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燭夜。
氣味
白雄雞肉:甘、微溫、無毒。
烏雄雞肉:甘、微溫、無毒。
烏骨雞:甘、平、無毒。
黃雌雞肉;甘、酸、溫、平、無毒。
烏骨雞:甘、平、無毒。
雞冠血:鹹、平、無毒。
雞血:鹹、平、無毒。
肝:甘、苦、溫、無毒。
膽:若、微、寒、無毒。
脾鴟:甘、平、無毒。
屎白:微寒、無毒。
雞蛋:甘、平、無毒。
雞蛋白:甘、微寒、無毒。
雞蛋黃:甘、溫、無毒。
主治
白雄雞肉:
精神狂亂。
用白雄雞一隻,煮以五味,和作羹粥吃。
又方:用白雄駐只,如常法洗治,加入真珠四兩、薤白四兩,再加水三升,煮成二升,食雞飲汁。
突然心痛。
用白雄雞一隻,治洗乾淨,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去雞,煎至六合,加苦酒六合、真珠一錢,再煎至六合,投入麝香約兩顆豆大的量。
一次服完。
赤白逅眄。
用白雄雞一隻作湯及餛飩吃,食前須空腹。
突然咳嗽。
用白雄雞一隻,加苦酒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並淡食雞。
不氣浮腫。
用小豆一升、雄雞一隻(治洗乾淨),加水三鬥,煮熟吃下,將湯喝完。
烏雄雞肉:
反胃吐食。
用烏雄雞一隻,如常法治淨,雞腹內放入胡荽子斤,烹食。
吃過兩隻,即見療效。
腎虛耳聾。
用雄雞一保,治淨,加酒三升煮熟,乘熱吃上。
食地視而不見、五隻,可以見效。
烏雌雞肉:
中同舌強,不能方語,目睛不轉。
用烏雌雞一隻,治淨,加酒五升,煮成二升,去渣,分三次服,同時吃蔥姜粥,吃後須暖臥發汗。
虛損積勞(身體久虛或大病後出現盜汗、氣喘、心悸、胃弱、多臥少起等病象)。
用烏雌雞一隻,治淨,以生地典一斤(切細)、飴糖一斤,放入雞腹內,扎定,裝銅器中,用甑蒸熟,食雞飲汁,勿用鹽。
一月照此法吃雞一次,極效。
黃雌雞肉:
水癖水腫。
用黃雌雞一隻,治淨,和赤小豆一升,同煮汁飲。
白天飲二次,夜間飲一次。
流行性發黃病。
和黃雌雞一隻,治淨,煮熟吃下,並儘量飲葉,至多吃雞兩隻即愈。
雞湯中放少許鹽、豉亦可
脾虛滑痢。
用黃雌雞一保,炙過,以鹽、醋塗上,煮熟吃下。
脾胃弱乏,人痿黃瘦。
同黃雌雞肉五兩、白麪七兩,作民餛飩,下五味煮熟,空腹吃。
每天一次。
烏骨雞:
赤白帶下。
用烏骨雞一隻,治淨,在雞腹中裝入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均研爲末,煮熟,空心吃下。
遺精白濁。
治方同上。
脾虛滑泄。
用烏骨母雞事例,治淨,在雞腹內裝入豆蔻一兩、蘋果二枚(燒存性),扎定,煮熟
釋名
凍青
氣味
(子及木皮)甘、苦、涼、無毒。
主治
子浸酒,去風虛,治痔瘡。
葉燒灰,可治皮膚皸裂,滅瘢痕。
附方
冬青,現在又稱四季青,其葉在臨牀上:內服可治感冒、肺熱咳嗽、小便淋瀝、瀉痢等下。
外用可治湯火傷、外傷出血等症。
釋名
枸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節、地仙、卻老、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腎經虛損,眼目昏花,或雲翳遮睛。
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
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
炒後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朮、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爲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
此方名“四神丸”。
壯筋骨,補精髓。
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
此方名“地骨酒”。
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後煩熱)。
用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後。
每取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此方名“地仙散”。
腎虛腰痛。
和枸杞根、杜仲、萆和一斤,好酒三鬥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煮一天,常取飲服。
赤眼腫痛。
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鬥,煮成三升,去渣,放進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眼。
小便出血。
用新地骨皮洗淨,搗取自然汁。
無汁則加水煎汁。
每服一碗,加一點酒,飯前溫服。
風蟲牙痛。
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口舌糜爛(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
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
此方名“地骨皮湯”。
男子下疳。
先以漿水洗過。
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婦女陰腫或生瘡。
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癰疽惡瘡,膿血不止。
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淨,颳去粗皮,取出細穰。
