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諫 · 其三 · 怨世
世沈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
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入御於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葯芷與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
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
誰使正其真是兮,雖有八師而不可爲。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與乎玄英異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志。
意有所載而遠逝兮,固非眾人之所識。
驥躊躇於弊輂兮,遇孫陽而得代。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甯戚飯牛而商歌兮,桓公聞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爲石。
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小人之居勢兮,視忠正之何若?
改前聖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爲醜惡。
愉近習而蔽遠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
專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皇天既不純命兮,余生終無所依。
願自沈於江流兮,絕橫流而徑逝。
寧爲江海之泥塗兮,安能久見此濁世?
《七諫》錄自王逸《楚辭章句》,西漢東方朔之所作。
王逸以爲“東方朔追憫屈原,故作此辭,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矯曲朝也”。
《七諫》包括七章,即“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和“謬諫”,最後有“亂詞”總括。
《七諫·怨世》是《七諫》的第三篇。
此辭寫屈原被放逐以後對楚國黑暗世道的怨憤。
作者羅列社會人事、花鳥禽獸、神仙傳說等多種意象,細緻描繪並沉重地抨擊當時的局勢。
同時也刻畫了作者的矛盾心理——既想藉此遠走避世隱居,又怕名譽上受損;並且無法忍受君王爲奸佞之徒所矇蔽。
辭以屈原的口吻來書寫,表達出一種傷痛的情緒,生動展示了主人公立場堅定與矛盾的內心世界。
世:世人。
沈淖(chén nào):王逸《楚辭章句》:“沈,沒也。
淖,溺也。
”這裏是沒落的意思。
難論:即難論是非。
岒(qián)峨:高下不齊的樣子。
嵾嵯(cēncī):同“參差”,不齊,不一致。
岒峨、嵾嵯在這裏都是比喻人們對是非的評價不一樣。
清泠(líng)泠:比喻潔白。
殲:盡。
滅:全部消失。
溷(hùn)湛湛:貪婪污濁之人。
日多:一天天增多。
梟鴞(xiāo):即貓頭鷹,比喻兇狠貪婪之人。
玄鶴:黑鶴,比喻廉潔之人。
弭(mǐ)翼:收斂翅膀,停止飛翔。
屏移:退隱。
蓬艾:蓬蒿蕭艾,雜草,比喻讒佞(chán nìng)之人。
入御:原指后妃陪君王睡覺,此致讒佞受到君王寵信。
笫(zǐ):竹編的牀蓆。
牀笫:即指牀。
馬蘭:草名,又名馬蘭頭,這裏作者把它視爲惡草,指社會上的邪惡之人。
踸踔(chěn chuō):迅速生長。
葯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杜衡:香草名,即杜蘅。
藥芷、杜衡在此都指忠誠正直之士。
柰:奈何,怎麼。
平易:平整易走。
蕪穢:荒蕪。
險戲:充滿危險。
戲,一作“巇”。
高陽:傳說是上古時代的帝王顓頊。
委塵:淪落塵埃,比喻受到誣衊。
唐虞:指堯舜。
點灼(zhuó):炙、燒。
這裏指受到誣衊、攻訐。
毀議:毀謗、誹謗。
誰使:使誰,讓誰。
正:同“證”,證明。
八師:八位賢臣。
指堯、舜時的禹、稷、皋陶、伯夷、任、益、夔。
據傳堯、舜曾以他們爲師,所以稱爲“八師”。
高:高明。
后土:古代稱地神或土神爲后土,這裏指土地。
服:穿戴。
清白:純潔,沒有污點。
玄英:黑色。
比喻貪婪、渾濁之人。
媞(tí)媞:美好的樣子。
