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學問,惟夜航船中最難對付。
蓋村夫俗子,其學問皆預先備辦,如瀛洲十八學士,雲臺二十八將之類,稍差其姓名,輒掩口笑之。
彼蓋不知十八學士、二十八將,雖失記其姓名,實無害於學問文理,而反謂錯落一人,則可恥孰甚。
故道聽途說,衹辦口頭數十個名氏,便為博學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餘姚風俗,後生小子,無不讀書,及至二十無成,然後習為手藝。
故凡百工賤業,其《性理》、《綱鑒》,皆全部爛熟,偶問及一事,則人名、官爵、年號、地方枚舉之,未嘗少錯。
學問之富,真是兩腳書廚,而其無益於文理考校,與彼目不識丁之人無以異也。
或曰:「信如此言,則古人姓名總不必記憶矣。」余曰:「不然。
姓名有不關於文理,不記不妨,如八元、八愷、廚、俊、顧、及之類是也。
有關於文理者,不可不記,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類是也。」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
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余所記載,皆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但勿使僧人伸腳則可已矣。
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劍陶庵老人張岱書。
蓋村夫俗子,其學問皆預先備辦,如瀛洲十八學士,雲臺二十八將之類,稍差其姓名,輒掩口笑之。
彼蓋不知十八學士、二十八將,雖失記其姓名,實無害於學問文理,而反謂錯落一人,則可恥孰甚。
故道聽途說,衹辦口頭數十個名氏,便為博學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餘姚風俗,後生小子,無不讀書,及至二十無成,然後習為手藝。
故凡百工賤業,其《性理》、《綱鑒》,皆全部爛熟,偶問及一事,則人名、官爵、年號、地方枚舉之,未嘗少錯。
學問之富,真是兩腳書廚,而其無益於文理考校,與彼目不識丁之人無以異也。
或曰:「信如此言,則古人姓名總不必記憶矣。」余曰:「不然。
姓名有不關於文理,不記不妨,如八元、八愷、廚、俊、顧、及之類是也。
有關於文理者,不可不記,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類是也。」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
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余所記載,皆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但勿使僧人伸腳則可已矣。
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劍陶庵老人張岱書。
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
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磥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月、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
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絶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
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喞,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頽然碧窈。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於石,娠於磥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儀眞汪園,葢石費至四五萬,其所最加意者,爲「飛來」一峰,陰翳泥濘,供人唾駡。
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癡,癡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
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萬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磥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月、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
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絶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
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喞,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頽然碧窈。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於石,娠於磥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儀眞汪園,葢石費至四五萬,其所最加意者,爲「飛來」一峰,陰翳泥濘,供人唾駡。
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癡,癡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
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萬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山陰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詞,及長益力。
旣而有慕於道,往從長沙公究王氏宗。
謂道類禪,又去扣於禪,久之,人稍許之,然文與道終兩無得也。
賤而懶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浼袒禓似玩,人多病之,然傲與玩,亦終兩不得其情也。
生九歲,已能爲干祿文字,曠棄者十餘年,及悔學,又志迂闊,務博綜,取經史諸家,雖瑣至稗小,妄意窮及,每一思廢寢食,覽則圖譜滿席間。
故今齒垂四十五矣,藉於學宮者二十有六年,食於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舉於鄉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
而己不爲動,洋洋居窮巷,僦數椽儲甁粟者十年。
一旦爲少保胡公;羅致幕府,典文章,數赴而數辭,投筆出門。
使折簡以招,臥不起,人爭愚而危之,而己深以爲安。
其後公愈折節,等布衣,畱者蓋兩期,贈金以數百計,食魚而居廬,人爭榮機而安之,而己深以爲危,至是,忽自覓死。
人謂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
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渭爲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爲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
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無以葬,獨餘收數千卷,浮磬二,硏劍圖畫數,其所著詩若文若干篇而已。
劍畫先託市於鄉人某,遺命促之以資葬,著稿先爲友人某持去。
渭嘗曰:余讀旁書,自謂別有得於《首楞嚴》、《莊周》、《列御寇》若《黃帝素問》諸編倘假以歲月,更用繹䌷,當盡斥諸注者繆戾,摽其旨以示後人。
而於《素問》一書,尤自信而深奇。
將以比歲昏子婦,遂以母養付之,得盡遊名山,起殭僕,逃外物,而今已矣。
渭有過不肯掩,有不知恥以爲知,斯言蓋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長。
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諱鏓庶子也。
生百日而公卒,養於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
而夫人卒,依於伯兄諱淮者六年。
爲嘉靖庚子,始籍於學。
試於鄉,蹶。
贅於潘,婦翁薄也,地屬廣陽江。
隨之客嶺外者二年。
歸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訟失其死業。
又一年冬,潘死。
年秋,出僦居,始立學。
又十年冬,客於幕,凡五年罷。
又四年而死,爲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繼出,曰杜,纔四歲。