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足趾雞眼,作痛作瘡。
用地骨皮同紅花研細敷塗。
目澀有翳。
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
取汁點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
五勞七傷,房事衰弱。
用枸杞葉半斤,切細,加粳米二合,豉汁適量,一起煮成粥。
每日食用,有效。
釋名
白飯花、籬障花、日及、朝開暮落花、藩籬草、花奴玉蒸。
氣味
甘、平、滑、無毒。
主治
赤白逅眄。
用槿皮二兩,切細,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
頭面錢癬。
用槿樹皮研爲末,醋調勻,隔水煮成膏敷塗患處。
牛皮癬。
用川槿皮一兩、大風子仁十五個、半夏五錢(銼細),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輕粉少許,共研爲末塗癬。
有臭流出即愈。
痔瘡腫痛。
用木槿皮或葉煎湯先薰後洗。
大腸脫肛。
用木槿根煎湯,先薰洗後,以白礬、五倍子調敷。
噤口痢。
用紅木槿花,去蒂,陰乾爲末,煎麪餅二個,蘸末吃下。
風痰逆。
用木槿花曬乾,焙過,研爲末。
每服一、二匙,空心服,開水送下。
白花更好。
黃水膿瘡。
用木槿子燒存性,調豬骨髓塗搽。
釋名
零榆。
白者名粉。
氣味
白皮:甘、平、滑利、無毒。
主治
喘不止。
用榆白皮陰乾,焙爲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錢、水五合,煎成膠狀服下。
虛勞白濁。
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小便氣淋(按:指小便時覺氣脹面排尿困難)。
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飲服。
五淋澀痛。
用榆白皮陰乾、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膠,一天服二次
口渴多尿。
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
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
身體突然浮腫。
用榆皮搗爲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暢爲效。
早產後流血不止。
用榆白皮、當歸(焙)各半兩,加生薑水煎服。
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墮胎。
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頭、身長瘡。
用榆白皮研爲末,調油塗搽。
火傷成瘡。
嚼榆白皮敷塗。
五色丹毒(又名遊腫)。
榆白皮研爲末,調雞蛋白塗搽。
背疽。
用榆根白皮,切細,清水洗淨,搗至極爛,調香油敷搽,留出瘡頭透氣。
藥幹則以苦茶潤溼,若藥已不粘,須另換新調的藥。
小兒瘰癧。
用榆白皮生搗如泥,封塗患處。
經常換藥。
榆葉:
消水腫,利小便,下石淋。
用榆樹嫩葉作湯或炒吃。
膽熱虛勞不眠。
用榆葉、酸棗仁等分。
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適量。
酒鼻。
用榆葉煎汁常洗。
釋名
蜂糖。
生岩石者名石蜜、石飴、巖蜜。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大便不通。
用蜜二合,微爲煎至飴糖狀,乘熱做成挺,長一寸們一端尖細。
待冷變硬後,寒入肛門中,不久即可通便。
產後口渴。
用煉蜜不限量,熟水調服即止。
隱疹作癢。
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調服。
五色丹毒。
用蜂蜜調幹薑末敷塗。
口中生瘡。
用蜂蜜浸大青葉含咽。
龜頭生瘡。
用蜂蜜煎甘草塗搽。
肛門生瘡(肛門主肺,肺熱則肛門腫縮生瘡),用蜂蜜一斤,調入豬膽汁一枚,微火煎濃,做成挺子,塞肛六內,令通泄即愈。
熱油燙燒。
用蜂蜜塗搽。
疔腫惡毒。
用生蜜與隔年蔥研成膏。
把疔刺破塗上,半小時後,以熱醋洗去
大風癩瘡。
用生薑二斤,搗取汁,拌入蜂蜜一斤中,微火煎濃,收存。
每日清晨服棗大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在次,忌生冷醋滑等物。
臉上斑點。
用蜂蜜調茯苓末敷搽。
目生珠管。
用生蜜塗目。
仰臥半日再洗去。
每天一次。
釋名
陵蠡、土蝸、托胎蟲、鼻涕蟲、蜒蚰螺。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蜈蚣咬傷。
用蛞蝓生搗敷塗。
痔熱腫痛。
用大蛞蝓一個搗中泥,加龍腦三分、胭脂坯子半錢,敷患處。
敷藥前。
以石薜煮水薰洗更好。
腳脛爛瘡。
用蛞蝓十個,瓦上焙乾,研爲末,調油敷患處,立效。
釋名
南蛇、埋頭蛇。
氣味
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
小兒疳痢(枯瘦喜睡,坐則閉目,飲食無味)。
用蚺蛇膽如豆大兩片,煮通草汁研化,隨意飲服。
痔瘡腫痛。
用蚺蛇膽研細,調香油塗搽,立效。
諸同癱瘓,筋攣骨痛,癘風疥癬等。
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兩、糯米二斗,加曲釀酒,每隨量溫飲數杯。
忌風及房事。
狂犬咬傷。
用蛇肉研末,水送服五分。
一天服三次,若無蚺蛇,用他蛇代亦可。
氣味
(肉)甘、平、無毒。
主治
補虛勞。
蒸出來的油,塗湯火傷。
很有效。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