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 趙且伐燕
趙且伐燕。
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敝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父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王曰:“善。
”乃止。
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敝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父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王曰:“善。
”乃止。
戰國說客們大量運用寓言故事來喻事明理,生動形象、直白明瞭。
寓言不僅增強了辯詞的說服力,而且使行文別出心裁、獨具搖曳生姿意蘊無窮的美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典出於此。
寓言不僅增強了辯詞的說服力,而且使行文別出心裁、獨具搖曳生姿意蘊無窮的美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典出於此。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且:將要。
伐:討伐。
燕: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蘇秦的弟弟,洛陽人,戰國時著名的說客,縱橫家。
惠王:趙惠文王,名何。
方:正。
曝(pù):曬的意思。
鷸(yù):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箝(qián):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huì):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雨(yù):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下雨。
漁者:以捕魚爲業的人。
禽(qín):擒獲,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裏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敝:通“蔽”,使動用法,這裏是使、致使、使得……
相知:相持。
對峙的意思。
熟:仔細
乃:於是。
且:將要。
伐:討伐。
燕: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蘇秦的弟弟,洛陽人,戰國時著名的說客,縱橫家。
惠王:趙惠文王,名何。
方:正。
曝(pù):曬的意思。
鷸(yù):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箝(qián):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huì):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雨(yù):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下雨。
漁者:以捕魚爲業的人。
禽(qín):擒獲,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裏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敝:通“蔽”,使動用法,這裏是使、致使、使得……
相知:相持。
對峙的意思。
熟:仔細
乃:於是。
趙國準備攻打燕國,蘇代爲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甲殼鉗住了鷸的喙。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變成肉乾了。
’河蚌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它們倆爲此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爲那漁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
”於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變成肉乾了。
’河蚌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它們倆爲此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爲那漁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
”於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