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滿豈多秩,謝病不待年。
偶與張邴合,久欲還東山。
聖靈昔回眷,微尚不及宣。
何意衝飆激,烈火縱炎煙。
焚玉發昆峯,餘燎遂見遷。
投沙理既迫,如邛願亦愆。
長與歡愛別,永絕平生緣。
浮舟千仞壑,揔轡萬尋巔。
流沫不足險,石林豈爲艱!
閩中安可處,日夜念歸旋。
事躓兩如直,心愜三避賢。
託身青雲上,棲巖挹飛泉。
盛明蕩氛昏,貞休康屯邅。
殊方鹹成貸,微物豫採甄。
感深操不固,質弱易版纏。
曾是反昔園,語往實款然。
曩基即先築,故池不更穿。
果木有舊行,壤石無遠延。
雖非休憩地,聊取永日閒。
衛生自有經,息陰謝所牽。
夫子照情素,探懷授往篇。
偶與張邴合,久欲還東山。
聖靈昔回眷,微尚不及宣。
何意衝飆激,烈火縱炎煙。
焚玉發昆峯,餘燎遂見遷。
投沙理既迫,如邛願亦愆。
長與歡愛別,永絕平生緣。
浮舟千仞壑,揔轡萬尋巔。
流沫不足險,石林豈爲艱!
閩中安可處,日夜念歸旋。
事躓兩如直,心愜三避賢。
託身青雲上,棲巖挹飛泉。
盛明蕩氛昏,貞休康屯邅。
殊方鹹成貸,微物豫採甄。
感深操不固,質弱易版纏。
曾是反昔園,語往實款然。
曩基即先築,故池不更穿。
果木有舊行,壤石無遠延。
雖非休憩地,聊取永日閒。
衛生自有經,息陰謝所牽。
夫子照情素,探懷授往篇。
汝潁之士,流離世故,頗有飄薄之嘆。
嗷嗷雲中鴈,舉翮自委羽。
求涼弱水湄,違寒長沙渚。
顧我樑川時,緩步集潁許。
一旦逢世難,淪薄恆羈旅。
天下昔未定,託身早得所。
官度廁一卒,烏林預艱阻。
晚節值衆賢,會同庇天宇。
列坐蔭華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繼以闌夕語。
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
傾軀無遺慮,在心良已敘。
嗷嗷雲中鴈,舉翮自委羽。
求涼弱水湄,違寒長沙渚。
顧我樑川時,緩步集潁許。
一旦逢世難,淪薄恆羈旅。
天下昔未定,託身早得所。
官度廁一卒,烏林預艱阻。
晚節值衆賢,會同庇天宇。
列坐蔭華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繼以闌夕語。
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
傾軀無遺慮,在心良已敘。
夫君子小人,類物之稱。
蹈道則爲君子,違之則爲小人。
屠釣,卑事也;版築,賤役也,太公起爲周師,傅說去爲殷相。
非論公侯之世,鼎食之資,明揚幽仄,唯纔是與。
逮於二漢,茲道未革,胡廣累世農夫,伯始致位公相;黃憲牛醫之子,叔度名重京師。
且任子居朝,鹹有職業,雖七葉珥貂,見崇西漢,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東方朔爲黃門侍郎,執戟殿下。
郡縣掾史,並出豪家,負戈宿衛,皆由勢族,非若晚代,分爲二途者也。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
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爲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爲成法。
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
徒以馮藉世資,用相陵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少多,隨事俯仰,劉毅所云“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者也。
歲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
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夫人君南面,九重奧絕,陪奉朝夕,義隔卿士,階闥之任,宜有司存。
既而恩以幸生,信由恩固,無可憚之姿,有易親之色。
孝建、泰始,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而刑政糾雜,理難遍通,耳目所寄,事歸近習。
賞罰之要,是謂國權,出內王命,由其掌握,於是方途結軌,輻湊同奔。
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爲權不得重。
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
