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著經曰:生人既死,陰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
坐罪者,刑獄皆怪險,非人世所爲,凡人平生一失舉止,皆落其間。
其尤怪者,獄廣大千百萬億裏,積火燒之,一日幾千萬生死,窮億萬世,無有間斷,名爲“無間”;夾殿宏廊,悉圖其狀,人未熟見者,莫不毛立神駭。
佛經曰:我國有阿閱世王,殺父王篡其位,法當入所謂獄無間者,昔能事佛,後生爲天人;況其他罪,事佛固無恙。
梁武帝明智勇武,創爲樑國者,捨身爲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
況下輩,固惑之。
爲工商者,雜良以苦,僞內而華外,納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奪村閭戇民,銖積粒聚,以至於富。
刑法錢穀小胥,出入人性命,顛倒埋沒,使簿書條令不可究知,得財買大第豪奴,爲公侯家。
大吏有權力,能開庫取公錢,緣意恣爲,人不敢言。
是此數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救。
,月日積久,曰:“我罪如是,富貴如所求,是佛能滅吾罪,復能以福與吾也。
”有罪罪滅,無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雖田婦稚子,知所趨避。
今權歸於佛,買福賣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至有窮民,啼一稚子,無以與哺;得百錢,必召一僧飯之,冀佛之助,一日獲福。
若如此,雖舉寰海內盡爲寺與僧,不足怪也。
屋壁繡紋可矣,爲金枝扶疏,擎千萬佛;僧爲具味飯之可矣,飯訖持錢與之。
不大、不壯、不高、不多、不珍奇瑰怪爲憂,無有人力可又而不爲者。
晉,霸主也,一銅鞮宮之衰弱,諸侯不肯來盟。
今天下能如幾晉,凡幾千銅鞮,人得不困哉?
文宗皇帝嘗與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農人,今加兵、佛,一農人乃爲五人所食,其間吾民尤困於佛。
”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
武皇帝始繼位,獨奮怒曰:“窮吾天下,佛也。
”始去其山臺野邑四萬所。
冠其徒幾至十萬人。
後至會昌五年,始命西京留佛寺四,僧唯十人;東京二寺。
天下所謂節度、觀察、同、華、汝三十四治所,得留一寺,僧準西京數。
其他刺史州不得有寺。
出四御史縷行天下以督之。
御史乘驛未出關,天下寺至於屋基,耕而刓之。
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萬五百。
其奴婢十五萬,良人枝附爲使令者,倍笄冠之數,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口率與百畝,編入農籍。
其餘賤取民直,歸於有司,寺材州縣得以恣新其公署、傳舍。
今天子即位,詔曰:佛尚不殺而仁,且來中國久,亦可助以爲治。
天下州率與二寺,用齒衰男女爲其徒,各止三十人,兩京數倍其四、五焉。
著爲定令,以徇其習,且使後世不得復加也。
趙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
自尚書比部郎中出爲錢塘。
錢塘於江南,繁大雅亞吳郡。
坐罪者,刑獄皆怪險,非人世所爲,凡人平生一失舉止,皆落其間。
其尤怪者,獄廣大千百萬億裏,積火燒之,一日幾千萬生死,窮億萬世,無有間斷,名爲“無間”;夾殿宏廊,悉圖其狀,人未熟見者,莫不毛立神駭。
佛經曰:我國有阿閱世王,殺父王篡其位,法當入所謂獄無間者,昔能事佛,後生爲天人;況其他罪,事佛固無恙。
梁武帝明智勇武,創爲樑國者,捨身爲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
況下輩,固惑之。
爲工商者,雜良以苦,僞內而華外,納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奪村閭戇民,銖積粒聚,以至於富。
刑法錢穀小胥,出入人性命,顛倒埋沒,使簿書條令不可究知,得財買大第豪奴,爲公侯家。
大吏有權力,能開庫取公錢,緣意恣爲,人不敢言。
是此數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救。
,月日積久,曰:“我罪如是,富貴如所求,是佛能滅吾罪,復能以福與吾也。
”有罪罪滅,無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雖田婦稚子,知所趨避。
今權歸於佛,買福賣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至有窮民,啼一稚子,無以與哺;得百錢,必召一僧飯之,冀佛之助,一日獲福。
若如此,雖舉寰海內盡爲寺與僧,不足怪也。
屋壁繡紋可矣,爲金枝扶疏,擎千萬佛;僧爲具味飯之可矣,飯訖持錢與之。
不大、不壯、不高、不多、不珍奇瑰怪爲憂,無有人力可又而不爲者。
晉,霸主也,一銅鞮宮之衰弱,諸侯不肯來盟。
今天下能如幾晉,凡幾千銅鞮,人得不困哉?