其祖系散見先公大人誌中,不書。
葬之所,爲山陰木柵,其日月不知也,亦不書。
銘曰:
杼全嬰,疾完亮,可以無死,死傷諒。
兢繫固,允收邕,可以無生,生何憑。
畏溺而投早嗤渭,即髡而刺遲憐融。
孔微服,箕佯狂。
三復《蒸民》,愧彼“旣明”。
旣而有慕於道,往從長沙公究王氏宗。
謂道類禪,又去扣於禪,久之,人稍許之,然文與道終兩無得也。
賤而懶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浼袒禓似玩,人多病之,然傲與玩,亦終兩不得其情也。
生九歲,已能爲干祿文字,曠棄者十餘年,及悔學,又志迂闊,務博綜,取經史諸家,雖瑣至稗小,妄意窮及,每一思廢寢食,覽則圖譜滿席間。
故今齒垂四十五矣,藉於學宮者二十有六年,食於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舉於鄉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
而己不爲動,洋洋居窮巷,僦數椽儲甁粟者十年。
一旦爲少保胡公;羅致幕府,典文章,數赴而數辭,投筆出門。
使折簡以招,臥不起,人爭愚而危之,而己深以爲安。
其後公愈折節,等布衣,畱者蓋兩期,贈金以數百計,食魚而居廬,人爭榮機而安之,而己深以爲危,至是,忽自覓死。
人謂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
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渭爲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爲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
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無以葬,獨餘收數千卷,浮磬二,硏劍圖畫數,其所著詩若文若干篇而已。
劍畫先託市於鄉人某,遺命促之以資葬,著稿先爲友人某持去。
渭嘗曰:余讀旁書,自謂別有得於《首楞嚴》、《莊周》、《列御寇》若《黃帝素問》諸編倘假以歲月,更用繹䌷,當盡斥諸注者繆戾,摽其旨以示後人。
而於《素問》一書,尤自信而深奇。
將以比歲昏子婦,遂以母養付之,得盡遊名山,起殭僕,逃外物,而今已矣。
渭有過不肯掩,有不知恥以爲知,斯言蓋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長。
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諱鏓庶子也。
生百日而公卒,養於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
而夫人卒,依於伯兄諱淮者六年。
爲嘉靖庚子,始籍於學。
試於鄉,蹶。
贅於潘,婦翁薄也,地屬廣陽江。
隨之客嶺外者二年。
歸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訟失其死業。
又一年冬,潘死。
年秋,出僦居,始立學。
又十年冬,客於幕,凡五年罷。
又四年而死,爲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繼出,曰杜,纔四歲。
其祖系散見先公大人誌中,不書。
葬之所,爲山陰木柵,其日月不知也,亦不書。
銘曰:
杼全嬰,疾完亮,可以無死,死傷諒。
兢繫固,允收邕,可以無生,生何憑。
畏溺而投早嗤渭,即髡而刺遲憐融。
孔微服,箕佯狂。
三復《蒸民》,愧彼“旣明”。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爲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
檀板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
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旣陳,姸媸自別。
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纔三四輩。
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
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屛息,音若細髮,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爲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
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
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
面北爲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
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余旣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
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
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尙識余言否耶?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爲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
檀板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
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旣陳,姸媸自別。
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纔三四輩。
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
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屛息,音若細髮,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爲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
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
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
面北爲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
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余旣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
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
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尙識余言否耶?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説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於是有辨説書畫、涉獵古董以爲清,寄意玄虛、脫迹塵紛以爲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之燒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
當其爲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
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眞無逾於此時者。
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
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爲酒肉,或爲聲伎,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爲絶望於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俱爲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矣。
余友陳正甫,深於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光,不錄也。
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壯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説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於是有辨説書畫、涉獵古董以爲清,寄意玄虛、脫迹塵紛以爲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之燒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
