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嚐與人傭耕。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彊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攻銍、酂、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複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嚐與人傭耕。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彊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攻銍、酂、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複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陳涉世家》為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一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
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舉行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揭開了反對秦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
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
文章記述了起義軍的浩大聲勢,肯定了陳勝在反對秦王朝統治鬥爭中的功績。
同時,作者司馬遷也論述了陳勝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起義領袖缺乏指揮全局的能力、自身蛻化、用人不當,導致起義軍作戰失利,內部離心離德。
陳勝、吳廣都死於自己的隨從或部下之手,其結局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
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舉行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揭開了反對秦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
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
文章記述了起義軍的浩大聲勢,肯定了陳勝在反對秦王朝統治鬥爭中的功績。
同時,作者司馬遷也論述了陳勝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起義領袖缺乏指揮全局的能力、自身蛻化、用人不當,導致起義軍作戰失利,內部離心離德。
陳勝、吳廣都死於自己的隨從或部下之手,其結局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
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
陳勝雖出身雇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他重要的曆史地位,列入「世家」。
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嚐與人傭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
傭,被雇傭。
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去、往。
悵恨久之:因失望而歎恨了很久。
悵,失意、不痛快。
之,語氣助詞。
若:你,指陳勝。
燕雀,麻雀,這裏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裏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誌向呢!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
適戍:發配去守邊。
適,通「謫」。
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發閭左適戍漁陽: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
皆次當行(há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
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逃跑、逃走。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
舉,舉行、實行。
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於秦(的統治)。
以數(shuò)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
數,屢次。
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麵帶兵。
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憐:愛戴。
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
誠,果真,表假設。
唱(chàng):通「倡」,倡導。
宜多應者: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宜,應當。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
念,考慮、思索。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wàng)」:於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
丹,硃砂,這裏是「用硃砂」的意思;書,寫。
王,稱王。
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裏。
罾(zēng),魚網,這裏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
以,通「已」,已經。
間(jiàn)令:暗使。
間,私自、偷著。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裏的神廟中。
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紮的地方。
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到處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fènhuì)尉:使尉憤怒。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
公,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於斬刑。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誌)。
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
蘄(qí):今安徽宿州南。
符離: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銍(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譙(qiáo):秦時地名,銍、譙,在今安徽。
酂、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
比:等到。
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
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
秦時,陳縣屬於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當地行政助理官。
譙(qiáo)門中:城門洞裏。
三老:封建社會裏管教化的鄉官。
豪傑: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被(pī)堅執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
比喻親自投身戰鬥,衝鋒陷陣。
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
後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複興楚國之意。
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刑其長吏: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
刑,懲罰。
陳勝雖出身雇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他重要的曆史地位,列入「世家」。
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嚐與人傭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
傭,被雇傭。
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去、往。
悵恨久之:因失望而歎恨了很久。
悵,失意、不痛快。
之,語氣助詞。
若:你,指陳勝。
燕雀,麻雀,這裏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裏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誌向呢!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
適戍:發配去守邊。
適,通「謫」。
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發閭左適戍漁陽: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
皆次當行(há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
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逃跑、逃走。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
舉,舉行、實行。
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於秦(的統治)。
以數(shuò)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
數,屢次。
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麵帶兵。
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憐:愛戴。
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
誠,果真,表假設。
唱(chàng):通「倡」,倡導。
宜多應者: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宜,應當。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
念,考慮、思索。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wàng)」:於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
丹,硃砂,這裏是「用硃砂」的意思;書,寫。
王,稱王。
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裏。
罾(zēng),魚網,這裏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
以,通「已」,已經。
間(jiàn)令:暗使。
間,私自、偷著。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裏的神廟中。
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紮的地方。
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到處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fènhuì)尉:使尉憤怒。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
公,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於斬刑。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誌)。
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
蘄(qí):今安徽宿州南。
符離: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銍(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譙(qiáo):秦時地名,銍、譙,在今安徽。
酂、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
比:等到。
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
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
秦時,陳縣屬於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當地行政助理官。
譙(qiáo)門中:城門洞裏。
三老:封建社會裏管教化的鄉官。
豪傑: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被(pī)堅執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
比喻親自投身戰鬥,衝鋒陷陣。
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
後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複興楚國之意。
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刑其長吏: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
刑,懲罰。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
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
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
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
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
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
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
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
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
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在今河南郑州市辖区内)。
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今安徽寿县)。
这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立襄强为楚王。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
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
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
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
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
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
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
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
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
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
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
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在今河南郑州市辖区内)。
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今安徽寿县)。
这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立襄强为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