文宗皇帝嘗與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農人,今加兵、佛,一農人乃爲五人所食,其間吾民尤困於佛。
”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
武皇帝始繼位,獨奮怒曰:“窮吾天下,佛也。
”始去其山臺野邑四萬所。
冠其徒幾至十萬人。
後至會昌五年,始命西京留佛寺四,僧唯十人;東京二寺。
天下所謂節度、觀察、同、華、汝三十四治所,得留一寺,僧準西京數。
其他刺史州不得有寺。
出四御史縷行天下以督之。
御史乘驛未出關,天下寺至於屋基,耕而刓之。
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萬五百。
其奴婢十五萬,良人枝附爲使令者,倍笄冠之數,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口率與百畝,編入農籍。
其餘賤取民直,歸於有司,寺材州縣得以恣新其公署、傳舍。
今天子即位,詔曰:佛尚不殺而仁,且來中國久,亦可助以爲治。
天下州率與二寺,用齒衰男女爲其徒,各止三十人,兩京數倍其四、五焉。
著爲定令,以徇其習,且使後世不得復加也。
趙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
自尚書比部郎中出爲錢塘。
錢塘於江南,繁大雅亞吳郡。
商隱啓:兩日前於張評事處伏睹手筆,兼評事傳指意,於樂籍中賜一人,以備紉補。
某悼傷已來,光陰未幾。
梧桐半死,纔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
眷言息胤,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於伯喈之女。
檢庾信荀娘之啓,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
所賴因依德宇,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
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
兼之早歲,志在玄門,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於南國妖姬,叢臺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
況張懿仙本自無雙,曾來獨立,既從上將,又託英僚。
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
寧復河裏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誠出恩私,非所宜稱。
伏惟克從至願,賜寢前言,使國人盡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則恩優之理,何以加焉。
幹冒尊嚴,伏用惶灼。
謹啓。
某悼傷已來,光陰未幾。
梧桐半死,纔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
眷言息胤,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於伯喈之女。
檢庾信荀娘之啓,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
所賴因依德宇,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
錦茵象榻,石館金臺,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
兼之早歲,志在玄門,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於南國妖姬,叢臺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
況張懿仙本自無雙,曾來獨立,既從上將,又託英僚。
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
寧復河裏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誠出恩私,非所宜稱。
伏惟克從至願,賜寢前言,使國人盡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則恩優之理,何以加焉。
幹冒尊嚴,伏用惶灼。
謹啓。
自武德以來,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攝小,重侵輕,郡守之職,總於諸侯帥,郡佐之職,移於部從事。
故自五大都督府至於上中下郡,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
凡內外文武官左遷右移者,遞居之;凡執役事上與給事於省、寺、軍府者,遙署之,凡仕久資高耄昏軟弱不任事而時不忍棄者,實蒞之。
蒞之者,進不課其能,退不殿其不能,纔不才一也。
若有人畜器貯用、急於兼濟者居之,雖一日不樂。
若有人養志忘名、安於獨善者處之,雖終身無悶。
官不官,系乎時也;適不適,在乎人也。
江州,左匡廬,右江湖,土高氣清,富有佳境。
刺史,守土臣,不可遠觀遊;羣吏,執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於山水詩酒間。
由是郡南樓、山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巖、瀑布、廬宮、源潭洞、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矣。
苟有志於吏隱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馬,秩五品,歲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
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給家。
州民康,非司馬功;郡政壞,非司馬罪。
無言責,無事憂。
噫!爲國謀,則屍素之尤蠹者,爲身謀。
則祿仕之優穩者。
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識時知命而已,又安知後之司馬不有與吾同志者乎?因書所得,以告來者。
時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記。
