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宗疏
微臣每讀經史,見前賢忠孝之事,臣雖小人,竊希大道,未嚐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
臣以不天,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
顧來事之可爲者,唯忠義而已。
是以徒步二千裏而自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過垂齒錄。
竊自顧瞻,無階答謝,輒以微軀丹款,惟陛下所擇。
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門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爲卑小。
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反在城外。
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在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者。
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觀,務從高顯,以稱萬國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
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
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裏,鑾輿動軔,嚴蹕經旬日,非可以旦暮至也。
儻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爲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
然敕書既出,業已成就,願示速反之期,以開衆惑。
臣又見詔書,令宗室功臣悉就蕃國,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臣竊惟陛下封植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繼嗣承守而與國無疆也。
臣以爲必如詔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何必使代官也。
何則?以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儻在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則兆庶被其殃,而家國蒙其患。
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正欲存之也。
則欒黶之惡已彰。
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一臣明矣。
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
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必有才行,隨器方授。
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
昔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代者,良得其術也。
願陛下深思其宜,使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也。
臣又聞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爲本,故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又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云:「吾不與祭,如不祭。」是聖人之重祭祀也如此。
伏惟陛下踐祚以來,宗廟之享,未曾親事。
伏緣聖情,獨以鑾輿一出,勞費必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書皇帝入廟之事,將何以貽厥孫謨,垂則來葉?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則聖人之訓人,固有屈已以從時,特願聖恩,顧省愚款。
臣又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爲政之基,必自揚清激濁,故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爲重也。
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自樂工,輿早雜類,韋槃提斛斯正,則更無他材,獨解調馬,縱使術逾儕輩,能有可取,止賜金帛以富其家,豈宜列預士流,超受高爵?遂使朝會之位,萬國來庭,騶子倡人,鳴玉曳組,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
然成命既往,縱不可追,謂宜不使在朝班預於仕伍也。
臣以不天,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
顧來事之可爲者,唯忠義而已。
是以徒步二千裏而自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過垂齒錄。
竊自顧瞻,無階答謝,輒以微軀丹款,惟陛下所擇。
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門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爲卑小。
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反在城外。
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在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者。
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觀,務從高顯,以稱萬國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
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
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裏,鑾輿動軔,嚴蹕經旬日,非可以旦暮至也。
儻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爲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
然敕書既出,業已成就,願示速反之期,以開衆惑。
臣又見詔書,令宗室功臣悉就蕃國,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臣竊惟陛下封植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繼嗣承守而與國無疆也。
臣以爲必如詔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何必使代官也。
何則?以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儻在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則兆庶被其殃,而家國蒙其患。
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正欲存之也。
則欒黶之惡已彰。
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一臣明矣。
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
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必有才行,隨器方授。
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
昔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代者,良得其術也。
願陛下深思其宜,使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也。
臣又聞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爲本,故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又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云:「吾不與祭,如不祭。」是聖人之重祭祀也如此。
伏惟陛下踐祚以來,宗廟之享,未曾親事。
伏緣聖情,獨以鑾輿一出,勞費必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書皇帝入廟之事,將何以貽厥孫謨,垂則來葉?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則聖人之訓人,固有屈已以從時,特願聖恩,顧省愚款。
臣又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爲政之基,必自揚清激濁,故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爲重也。
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自樂工,輿早雜類,韋槃提斛斯正,則更無他材,獨解調馬,縱使術逾儕輩,能有可取,止賜金帛以富其家,豈宜列預士流,超受高爵?遂使朝會之位,萬國來庭,騶子倡人,鳴玉曳組,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
然成命既往,縱不可追,謂宜不使在朝班預於仕伍也。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