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長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臺遍滿春色。
正是夜臺無月,沉沉暗寒食。
樑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
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
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
青青草,迷路陌。
強載酒、細尋前跡。
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此詞爲寒食悼亡之作。
上片寫寒食節的融融春光和自己的孤寂悵惘。
“條風”三句描寫風暖碧草、霧晴園柳,滿塘春色的暮春景物,爲寒食節添色。
詞人觸景傷情,想到了“夜臺”,即墳墓所沉埋的亡人,正在無日無月的陰間度過黑暗沉沉的寒食,悲悼之情不可抑止。
“樑間燕”數句寫詞人情懷抑鬱,逃避歡樂之景而“閉門愁寂”,並借不解人間悲歡的樑間燕之譏笑側筆烘托,以見詞人不合衆俗的癡愚,更借亂花狼藉的意象,隱喻並象徵亡人爲紅顏薄命女子,將惜花與悼亡巧妙融爲一體。
下片寫當年邂逅情景和如今物是人非的憂傷。
“長記”三句追憶詞人與亡故之歌妓“邂逅相逢”,情意歡洽的難忘而美妙的情景。
“又見”穿插皇宮傳燭分火於權貴豪門,點綴寒食節朝野共慶的風俗,更借一“又”字暗示出前次邂逅亦見如此情景,雙方歌酒歡娛,直至傳燭分火的夜晚,始盡興醉歸。
“青青草”以下寫詞人爲傷悼亡人,強打精神載酒到郊野,欲尋覓舊日與歌妓邂逅聚歡之前跡祭奠一番,卻不料一片青草,路徑迷離,唯有“橋邊柳下”人家還可辨識,而那位歌妓的遺蹟則茫然不存!全詞結構曲折多變,轉換似雲斷山連,一般情理卻寫得撲朔迷離,而又深摯感人。
應天長:詞牌名,又名《應天長令》、《應天長慢》。
此調有小令、長調兩體。
小令始於韋莊。
五十字,前後片各五句四仄韻。
各家用此調字數有增減,但以韋莊詞爲正體。
長調始於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韻,後片十句七仄韻。
另有九十八字體,句式與柳永詞有出入。
條風:即春風。
霏霧:飄拂的雲霧。
池臺:有本作“池塘”。
池苑樓臺。
夜堂:有本作“夜臺”。
前社:春社。
芸香:香草名。
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爲木質,故又稱芸香樹。
泛指花之香氣。
邂逅:(xièhòu),不期而遇。
油壁:油壁車,車壁以油飾之。
“漢宮傳燭”句:唐韓翃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春風吹來,大地回春。
薄霧散去,一片晴空。
池臺亭榭一片生機,到處是美麗的春色。
夜色沉沉,空中無月光,我心中愁苦,正是寒夜的節氣,我獨自一人悶坐屋裏。
畫樑間棲息的雙燕,它們是舊客,與我相識熟悉。
彷彿在一聲一聲笑我,一個人在屋門度日,感到孤單。
紛亂的花飛過牆去,隔院飄來香氣,滿地落花堆積。
我長長地記着那一次,在郊遊時我們偶然相遇。
那時你的小車是油彩畫的車壁。
如今又到寒食,宮廷中傳送蠟燭,王孫的宅院中飛出煙。
青草地依舊,卻感到迷了路。
我仔細尋找往日的舊跡。
在柳蔭裏,尋到了那裏的宅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