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於魯。
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
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衆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夫貴爲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可不慎歟?”
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
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衆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夫貴爲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可不慎歟?”
《周公誡子》選自《韓詩外傳》,說的是周公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
不要因爲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不要因爲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誡:告誡,警告勸誡。
(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卑:低下。
貴:地位顯要。
畏:同“威”,威嚴。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僞。
哲:明智、聰明。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相(xiàng):輔助。
哺(bǔ):喂(不會取食的幼兒)。
睿(ruì):看得深遠。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暴政導致了夏的滅亡。
紂(zhòu):後鞧(qiū)。
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暴政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詞,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誡:告誡,警告勸誡。
(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卑:低下。
貴:地位顯要。
畏:同“威”,威嚴。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僞。
哲:明智、聰明。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相(xiàng):輔助。
哺(bǔ):喂(不會取食的幼兒)。
睿(ruì):看得深遠。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暴政導致了夏的滅亡。
紂(zhòu):後鞧(qiū)。
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暴政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詞,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爲(受封於)魯國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
可是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着自己已散的頭髮;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聽說,用肅敬保持道德品行寬大寬容的人,就可以榮華富貴;封地遼闊,並憑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位高勢盛,並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地位顯要;人口衆多、軍隊強大,並用威嚴來統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拙來保有明察事理的聰慧、明智的,就是明智,聰明;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並用淺陋淺顯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爲奉行尊崇這些品德。
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
(你)能不慎重嗎?”
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爲(受封於)魯國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
可是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着自己已散的頭髮;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聽說,用肅敬保持道德品行寬大寬容的人,就可以榮華富貴;封地遼闊,並憑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位高勢盛,並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地位顯要;人口衆多、軍隊強大,並用威嚴來統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拙來保有明察事理的聰慧、明智的,就是明智,聰明;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並用淺陋淺顯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爲奉行尊崇這些品德。
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
(你)能不慎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