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隱公 · 隱公元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書即位,攝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書爵
曰「儀父」,貴之也
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
不書,非公命也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
」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爲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禮也
八月,紀人伐夷
夷不告,故不書
有蜚
不爲災,亦不書
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
公立而求成焉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公弗臨,故不書
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
衛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
衛人爲之伐鄭,取廩延
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
請師於邾
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
及邾人、鄭人盟於翼
不書,非公命也
新作南門
不書,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
衆父卒
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書即位,攝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書爵
曰「儀父」,貴之也
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
不書,非公命也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
」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爲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禮也
八月,紀人伐夷
夷不告,故不書
有蜚
不爲災,亦不書
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
公立而求成焉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公弗臨,故不書
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
衛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
衛人爲之伐鄭,取廩延
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
請師於邾
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
及邾人、鄭人盟於翼
不書,非公命也
新作南門
不書,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
衆父卒
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暫無
暫無
魯惠公第一次所娶正夫人叫做孟子。孟子去世後,續娶個姬妾叫做聲子,生了隱公。
宋武公生女公子仲子。仲子生下來就有字在手掌上,字是「魯夫人」。意思是她將做魯國的正室夫人。所以仲子嫁給我國,生了桓公。不久惠公逝世,因此隱公攝政,卻奉戴桓公爲魯君。
元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春秋》沒有記載隱公即位,這是由於他只是代理國政。
三月,隱公和邾儀父在蔑會見,邾儀父就是邾子克。由於邾儀父還沒有受周朝正式冊封,所以《春秋》沒有記載他的爵位;稱他爲「儀父」,是尊重他。隱公代行國政而想要和邾國友好,所以在蔑地舉行了盟會。
夏季四月,費伯率領軍隊在郎地築城。《春秋》沒有記載,因爲不是奉隱公的命令。
當初,鄭武公在申國娶妻,名叫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降生時是腳先出頭後出的,這是難產,使姜氏很驚訝,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並且很討厭他。姜氏喜愛共叔段,想立他爲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肯答應。等到莊公繼位爲鄭國國君,姜氏請求將制地作爲共叔段的封邑,莊公說:「制地是形勢險峻的地方,虢叔曾經死在那裏。其他地方都可以聽命。」姜氏又改請求封京城,讓共叔段住在那裏,就稱他爲京城太叔。祭仲說:「凡天子所宮、卿大夫采邑,城牆周圍的長度超過三百丈,就給國家帶來禍害。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牆,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城牆不合制度,這不是該有的,您會忍受不了。」莊公說:「姜氏要這樣,哪裏能避免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怎麼會得到滿足?不如及早作安排,不要讓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難得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剷除掉,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臺。您暫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既聽莊公的命令,又聽自己的命令。公子呂說:「國家不能忍受這種兩面聽命的情況,您打算怎麼辦?您要把君位讓給太叔,下臣就去事奉他;如果不給,那就請除掉他,不要讓老百姓產生其他想法。」莊公說:「用不着,他會自食其果的。」
太叔又收取原來兩屬的地方作爲自己的封邑,並擴大到廩延地方。子封(即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勢力一大,將會爭得民心。」莊公說:「沒有正義就不能號召人,勢力雖大,反而會崩潰。」
太叔修理城郭,儲備糧草,補充武器裝備,充實步兵車兵,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姜氏則打算作爲內應打開城門。莊公聽到太叔起兵的在日期,說:「可以了。」就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進攻京城。京城的人反對太叔。太叔逃到鄢地。莊公又趕到鄢地進攻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國。
《春秋》說:「鄭伯克段於鄢。」太叔所作所爲不像兄弟,所以不說「弟」字;兄弟相爭,好像兩個國君打仗一樣,所以用個「克」字;把莊公稱爲「鄭伯」是譏刺他沒有儘教誨之責;《春秋》這樣記載就表明了莊公的本來的意思。不說「出奔」,是因爲史官下筆有困難。
鄭莊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潁地方,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不久以後又後悔起來。
潁考叔是潁谷這個邊邑的地方官吏,聽到鄭莊公這樣做,就以向鄭莊公進獻為名,見到了鄭莊公。鄭莊公賜予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都留下來不吃。鄭莊公便問他為何不吃肉。潁考叔說:「小人我有老母,嘗遍了我給她的食物,從未吃過君王這帶汁的肉,請你讓我把這肉送給她。」鄭莊公說:「你有母親,能饋贈她飯食,只是我沒有母親,不能向她饋贈了。」潁考叔說:「冒昧地問一下,你說的是什麼意思?」鄭莊公就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並告訴潁考叔他感到很後悔。潁考叔說:「你有什麼為難的呢?如果挖地挖出泉水來,再順著穿個隧道,你與你母親在隧道里相見,有誰會說你的不對呢?」
鄭莊公聽了潁考叔的意見。莊公進了隧道,賦詩說:「在大隧中相見,多麼快樂啊!」姜氏走出隧道,賦詩說:「走出大隧外,多麼舒暢啊。」於是作爲母子像從前一樣。
君子說:「潁考叔可算是真正的孝子!愛他的母親,擴大影響到莊公。《詩》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永遠可以影響給你的同類。’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來贈送魯惠公和仲子的弔喪禮品。惠公已經下葬,這是遲了,而仲子還沒有死,所以《春秋》直接寫了宰咺的名字。
天子死了七個月後才下葬,諸侯都來參加葬禮;諸侯五個月後下葬,同盟的諸侯參加葬禮;大夫三個月後下葬,官位相同的來參加葬禮;士一個月以後下葬,親戚參加葬禮。向死者贈送東西沒有趕上下葬,向生者弔喪沒有趕上舉哀的時間,預先贈送有關喪事的東西,這都不合於禮。
八月,紀國人討伐夷國。夷國沒有前來報告魯國,所以《春秋》不加記載。
發現蜚盤蟲。沒有造成災害,《春秋》也不加記載。
魯惠公的晚年,在黃地打敗了宋國。魯隱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講和。九月,和宋人在宿地結盟,兩國開始友好起來。
冬季,十月十四日,改葬魯惠公。隱公不敢以喪主的身份到場哭泣,所以《春秋》不加記載。惠公死的時候,正好遇上和宋國打仗,太子又年幼,葬禮不完備,所以改葬。衛桓公來魯國參加葬禮,沒有見到隱公,《春秋》也不加記載。
鄭國共叔段叛亂,段的兒子公孫滑逃到衛國。衛國人替他進攻鄭國,佔領了廩延。鄭國人率領周天子的軍隊、虢國的軍隊進攻衛國南部邊境,同時又請求邾國出兵。邾子派人私下和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請求出兵援救,隱公不允許,公子豫就自己走了,和邾國、鄭國在翼地會盟。《春秋》不加記載,因爲不是出於隱公的命令。
新建南門,《春秋》不加記載,也由於不是出於隱公的命令。
十二月,祭伯來,並不是奉了周王的命令。
衆父去世,隱公沒有參加以衣衾加於死者之身的小斂,所以《春秋》不記載死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