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爲動,化動爲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
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嚮,橫夾大江,對峙如門。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
因爲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爲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嚮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轉。
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嚮有所改變,幷更加洶涌。
兩岸靑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現。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峯,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急轉折還。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