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贪慕将,驰骋习弓戟。
虽妙未更事,难用应卒迫。
散骑常师友,朝夕进规献。
侍中主喉舌,万机无不乱。
尚书统庶事,官人乘法宪。
彤管珥纳言,貂珰表武弁。
出入承明庐,车服一何焕。
三寺齐荣秩,百僚所瞻愿。
人才不能备,各有偏短长。
稽可小人中,便辟必知芒。
丰隆赐美味,受嚼方呥呥。
鹿鸣吐野华,独食有何甘。
酌彼春酒。
上得供养亲老。
下得温饱妻子。
我受上命,来随临菑。
与君子处,曾未盈期。
见召本朝,驾言趣期。
群子重离,首命于时。
饯我路隅,赠我嘉辞。
既受德音,敢不答之。
余惟薄德,既局且鄙。
见养贤侯,於今四祀。
既庇西伯,永誓没齿。
今也被命,义在不俟。
瞻恋我侯,又慕君子。
行道迟迟,体逝情止。
岂无好爵,惧不我与。
圣主受命,千载一遇。
攀龙附凤,必在初举。
行矣去矣,别易会难。
自强不息,人谁获安。
愿子大夫,勉篑成山。
天休方至,万福尔臻。
卜田宇兮京之阳。
面清洛兮背修邙。
属风林之萧瑟。
值寒野之苍茫。
鹏纷纷而聚散。
鸿冥冥而远翔。
酒沈兮俱发。
云沸兮波扬。
岂味薄於东鲁。
鄙密甜于南湘。
於是客有不速。
朋自远方。
临清池而涤器。
辟山牖而飞觞。
促膝兮道故。
久要不兮忘。
间谈希夷之理。
或赋连翩之章。
应生背芒说,石子河阳文。
虽有遨游美,终非沮溺群。
曰余今卜筑,兼以隔嚣纷。
池入东陂水,窗引北岩云。
槿篱集田鹭,茅檐带野芬。
原隰何逦迤,山泽共氛氲。
苍苍松树合,耿耿樵路分。
朝兴候崖晚,暮坐极林曛。
恁高眺虹霓,临下瞰耕耘。
岂直娱衰暮,兼得慰殷勤。
怀劳犹未弭,独有望夫君。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爲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徵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爲賢。
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爲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
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