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 七夕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
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爲予縫綻。
蓮粉飄紅,蔆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
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爲予縫綻。
蓮粉飄紅,蔆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
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鵲橋仙·七夕》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
此篇約作於愛妻亡故之後,詞中表達了樓空人去,物是人非的傷感,又進而生發出夢幻般的奇想。
亦實亦虛、饒有浪慢特色。
此篇約作於愛妻亡故之後,詞中表達了樓空人去,物是人非的傷感,又進而生發出夢幻般的奇想。
亦實亦虛、饒有浪慢特色。
七夕:農歷七舟七日之夜、俗稱七夕。
《荆婚歲時記》載:“七月七日爲牽牛平織女集會之夜。
是夕、人家婦女結縷彩, 穿七孔針,或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蜘蛛)網瓜上,則以符應。」又,《東京華夢錄·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陣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綫。
或兒童裁詩,女郎歹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
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故七夕是爲古代一大節日,此日除乞巧外,民間還有曝晾經書,弄化生(用蠟作的嬰兒),即乞子,同時亦有乞富、乞壽等風俗。
影娥池:池名。
《三輔黃圖》謂:漢武帝於望鵠臺西建俯月臺,臺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
唐·上官儀《詠雪應詔》:“花明栖鳳閣,珠散影娥池。」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句:意謂適逢七夕佳節,但卻孤獨寂寞,令人反生愁緒。
“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爲予縫綻。」句:謂叮嚀不要曝曬那舊羅衣,因爲那是她曾爲我縫製過的,見到它更會引起我深重的愁懷。
丁寧,同“叮嚀」;羅衣,軟而輕的絲製衣服。
“蓮粉飄紅,蔆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句:謂俯看荷塘上蓮花飄零,蔆絲遮掩了碧波,而仰望長空又衹有明星燦爛。
蓮粉,即蓮花;蔆絲,蔆蔓;翳,遮掩之意。
鈿合:金飾之盒。
盒,古作“合」字。
古代女子以此爲定情之信物。
唐·陳鴻《長恨歌傳》謂:“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唐·李賀《春懷引》:“寶枕垂雲選春夢,鈿合碧寒龍腦凍。」
《荆婚歲時記》載:“七月七日爲牽牛平織女集會之夜。
是夕、人家婦女結縷彩, 穿七孔針,或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蜘蛛)網瓜上,則以符應。」又,《東京華夢錄·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陣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綫。
或兒童裁詩,女郎歹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
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故七夕是爲古代一大節日,此日除乞巧外,民間還有曝晾經書,弄化生(用蠟作的嬰兒),即乞子,同時亦有乞富、乞壽等風俗。
影娥池:池名。
《三輔黃圖》謂:漢武帝於望鵠臺西建俯月臺,臺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
唐·上官儀《詠雪應詔》:“花明栖鳳閣,珠散影娥池。」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句:意謂適逢七夕佳節,但卻孤獨寂寞,令人反生愁緒。
“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爲予縫綻。」句:謂叮嚀不要曝曬那舊羅衣,因爲那是她曾爲我縫製過的,見到它更會引起我深重的愁懷。
丁寧,同“叮嚀」;羅衣,軟而輕的絲製衣服。
“蓮粉飄紅,蔆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句:謂俯看荷塘上蓮花飄零,蔆絲遮掩了碧波,而仰望長空又衹有明星燦爛。
蓮粉,即蓮花;蔆絲,蔆蔓;翳,遮掩之意。
鈿合:金飾之盒。
盒,古作“合」字。
古代女子以此爲定情之信物。
唐·陳鴻《長恨歌傳》謂:“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唐·李賀《春懷引》:“寶枕垂雲選春夢,鈿合碧寒龍腦凍。」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