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教以禅学,引文文山诗语云云。
似乎文山不遇楚黄道人,便不能了死生者。
仆不以为然。
古豪杰视死如归,不胜屈指,倘必待禅悟而后能死节,则佛未入中国时,当无龙逢、比干。
居士之意,以为必通禅而后能了生死耳。
殊不知从古来不能了生死者,莫如禅。
夫有生有死,天之道也。
养生送死,人之道也。
今舍其人道之可知,而求诸天道之不可知,以为生本无生,死本无死,又以为生有所来,死有所往。
此皆由于贪生畏死之一念萦结于胸而不释,夫然后画饼指梅,故反其词以自解,此洪炉跃冶,庄子所谓不祥之金也。
其于生死之道了乎否乎?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当时圣人若逆知后之人必有借生死以惑世者,故于子路之问,萌芽初发而逆折之。
来书云:生死去来,不可置之度外。
尤谬。
天下事有不可不置之度内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也。
有不可不置之度外者,“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也。
若以度外之事而度内求之,是即出位之思,妄之至也。
虽然,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使佛果能出死入生,仆亦何妨援儒入墨。
而无如二千年来,凡所谓佛者,率皆支离诞幻,如捕风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祷之而不应。
如来、释迹与夏畦之庸鬼同一虚无,有异端之虚名,无异端之实效,以故智者不为也。
试思居士参稽二十年,自谓深于彼法者矣。
然而知生之所由来,能不生乎?知死之所由去,能不死乎?如仆者自暴自弃,甘心为门外人矣。
然而不知生之所由来,便不生乎?不知死之所由去,便速死乎?生死去来,知之者与不知者无以异也。
盍亦听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而已矣。
《易》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言乾坤有时而生死也。
《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言陵谷有时而来去也。
生死去来,天地不能自主,而况于人?居士宁静寡欲,有作圣基,惜于生死之际,未免有己之见存,致为禅氏所诱。
有所慕于彼者,无所得于此故也。
独不见孟子之论生死乎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陶潜之论生死乎曰:“浮沉大化中,不恋亦不惧。
”士君子纵不能学孟子,亦当法渊明。
名教中境本廓然,奚必叛而他适!
昔曹操聘虞翻,翻笑曰:“孟德欲以盗贼馀赃污人耶?”居士招我之意有类孟德,故敢诵仲翔之语以奉谢。
似乎文山不遇楚黄道人,便不能了死生者。
仆不以为然。
古豪杰视死如归,不胜屈指,倘必待禅悟而后能死节,则佛未入中国时,当无龙逢、比干。
居士之意,以为必通禅而后能了生死耳。
殊不知从古来不能了生死者,莫如禅。
夫有生有死,天之道也。
养生送死,人之道也。
今舍其人道之可知,而求诸天道之不可知,以为生本无生,死本无死,又以为生有所来,死有所往。
此皆由于贪生畏死之一念萦结于胸而不释,夫然后画饼指梅,故反其词以自解,此洪炉跃冶,庄子所谓不祥之金也。
其于生死之道了乎否乎?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当时圣人若逆知后之人必有借生死以惑世者,故于子路之问,萌芽初发而逆折之。
来书云:生死去来,不可置之度外。
尤谬。
天下事有不可不置之度内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也。
有不可不置之度外者,“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也。
若以度外之事而度内求之,是即出位之思,妄之至也。
虽然,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使佛果能出死入生,仆亦何妨援儒入墨。
而无如二千年来,凡所谓佛者,率皆支离诞幻,如捕风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祷之而不应。
如来、释迹与夏畦之庸鬼同一虚无,有异端之虚名,无异端之实效,以故智者不为也。
试思居士参稽二十年,自谓深于彼法者矣。
然而知生之所由来,能不生乎?知死之所由去,能不死乎?如仆者自暴自弃,甘心为门外人矣。
然而不知生之所由来,便不生乎?不知死之所由去,便速死乎?生死去来,知之者与不知者无以异也。
盍亦听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而已矣。
《易》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言乾坤有时而生死也。
《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言陵谷有时而来去也。
生死去来,天地不能自主,而况于人?居士宁静寡欲,有作圣基,惜于生死之际,未免有己之见存,致为禅氏所诱。
有所慕于彼者,无所得于此故也。
独不见孟子之论生死乎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陶潜之论生死乎曰:“浮沉大化中,不恋亦不惧。
”士君子纵不能学孟子,亦当法渊明。
名教中境本廓然,奚必叛而他适!
昔曹操聘虞翻,翻笑曰:“孟德欲以盗贼馀赃污人耶?”居士招我之意有类孟德,故敢诵仲翔之语以奉谢。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室,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瞩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
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室,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瞩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
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
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
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
果然兰言,称某在斯。
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
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
朝焉与对,夕焉与双。
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
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
虽出入之馀闲,必褰帘而三嗅。
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
析佩表洁,浴汤孤处。
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
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
兰独不然,芬芳弥多。
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
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
果然兰言,称某在斯。
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
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
朝焉与对,夕焉与双。
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
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
虽出入之馀闲,必褰帘而三嗅。
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
析佩表洁,浴汤孤处。
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
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
兰独不然,芬芳弥多。
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吾邑城隍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
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
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
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炙日。
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
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
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
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
园中有墩,可以四眺。
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
张工画,颇能诗。
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
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
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
至此为桃花艳胜处。
花皆映水,两岸维百馀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
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
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
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
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
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
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毂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
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玩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
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
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
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
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炙日。
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
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
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
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
园中有墩,可以四眺。
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
张工画,颇能诗。
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
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
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
至此为桃花艳胜处。
花皆映水,两岸维百馀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
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
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
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
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
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
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毂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
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玩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
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