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 檀弓 · 有子之言似夫子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遊聞之。」有子曰:「然。
然則夫子有爲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遊。
子遊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爲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爲桓司馬言之也。
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喪之欲速貧,爲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遊之言告於有子。
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荆,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本文記敍的是孔子的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含義的相互探討。
由於思考方法的不同,對同一句話,弟子們有著不同的理解。
有子能够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斷,而且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子遊能够根據孔子講話的背景,針對的問題進行分析;曾子則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
文章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問:當作「聞」(依《經典釋文》)。
喪:失去。
此處置失去了官職。
(依《古文觀止》)。
喪欲速貧:失去官位之後,衹想窮的快點纔好。
參:曾子,名參,字子輿。
有爲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爲言」。
桓司馬:宋人,名魋(tuí)
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靡:浪費、奢侈。
愈:較好、勝過。
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閲,曾失位離開魯國,返時載寶物朝見魯君。
反:同「返」。
貨:賄賂。
制:立規定,定制度。
申:申明。
有子問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裏聽説過失去官職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説:「聽他説的是:『希望丢官後赶快貧窮,希望死後赶快腐爛』。」有子説:「這不是君子説的話。」曾子説:「我(的确是)從先生(孔子)那聽來的。」有子又説:「這不是君子説的話。」曾子説:「我是和子遊一起聽見這話的。」有子説:「的确(説過)。
但先生這樣説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將這話告訴子遊。
子遊説:「有子説話很象先生啊!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椁,三年還沒完成。
先生説:『像這樣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腐爛掉越快越好啊。
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而説的。
南宮敬叔(他原來失去官職,離開了魯國)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國王。
先生説:『像這樣對待錢財(行賄),丢掉官職(以後)不如赶緊貧窮越快越好啊。
』希望丢掉官職以後迅速貧窮,是針對敬叔説的啊。」 曾子將子遊的話告訴有子。
有子説:「是啊。
我就説了不是先生的話嗎。」曾子説:「您怎麽知道的呢?」有子説:「先生給中都制定的禮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
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後)迅速腐爛啊。
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就先讓子夏去(打聽),又讓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
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後)迅速貧窮。」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