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 獨遊雨巖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這是詞人雨巖系列作品中寫得極爲鮮麗生動的一篇,着重描繪巖下溪水,點綴天光雲影,映襯出詞人獨遊的寂寞孤單。上闋寫詞人遊走溪邊,觀賞水面奇景。「溪邊照影行」點出「獨遊」,觀賞視角獨特;「天在清溪底」承上句倒映畫面,兼寫溪水清泠澄澈;「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情境鮮活,超然物外,越轉越見空靈。下闋寫山溪清音之空谷迴響,與詞人引吭高歌交相應和。「高歌」二句,再點「獨遊」,空谷清音映襯一己之孤寂高標。末以「一曲桃花水」作結,點明空谷清音之來源。餘韻嫋嫋,情景幽麗。「一曲」可兼指「一彎」與「一首曲子」,耐人玩味。此篇構圖別具匠心,描繪生動鮮靈,映襯入妙,境界超逸,可抵一篇柳宗元山水遊記。
雨巖:在江西永豐縣西南博山附近,巖中有泉水飛出,如風雨之聲。
行雲:雲彩流動。
和(hè):跟着唱。
空谷:深谷。《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聲。晉·左思《招隱》:「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非鬼亦非仙:宋·蘇軾《夜泛西湖五絕》:「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一曲:一灣。
桃花水:即桃花汛。農曆二三月桃花盛開時節,冰化雨積,黃河等處水猛漲,稱爲桃花汛。《水衡記》:「黃河二月三月水,名桃花水。」《漢書·卷二十九·溝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注云:「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穀冰泮,衆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唐·杜甫《南征》詩:「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裏。藍天上有飄動的白雲,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雲裏。
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