挾朋樹黨,政以賄成,鈇鉞創磐,構於筵笫之曲,服冕乘軒,出乎言笑之下。
南金北毳,來悉方艚,素縑丹魄,至皆兼兩,西京許、史,蓋不足雲,晉朝王、庾,未或能比。
及太宗晚運,慮經盛衰,權幸之徒,懾憚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竊國權,構造同異,興樹禍隙,帝弟宗王,相繼屠劋。
民忘宋德,雖非一途,寶祚夙傾,實由於此。
嗚呼!《漢書》有《恩澤侯表》,又有《佞幸傳》。
今採其名,列以爲《恩幸篇》雲。
戴法興,會稽山陰人也。
家貧,父碩子,販珝爲業。
法興二兄延壽、延興並修立,延壽善書,法興好學。
山陰有陳載者,家富,有錢三千萬,鄉人鹹雲:“戴碩子三兒,敵陳載三千萬錢。
”
法興少賣葛于山陰市,後爲吏傳署,入爲尚書倉部令史。
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於尚書中覓了了令史,得法興等五人,以法興爲記室令史。
義康敗,仍爲世祖徵虜、撫軍記室掾。
上爲江州,仍補南中郎典籤。
上於巴口建義,法興與典籤戴明寶、蔡閒俱轉參軍督護。
上即位,併爲南臺侍御史,同兼中書通事舍人。
法興等專管內務,權重當
蹈道則爲君子,違之則爲小人。
屠釣,卑事也;版築,賤役也,太公起爲周師,傅說去爲殷相。
非論公侯之世,鼎食之資,明揚幽仄,唯纔是與。
逮於二漢,茲道未革,胡廣累世農夫,伯始致位公相;黃憲牛醫之子,叔度名重京師。
且任子居朝,鹹有職業,雖七葉珥貂,見崇西漢,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東方朔爲黃門侍郎,執戟殿下。
郡縣掾史,並出豪家,負戈宿衛,皆由勢族,非若晚代,分爲二途者也。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
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爲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爲成法。
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
徒以馮藉世資,用相陵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少多,隨事俯仰,劉毅所云“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者也。
歲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
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夫人君南面,九重奧絕,陪奉朝夕,義隔卿士,階闥之任,宜有司存。
既而恩以幸生,信由恩固,無可憚之姿,有易親之色。
孝建、泰始,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而刑政糾雜,理難遍通,耳目所寄,事歸近習。
賞罰之要,是謂國權,出內王命,由其掌握,於是方途結軌,輻湊同奔。
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爲權不得重。
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
挾朋樹黨,政以賄成,鈇鉞創磐,構於筵笫之曲,服冕乘軒,出乎言笑之下。
南金北毳,來悉方艚,素縑丹魄,至皆兼兩,西京許、史,蓋不足雲,晉朝王、庾,未或能比。
及太宗晚運,慮經盛衰,權幸之徒,懾憚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竊國權,構造同異,興樹禍隙,帝弟宗王,相繼屠劋。
民忘宋德,雖非一途,寶祚夙傾,實由於此。
嗚呼!《漢書》有《恩澤侯表》,又有《佞幸傳》。
今採其名,列以爲《恩幸篇》雲。
戴法興,會稽山陰人也。
家貧,父碩子,販珝爲業。
法興二兄延壽、延興並修立,延壽善書,法興好學。
山陰有陳載者,家富,有錢三千萬,鄉人鹹雲:“戴碩子三兒,敵陳載三千萬錢。
”
法興少賣葛于山陰市,後爲吏傳署,入爲尚書倉部令史。
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於尚書中覓了了令史,得法興等五人,以法興爲記室令史。
義康敗,仍爲世祖徵虜、撫軍記室掾。
上爲江州,仍補南中郎典籤。
上於巴口建義,法興與典籤戴明寶、蔡閒俱轉參軍督護。
上即位,併爲南臺侍御史,同兼中書通事舍人。
法興等專管內務,權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