故自五大都督府至於上中下郡,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
凡內外文武官左遷右移者,遞居之;凡執役事上與給事於省、寺、軍府者,遙署之,凡仕久資高耄昏軟弱不任事而時不忍棄者,實蒞之。
蒞之者,進不課其能,退不殿其不能,纔不才一也。
若有人畜器貯用、急於兼濟者居之,雖一日不樂。
若有人養志忘名、安於獨善者處之,雖終身無悶。
官不官,系乎時也;適不適,在乎人也。
江州,左匡廬,右江湖,土高氣清,富有佳境。
刺史,守土臣,不可遠觀遊;羣吏,執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於山水詩酒間。
由是郡南樓、山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巖、瀑布、廬宮、源潭洞、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矣。
苟有志於吏隱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馬,秩五品,歲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
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給家。
州民康,非司馬功;郡政壞,非司馬罪。
無言責,無事憂。
噫!爲國謀,則屍素之尤蠹者,爲身謀。
則祿仕之優穩者。
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識時知命而已,又安知後之司馬不有與吾同志者乎?因書所得,以告來者。
時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記。
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裏之勝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
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
初,樂天既爲主,喜且曰:雖有臺池,無粟不能守也,乃作池東粟廩。
又曰:雖有子弟,無書不能訓也,乃作池北書庫。
又曰:雖有賓朋,無琴酒不能娛也,乃作池西琴亭,加石樽焉。
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池路。
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以歸,又作中高橋,通三島徑。
罷刑部侍郎時,有粟千斛,書一車,洎臧獲之習管磬絃歌者指百以歸。
先是潁川陳孝山與釀法,酒味甚佳。
博陵崔晦叔與琴,韻甚清。
蜀客姜發授《秋思》,聲甚澹。
弘農楊貞一與青石三,方長平滑,可以坐臥。
大和三年夏,樂天始得請爲太子賓客,分秩於洛下,息躬於池上。
凡三任所得,四人所與,洎吾不才身,今率爲池中物矣。
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
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曲未竟,而樂天陶然已醉,睡於石上矣。
睡起偶詠,非詩非賦,阿龜握筆,因題石間。
視其粗成韻章,命爲《池上篇》云爾。
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
初,樂天既爲主,喜且曰:雖有臺池,無粟不能守也,乃作池東粟廩。
又曰:雖有子弟,無書不能訓也,乃作池北書庫。
又曰:雖有賓朋,無琴酒不能娛也,乃作池西琴亭,加石樽焉。
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池路。
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以歸,又作中高橋,通三島徑。
罷刑部侍郎時,有粟千斛,書一車,洎臧獲之習管磬絃歌者指百以歸。
先是潁川陳孝山與釀法,酒味甚佳。
博陵崔晦叔與琴,韻甚清。
蜀客姜發授《秋思》,聲甚澹。
弘農楊貞一與青石三,方長平滑,可以坐臥。
大和三年夏,樂天始得請爲太子賓客,分秩於洛下,息躬於池上。
凡三任所得,四人所與,洎吾不才身,今率爲池中物矣。
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
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曲未竟,而樂天陶然已醉,睡於石上矣。
睡起偶詠,非詩非賦,阿龜握筆,因題石間。
視其粗成韻章,命爲《池上篇》云爾。
餘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
及長,南遊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予拜見,預飲林下。
耑乃稚子,嬉遊在旁。
今來有成,鬱負秀氣。
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道舊,破涕爲笑。
方告我遠涉,西登香爐。
長山橫蹙,九江卻轉。
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
此宇宙之奇詭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
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負夙願,慚歸名山;終期後來,攜手五嶽。
情以送遠,詩寧闕乎?
及長,南遊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予拜見,預飲林下。
耑乃稚子,嬉遊在旁。
今來有成,鬱負秀氣。
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道舊,破涕爲笑。
方告我遠涉,西登香爐。
長山橫蹙,九江卻轉。
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
此宇宙之奇詭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
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負夙願,慚歸名山;終期後來,攜手五嶽。
情以送遠,詩寧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