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
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樸,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
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樸,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望江南:詞牌名。
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
《全唐詩》作《憶江南》。
《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沾袖:(淚水)沾濕衣袖。
「沾袖復橫頤(yí)」句:謂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挂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頤,下巴。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劉皂《長門怨·其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將:拏。
和淚説: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説。
和,《花草粹編》、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説,《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
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
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
漢·應仲瑗《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
』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爲「鳳笙」。
唐·韓昌黎《淮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月明:月光明朗。
唐·白香山《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
唐·白香山《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
更:愈發。
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
《全唐詩》作《憶江南》。
《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沾袖:(淚水)沾濕衣袖。
「沾袖復橫頤(yí)」句:謂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挂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頤,下巴。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劉皂《長門怨·其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將:拏。
和淚説: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説。
和,《花草粹編》、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説,《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
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
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
漢·應仲瑗《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
』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爲「鳳笙」。
唐·韓昌黎《淮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月明:月光明朗。
唐·白香山《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
唐·白香山《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
更:愈發。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