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斑龙。
气味
鹿茸:甘、温、无毒。
角:咸、温、无毒。
白胶(鹿用胶):甘、平、无毒。
主治
白胶:
盗汗遗精。
用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盐汤送下。
虚损尿血。
用白胶三两,炙过,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四合,分次服下。
小便不禁,上热下寒。
用鹿角霜,研为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汤火灼疮。
用白胶加水浓煎,待冷后取涂患处。
角:
骨虚劳极(面肿垢黑,疹痛不能久立,血所衰败,发落齿枯,喜唾)。
用鹿角二两、牛膝(酒浸、焙)一两半,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肾虚腰痛。
用鹿角屑三两,炒黄,研为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妊娠腰痛。
用鹿角尖五寸长,烧赤,浸一升酒中,再烧再浸数次后,研为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妊娠下血。
用鹿角屑、当归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一次服下。
二服可愈。
胎死腹中。
用鹿角屑三匙,煮葱豉汤和服,立出。
胞衣不下。
用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
筋骨疼痛。
用鹿角烧存性,研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跌打损伤,血瘀骨痛。
用鹿角研,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蠼螋尿疮。
用鹿角烧为末,苦酒调服。
五色丹毒。
用鹿角烧为末,调猪油敷涂。
发背初起。
用鹿角烧灰,调醋涂搽。
疖背肿毒。
用鹿角尖磨浓汁敷涂。
鹿茸:
身体虚弱,头昏眼黑。
用鹿茸(酥炙或酒炙)、鹿角胶(炒成珠)、鹿角霜、阳起石(煅红,酒淬)、肉苁蓉(酒浸)、酸枣仁,柏子仁、黄芪(蜜炙)各一两,当归、黑附子(炮)、地黄(九蒸九焙)各八钱,辰砂半钱,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主服,温酒送下。
此方名“斑龙丸”。
阳萎,小便频数。
用嫩鹿茸一两(去毛切片),加山药末一两,装布袋内,放入酒坛七天,然后开始饮服,每服一杯。
一天服三次。
同时将酒中的鹿茸焙干,作丸服。
此方名“鹿茸酒”。
阴虚腰痛,不能反侧。
用鹿茸(炙)、菟丝子各一两,茴香半两,共研为末,以羊肾两对,酒泡后煮烂,捣如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腰膝疼痛。
用鹿茸涂酥,炙紫,研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妇女白带。
用鹿茸(酒蒸,焙干)二两,金毛狗脊、白蔹各一两,
释名
灵狸、香狸、神狸、类。
气味
肉:甘、温、无毒。
阴部:辛、温、无毒。
主治
阴部与麝相似,功用也相同(按:现称灵猎的这种分泌的为灵猎香)。
可以镇心安神,治心腹痛。
解疫气、恶气等。
释名
狐,狐也。
狐性疑,疑则不可心以合类,故其字从狐省。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治疮疥不瘥。
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者,宜多服之。
附方
狐肉羹:用狐肉一片及五脏洗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
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复积冷,蛊毒寒热诸病。
释名
貉与獾同穴处,故字从各。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元脏虚劳及女子虚备。
释名
黄鼠狼。
气味
肉:甘,臭,有小毒。
心肝:臭,微毒。
主治
肉:煎油,涂疮疥,杀虫。
心肝:心腹痛,杀虫。
释名
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
气味
肉:酸、平、无毒。
主治
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
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附方
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
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好。
能治干血劳。
气味
麋角:甘、热、无毒。
主治
补虚损,生精血。
去风温,壮筋骨。
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两;另取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
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身体衰病(血脉枯槁,肌肤松薄,筋骨痿弱,饮食不思,四肢无力,扑枯发落,眼昏唇燥)。
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转住,蒸一天,取出药、麦,各焙为末。
以原用的浸药酒,添清煮麦粉为糊,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
温酒或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麋角(削细、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
此方名“麋角丸”。
释名
毛刺。
气味
皮:苦、平、无毒。
肉:甘、平、无毒。
主治
胆: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
肉: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
皮:1、痔疮下血。
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
2、肠风下血。
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3、五色痢疾。
用猬皮烧灰,酒送服二钱。
4、大肠脱肛。
用猬皮一斤(烧过),磁石(煅)、桂心各五钱,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鼻血不止。
用猬皮一块,烧为末。
取半钱,棉裹塞鼻中。
6、睫毛倒刺。
用猬刺、枣针、白芷表黛,等分为末,吸入与病眼同侧的鼻孔中,同时,口含冷水。
7、反胃吐食。
用猬皮烧灰,酒送服;或煮汁2服;或以五味淹猬皮。
炙服。
释名
毛狗。
气味
咸,热,无毒。
主治
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