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爲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損其家口,充狙之慾。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衆狙之不訓於己也。
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怒。
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筑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爲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化爲鄧林。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