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二節
鄒與魯哄
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君無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
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君無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
暫無
鄒:國都在今山東鄒縣。哄:吵鬧,這裏指交戰。
穆公:指鄒穆公。
有司:官吏。疾:恨。長上:官長。
轉乎溝壑:謂屍體被扔棄於溝壑,不及埋葬,可見死者甚多;壑,坑。幾:接近。倉廩:用來儲藏糧谷。府庫:用來儲藏貨財。上:指有司和君。慢:高高在上,不關心人民,不理政事。殘:傷害。下:指人民。
曾子:名參,孔子弟子。戒之:當心啊!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從你發出的就是回答你的。反:同“返”,回答。
尤:責備。
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問孟子:“我國將吏有三十三人犧牲在戰場上,但卻沒有一個老百姓爲之死難的。殺掉他們吧,卻不能殺那麼多;不殺吧,卻恨他們眼看着長官赴死而不救,到底該怎麼辦纔好呢?”
孟子回答說:“遇到災荒,收成不好的時候,您的老百姓中老弱病殘的大量餓死,屍體填滿溝壑,壯年人離開家鄉逃荒到遠方,差不多有千人之多;但您的倉庫裏糧食和財物卻很多,官員們沒把實情上報,這是因居上位者的冷漠而殘害了百姓啊。曾子說:‘小心呀,小心呀!怎樣對待他人,他人以同樣手段回敬你。’老百姓現在可以用同樣手段回敬了。大王不要責怪他們。您能實行仁政,那樣百姓就會親近在上位的人,而爲他們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