當其爲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
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眞無逾於此時者。
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
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爲酒肉,或爲聲伎,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爲絶望於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俱爲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矣。
余友陳正甫,深於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光,不錄也。
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壯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南城獨當陽,城下多栽桃花。
花得陽氣及水色,太是穠化。
居民以細楡軟柳編籬緝墻,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
余以花朝後一日,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
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
余輩衝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
老翁愕視,恭謹如命。
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灑杯,纔饕一番。
復攀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鈎輸贏爲上下,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
日暮乃若用。
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爲生辰,余於酒後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巵脯爲壽。
十四日,余與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關路,途得伯靈、子猶,拉同往。
又遇袁長史披鶴氅入城中,長史得我輩看花消息,遂相與返至桃花溪。
至則田先生方握鋤理草根,見余輩,便更衣冠出肅客。
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
董、徐、何三君從城上窺見,色爲動,復踉蹌下城,又以酒及鮮笋、蛤蜊佐之。
是時,不速而會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歸駢爲十九。
榼十一,酒七八壺觴。
酒屈興信,花醉客醒,方苦甁罍相恥,忽城頭以長綆縋酒一樽送城下,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余輩大喜,賞爲韻士。
時人各爲隊,隊各爲戲。
長史、伯靈角智局上。
紛紛諸子,飽毒空拳,主人髮短耳長,龍鐘言笑。
時酒瀝尙餘,乃從花籬外要路客,不問生熟姸醜,以一杯酒澆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髮角:人人得大歡喜吉祥而去。
日暮鳥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顧視和紗巾縹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徵君以避秦數語,輸寫心事,藉桃源爲寓言,非有眞桃源也。
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爲花作津梁,傳之好事者。
自余問津後,花下數日間,便爾成蹊。
第賞花護花者,捨吾黨後,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則小人於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
花得陽氣及水色,太是穠化。
居民以細楡軟柳編籬緝墻,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
余以花朝後一日,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
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
余輩衝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
老翁愕視,恭謹如命。
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灑杯,纔饕一番。
復攀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鈎輸贏爲上下,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
日暮乃若用。
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爲生辰,余於酒後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巵脯爲壽。
十四日,余與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關路,途得伯靈、子猶,拉同往。
又遇袁長史披鶴氅入城中,長史得我輩看花消息,遂相與返至桃花溪。
至則田先生方握鋤理草根,見余輩,便更衣冠出肅客。
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
董、徐、何三君從城上窺見,色爲動,復踉蹌下城,又以酒及鮮笋、蛤蜊佐之。
是時,不速而會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歸駢爲十九。
榼十一,酒七八壺觴。
酒屈興信,花醉客醒,方苦甁罍相恥,忽城頭以長綆縋酒一樽送城下,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余輩大喜,賞爲韻士。
時人各爲隊,隊各爲戲。
長史、伯靈角智局上。
紛紛諸子,飽毒空拳,主人髮短耳長,龍鐘言笑。
時酒瀝尙餘,乃從花籬外要路客,不問生熟姸醜,以一杯酒澆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髮角:人人得大歡喜吉祥而去。
日暮鳥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顧視和紗巾縹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徵君以避秦數語,輸寫心事,藉桃源爲寓言,非有眞桃源也。
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爲花作津梁,傳之好事者。
自余問津後,花下數日間,便爾成蹊。
第賞花護花者,捨吾黨後,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則小人於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
城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
後窗墻高於檻,方竹數幹,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
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凉世界。
圖書四壁,充棟連牀;鼎彝尊暴,不移而具。
余於左設石牀竹几帷之紗幕,以障蚊虹;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
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顔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
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毾氍。
以昆山石種水僊,列階趾。
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
余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城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
後窗墻高於檻,方竹數幹,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
