山梔子七個,鑽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黃不三錢,溫服。
風痰頭痛。
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
用梔子搗爛和水塗搽。
眉中練癬。
用梔子燒過,研爲末,調油敷塗。
傷折腫痛。
用梔子、白麪同搗爛,敷塗痛處,甚效。
湯燙火燒。
用梔子末和雞蛋清調濃敷塗。
釋名
蒲頹子、盧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黃婆奶。
氣味
酸、平、無毒。
主治
水痢。
用胡頹子(按:即成熟果實)煎水服。
瘡疥。
用胡頹子根煎湯洗。
吐血。
用胡頹子根煎水飲服。
喉痹痛塞。
用胡頹子根煎酒灌服。
氣喘咳嗽。
用胡頹子葉焙過。
研爲末,米湯送服二錢。
蒲頹子、盧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黃婆奶。
氣味
酸、平、無毒。
主治
水痢。
用胡頹子(按:即成熟果實)煎水服。
瘡疥。
用胡頹子根煎湯洗。
吐血。
用胡頹子根煎水飲服。
喉痹痛塞。
用胡頹子根煎酒灌服。
氣喘咳嗽。
用胡頹子葉焙過。
研爲末,米湯送服二錢。
釋名
奴會、訥會、象膽。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溼癬。
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共研爲末,先以溫漿,水洗癬,擦乾後敷上藥末,有奇效。
小兒脾疳。
用蘆薈、使君子,等分爲末,每服一、二錢,米湯送下。
蟲牙。
用蘆薈研末敷上。
奴會、訥會、象膽。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溼癬。
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共研爲末,先以溫漿,水洗癬,擦乾後敷上藥末,有奇效。
小兒脾疳。
用蘆薈、使君子,等分爲末,每服一、二錢,米湯送下。
蟲牙。
用蘆薈研末敷上。
氣味
辛、熱、有毒。
主治
大風瘡裂。
有大風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勻塗瘡。
另外還用大風子殼煎湯洗浴。
此方亦治楊梅惡瘡。
大風諸癩。
用大風子油一兩、苦蔘末三兩,加少量酒。
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同時用苦蔘湯洗浴。
手背皸裂。
用大風子搗爛塗搽。
辛、熱、有毒。
主治
大風瘡裂。
有大風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勻塗瘡。
另外還用大風子殼煎湯洗浴。
此方亦治楊梅惡瘡。
大風諸癩。
用大風子油一兩、苦蔘末三兩,加少量酒。
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同時用苦蔘湯洗浴。
手背皸裂。
用大風子搗爛塗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