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稼軒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着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
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這首詞正作於辛稼軒閒居上饒帶湖期間。
此詞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
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
情景交融,優美如畫。
恬靜自然,生動逼真。
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爲題材的佳作。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
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
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
後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
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二十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yán)山縣。
“明月別枝驚鵲”句: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
語出宋·蘇軾《杭州牡丹開時,僕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複次一首送赴闕·其二》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
別枝,斜枝。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句: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五·容易格》:“王蜀盧侍郎延讓吟詩,多著尋常容易言語,時輩稱之爲高格。
……然於數篇見境尤妙,有《鬆門寺》雲:‘山寺取涼當夏夜,共僧蹲坐石階前。
兩三條電欲爲雨,七八個星猶在天。
衣汗稍停牀上扇,茶香時撥澗中泉。
通宵聽論蓮華義,不藉鬆窗一覺眠。
’”
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社:土地神廟。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古時,村有社樹,爲祀神處,故曰“社林”。
溪橋:一作“溪頭”。
忽見(xiàn):忽然出現。
見,同“現”,顯現、出現。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花的香氣裏,人們談論着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着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眼前。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