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凉世界。
圖書四壁,充棟連牀;鼎彝尊暴,不移而具。
余於左設石牀竹几帷之紗幕,以障蚊虹;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
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顔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
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毾氍。
以昆山石種水僊,列階趾。
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
余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當薛侯之初令也,璫而虎者,張甚。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任事,人皆爲侯危。
侯笑曰:“不然。
此蒙莊氏所謂養虎者也。
猝飢則噬人,而猝飽必且負嵎。
吾飢之使不至怒;而飽之使不至驕,政在我矣。
”已而果就約。
至他郡邑,暴橫甚,荆則招之亦不至。
而是時適有播酋之變。
部使者檄下如雨,計畝而誅,計丁而夫。
耕者哭於田,驛者哭於郵。
而荆之去川也邇。
沮水之餘,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處。
侯諭父老曰:“是釜中魚,何能爲?”戒一切勿囂。
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諸徵調皆緩其議,未幾果平。
余時方使還,聞之嘆曰:“今天下爲大小吏者皆若此,無憂太平矣。
”小民無識,見一二官吏與璫相持而擊,則群然譽。
故激之名張,而調之功隱。
吾務其張而不顧其害,此猶借鋒以割耳。
自古國家之禍,造於小人,而成於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
故自楚、蜀造禍以來,識者之憂,有深於璫與夷者。
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純用攻伐之劑,其人不死於病而死於攻。
今觀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調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貪功幸名之藥毒天下也審矣。
侯爲人豐頤廣額,一見知其巨材。
今年秋以試事分校省闈,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
元善才識卓絶,其爲文骨勝其肌,根極幽徹,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賞識其俊者。
余弟質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爲師門之辱者。
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謂神於相士者也。
侯之徽政,不可枚舉。
略述其大者如此。
漢庭第治行,詎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嗚呼。
使逆璫時不爲激而爲調,寧至決裂乎?誰謂文人無奇識,不能燭幾於先也。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任事,人皆爲侯危。
侯笑曰:“不然。
此蒙莊氏所謂養虎者也。
猝飢則噬人,而猝飽必且負嵎。
吾飢之使不至怒;而飽之使不至驕,政在我矣。
”已而果就約。
至他郡邑,暴橫甚,荆則招之亦不至。
而是時適有播酋之變。
部使者檄下如雨,計畝而誅,計丁而夫。
耕者哭於田,驛者哭於郵。
而荆之去川也邇。
沮水之餘,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處。
侯諭父老曰:“是釜中魚,何能爲?”戒一切勿囂。
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諸徵調皆緩其議,未幾果平。
余時方使還,聞之嘆曰:“今天下爲大小吏者皆若此,無憂太平矣。
”小民無識,見一二官吏與璫相持而擊,則群然譽。
故激之名張,而調之功隱。
吾務其張而不顧其害,此猶借鋒以割耳。
自古國家之禍,造於小人,而成於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
故自楚、蜀造禍以來,識者之憂,有深於璫與夷者。
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純用攻伐之劑,其人不死於病而死於攻。
今觀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調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貪功幸名之藥毒天下也審矣。
侯爲人豐頤廣額,一見知其巨材。
今年秋以試事分校省闈,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
元善才識卓絶,其爲文骨勝其肌,根極幽徹,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賞識其俊者。
余弟質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爲師門之辱者。
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謂神於相士者也。
侯之徽政,不可枚舉。
略述其大者如此。
漢庭第治行,詎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嗚呼。
使逆璫時不爲激而爲調,寧至決裂乎?誰謂文人無奇識,不能燭幾於先也。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
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姸不足,骨大則玲瓏絶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絶也。
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絶也。
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絶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絶也。
曉起看雲,在絶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絶也。
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絶也。
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笋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絶也。
余謂大江之南,修眞栖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絶頂,晚宿高峰死關。
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
數日睛霽甚,山僧以爲異,下山率相賀。
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
”因大笑而別。
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姸不足,骨大則玲瓏絶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絶也。
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絶也。
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絶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絶也。
曉起看雲,在絶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絶也。
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絶也。
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笋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絶也。
余謂大江之南,修眞栖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絶頂,晚宿高峰死關。
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
數日睛霽甚,山僧以爲異,下山率相賀。
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
”因大笑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