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五節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爲也,天也。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
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
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暂无
諄諄然:誠摯地,教導不倦的樣子。
暴(pù):顯示,公佈。
行:指個人的行爲。
事:指政事。
南河:即黃河,因在堯時都城的南面,故稱。
朝覲(cháojìn):臣子晉見君主。
《太誓》:《尚書》篇名。
萬章說:“堯把天下給了舜,有這事嗎?”
孟子說:“沒有。
天子不能把天下給人。

“那麼舜享有天下,是誰給他的?”
孟子說:“天給他的。

“天給他,是反覆叮嚀命令他的嗎?”
孟子說:“不。
天不說話,只通過行爲和政事顯示給他罷了。

萬章說:“通過行爲和政事顯示給他,是怎樣的?”
孟子說:“天子能把人推薦給天,卻不能讓天給他天下;諸侯能把人推薦給天子,卻不能讓天子給他諸侯之位;大夫能把人推薦給諸侯,卻不能讓諸侯給他大夫之位。
從前堯把舜推薦給天而天接受了他,把舜顯示給老百姓而老百姓接受了他,所以說,天不說話,只通過行爲和政事顯示給他罷了。

“請問把舜推薦給天而天接受了他,把舜展現給老百姓而老百姓接受了他,是怎樣的?”
孟子說:“讓他主持祭祀而百神享用,這是天接受了他,讓他主持政事而政事有條不紊,老百姓滿意他,這是老百姓接受了他。
天下是天給他的,是老百姓給他的,所以說:天子不能把天下給人。
舜輔佐堯二十八年,這不是他一個人所能決定的,是天意。
堯死後,三年的服喪期限也結束時,舜避開堯的兒子,到南河的南邊去。
天下諸侯來朝見的,不到堯的兒子那裏而到舜那裏;打官司的,不到堯的兒子那裏而到舜那裏;歌頌的,不歌頌堯的兒子而歌頌舜,所以說是天意。
這樣他纔回到中國,繼承了天子的職位。
如果是當初就住到堯的宮室裏,逼迫堯的兒子,那是篡奪,不是天給他。
《太誓》說:‘天的看法來自於用我們老百姓的眼睛,天的聽聞來自於用我們老百姓的耳朵。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