嫫(mó)母:古代傳說中的醜婦。
勃屑:蹣跚。
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的樣子。
桂蠹(dù):桂樹上的蛀蟲,比喻貪臣。
淹留:長期逗留。
蓼(liǎo)蟲:寄生於蓼草中的昆蟲。
徙(xǐ):遷移。
葵菜:蔬菜名,即冬葵。
湣(hūn)湣:同“涽涽”,昏亂的樣子。
意有所載(zài):指胸懷抱負。
遠逝:指報復遠大。
驥(jì):千里馬。
躊躇:猶豫不前。
弊輂(niǎn):破車。
孫陽:伯樂名。
代:替換。
呂望:姜太公。
不聊生無法生活下去。
周文:周文王。
舒志:實現自己的理想。
甯戚飯牛而商歌兮:《楚辭章句》:“甯戚,衛人。
修德不用,退而商賈。
宿齊東門外。
桓公夜出,甯戚方飯牛,叩角而高歌。
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爲客卿,備輔佐也。
”甯戚,春秋時人;飯牛,喂牛;商歌,悲涼低沉的歌,應爲“高歌”之誤,一說爲商旅人之歌。
置:放置、棄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句:孔子路遇室女,見其採桑,一心不視,喜其貞正,故自己整肅,以示敬意。
路,路遇;室女,猶言處女,少年處室之女,未出嫁的女子;方桑,正在專心採桑;過,路過,經過;自侍,自己整肅,恭敬對方。
乖剌(là):違背,不和諧。
指機遇不和。
當:適合、適宜。
“無當”與“乖剌”近義,均爲生不逢時之意。
悼怵(chù):悲傷恐懼。
耄(mào):昏亂,糊塗。
恲(pēnɡ)恲:慷慨,心情激動。
洪興祖《楚辭補註》:“慷慨也。

慎事:謹慎侍奉。
《楚辭章句》:“子胥臨死曰:‘抉吾兩目,置吳東門,以觀越兵之入也。
’死不忘國,故言慎事也。

和氏:即卞和,春秋時楚國人。
厲、武:指楚厲王和楚武王。
不察:不明察、糊塗。
羌(qiāng):楚地方言,發語詞。
畢:全、都。
斮(zhuó):斬,砍斷。
居勢:高居權位。
何若:像什麼。
囁嚅(niè rú):竊竊私語。
妄作:胡作非爲。
訟:喧譁、爭論。
閭娵(lǘ jū):古代美女名。
近習:猶“近臣”,君王親信。
蔽遠:疏遠。
卒:最終。
安:於是。
眇眇:遼遠。
歸薄:歸附、依附。
專:專一。
精爽:猶精神。
晦(huì)冥冥:昏暗的樣子,指政治黑暗。
壅(yōng)蔽:指仕途受阻,得不到賞識。
太半:大半。
埳軻(kǎnkē):同“坎坷”,本指道路不平,比喻不得志。
離:通“罹”,遭遇。
罔(wǎng):同“網”,羅網,比喻嚴密的法律制度。
冤抑:冤枉壓抑。
無極:無窮無盡。
壽夭:壽命夭折。
既不純命:失去常規。
絕:穿過。
橫流:大水。
徑逝:指靈魂遠逝。
泥塗:本指泥濘的道途,這裏指泥沙。
時人腐化沒落難以評說,世俗譭譽高下相差太多。
清潔之士都被拋棄不用,貪濁之人得寵日益盛多。
兇禽惡鳥既已成群並進,黑鶴衹能被迫斂翅退縮。
蓬艾受喜愛栽植牀頭,惡草馬蘭也隨之繁茂婆娑。
他們拋棄白芷杜衡衆香草,我嘆世人不知芬芳爲何。
大道曾經何等平直寬闊,如今雜草叢生危險坎坷。
古帝高陽無故受毀謗,堯舜至聖也遭人誣衊。
讓誰來評判他的真僞?雖有八位賢人也難定奪。
老天永遠高高在上,大地深厚日久天長。
我身着白衣啊逍遙自在,偏與污濁黑色殊道異行。
西施姣美卻遭排擠迫害,嫫母奇醜反得親近寵愛。
桂蠹食甘不知滿足安守,蓼蟲食苦不知徙於甜菜。
我處在這渾濁的亂世啊,怎能實現理想發揮雄才。
我胸懷大志想遠走求賢,群小不知反受疑猜。
駿馬駕破車不肯前行,遇伯樂纔以好車替代。
呂望曾經窮困無以聊生,幸遇文王纔得施展雄才。
甯戚夜裏喂牛叩角高歌,齊桓公聽到後貴賓相待。
有一少女路邊正採桑,孔子見她貞正便以禮相待。
獨我生不逢時不被世容,因此內心煩亂無限悽悲。
想那比干一生忠心耿耿,哀痛子胥至死不忘國危。
楚國的卞和真令人悲嘆,獻寶玉以爲石說他欺騙。
遇厲王武王不知明察,兩隻腳被砍掉飽受摧殘。
志狹智少之輩高居顯位,又把忠正之士當做何看?
衆群小更改先聖法度,相與耳語謀私讒毀忠賢。
君王親信佞人斥逐忠義,美女閭娵公然被誣爲醜極。
君王寵愛諂諛遠賢士,誰又去將黑白辨析。
我始終都不能效力君王啊,前途渺茫不知歸宿在何方。
我精誠專一願竭心盡力,世道黑暗反被群小排擠毀傷。
我已是年過半百無多日,卻仍是道路坎坷無進取。
也想遠走高飛奔往他鄉,又怕遭受罪罰毀損聲譽。
獨受冤屈壓抑無盡無窮,身心備受摧殘減損壽命。
老天既然這樣反覆無定,我衹能無依無靠終此一生。
我寧願投身於滾滾江水,自絕於這江流遠漂不回。
我寧願成爲江底的沙泥,怎能夠久見這濁世污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