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 與客攜壺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
幽禽自語。
啄香心,度牆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
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佇,曾遊處。
但繫馬垂楊,認郎鸚鵡。
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樑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幽禽自語。
啄香心,度牆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
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佇,曾遊處。
但繫馬垂楊,認郎鸚鵡。
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樑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月下笛·與客攜壺》是南宋詞人姜夔所作的一首詞。
全詞從遊春寫到春衣,由春衣寫到懷人,再由懷人寫到請燕子去問詢,感情一步步深化,至問詢無果,終以無奈的喟嘆收束全篇。
全詞多處以物寫情,用語綿麗,情景交融,造情真切,真摯感人。
該詞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當時詞人在杭州,追懷昔日冶遊,思念當時所遇到的一位青樓中人的作品。
隨着年光流逝,事情早已過去,正像詞裏所說的“夜來風雨”摧落梅花一樣,但對那人的思念卻仍是沾沾惹惹地割捨不斷,故而不免悵惘憂傷,只好“與客攜壺”,借酒澆愁。
《月下笛》一詞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出來的。
全詞從遊春寫到春衣,由春衣寫到懷人,再由懷人寫到請燕子去問詢,感情一步步深化,至問詢無果,終以無奈的喟嘆收束全篇。
全詞多處以物寫情,用語綿麗,情景交融,造情真切,真摯感人。
該詞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當時詞人在杭州,追懷昔日冶遊,思念當時所遇到的一位青樓中人的作品。
隨着年光流逝,事情早已過去,正像詞裏所說的“夜來風雨”摧落梅花一樣,但對那人的思念卻仍是沾沾惹惹地割捨不斷,故而不免悵惘憂傷,只好“與客攜壺”,借酒澆愁。
《月下笛》一詞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出來的。
月下笛:詞牌名,調始周邦彥《片玉詞》,因詞有“涼蟾瑩徹”及“靜倚官橋吹笛”句,取以爲名。
壺:酒器。
梅花過了:指梅花被風雨打落在地。
幽禽(qín):幽棲的小鳥。
香心:花心。
柔荑(tí):細向柔嫩的初生茅草,形容女子滑嫩的的纖纖玉手。
殘茸(róng)半縷:意爲女子爲他縫製的春衣還殘留着一縷絲茸。
殘茸:縫農刺繡等針線活計用過的線頭。
玉鈿(diàn):古代女子的首飾,此處形容吹落的梅花像釵鈿一樣。
朱門:紅漆大門,指意中人所居之處。
認郎鸚鵡:只有架上的鸚鵡還認得我。
彩雲:比喻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
倩(qiàn):藉助。
吟袖:詩人的衣袖,此處是作者自指。
弓腰:形容女子纖細柔弱的腰肢,舞蹈時腰肢彎曲的姿態。
恁(nèn):如此。
壺:酒器。
梅花過了:指梅花被風雨打落在地。
幽禽(qín):幽棲的小鳥。
香心:花心。
柔荑(tí):細向柔嫩的初生茅草,形容女子滑嫩的的纖纖玉手。
殘茸(róng)半縷:意爲女子爲他縫製的春衣還殘留着一縷絲茸。
殘茸:縫農刺繡等針線活計用過的線頭。
玉鈿(diàn):古代女子的首飾,此處形容吹落的梅花像釵鈿一樣。
朱門:紅漆大門,指意中人所居之處。
認郎鸚鵡:只有架上的鸚鵡還認得我。
彩雲:比喻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
倩(qiàn):藉助。
吟袖:詩人的衣袖,此處是作者自指。
弓腰:形容女子纖細柔弱的腰肢,舞蹈時腰肢彎曲的姿態。
恁(nèn):如此。
我與好友攜酒踏青,卻發現一夜的風雨已將梅花摧殘殆盡。
梅花枝頭孤鳥獨鳴,啄食花心,凌空而去。
出自佳人纖纖玉手的一件嶄新的春衣上還殘留一點兒縫製時的線頭。
可惜現在梅花香凋玉殞,她也被鎖在深深的庭院,我們不可能再相見了。
我佇立凝望當初和她攜手同遊的地方,而今只剩下那日我們繫馬的垂楊柳和熟悉我的鸚鵡了。
當我從舊夢中醒來時,我的愛人又在何處呢?我只能借助樑間的燕子把我的深情傳達給她,問一問她現在過得怎樣。
當初我們怎能料想到這樣會虛度時光、浪費青春呢。
梅花枝頭孤鳥獨鳴,啄食花心,凌空而去。
出自佳人纖纖玉手的一件嶄新的春衣上還殘留一點兒縫製時的線頭。
可惜現在梅花香凋玉殞,她也被鎖在深深的庭院,我們不可能再相見了。
我佇立凝望當初和她攜手同遊的地方,而今只剩下那日我們繫馬的垂楊柳和熟悉我的鸚鵡了。
當我從舊夢中醒來時,我的愛人又在何處呢?我只能借助樑間的燕子把我的深情傳達給她,問一問她現在過得怎樣。
當初我們怎能料想到這樣會虛度時光、浪費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