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 三十世家 · 齊悼惠王世家
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
其母外婦也,曰曹氏。
高祖六年,立肥爲齊王,食七十城,諸民能齊言者皆予齊王。
齊王,孝惠帝兄也。
孝惠帝二年,齊王入朝。
惠帝與齊王燕飲,亢禮如家人。
呂太后怒,且誅齊王。
齊王懼不得脫,乃用其內史勳計,獻城陽郡,以爲魯元公主湯沐邑。
呂太后喜,乃得辭就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
子襄立,是爲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天下事皆決於高後。
二年,高後立其兄子酈侯呂臺爲呂王,割齊之濟南郡爲呂王奉邑。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衛於漢,呂太后封爲朱虛侯,以呂祿女妻之。
後四年,封章弟興居爲東牟侯,皆宿衛長安中。
哀王八年,高後割齊琅邪郡立營陵侯劉澤爲琅邪王。
三趙王皆廢。
高後立諸呂諸呂爲三王,擅權用事。
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
嘗入待高後燕飲,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爲酒吏。
章自請曰:“臣,將種也,請得以軍法行酒。
”高後曰:“可。
”酒酣,章進飲歌舞。
已而曰:“請爲太后言耕田歌。
”高後兒子畜之,笑曰:“顧而父知田耳。
若生而爲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
”太后曰:“試爲我言田。
”章曰:“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鉏而去之。
”呂后默然。
頃之,諸呂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劍斬之,而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臣謹行法斬之。
”太后左右皆大驚。
業已許其軍法,無以罪也。
因罷。
自是之後,諸呂憚朱虛侯,雖大臣皆依朱虛侯,劉氏爲益彊。
趙王呂祿爲上將軍,呂王產爲相國,皆居長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爲亂。
朱虛侯章以呂祿女爲婦,知其謀,乃使人陰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朱虛侯、東牟侯爲內應,以誅諸呂,因立齊王爲帝。
齊王既聞此計,乃與其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陰謀發兵。
齊相召平聞之,乃發卒衛王宮。
魏勃紿召平曰:“王欲發兵,非有漢虎符驗也。
而相君圍王,固善。
勃請爲君將兵衛衛王。
”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將兵圍王宮。
勃既將兵,使圍相府。
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遂自殺。
於是齊王以駟鈞爲相,魏勃爲將軍,祝午爲內史,悉發國中兵。
使祝午東詐琅邪王曰:“呂氏作亂,齊王發兵欲西誅之。
齊王自以兒子,年少,不習兵革之事,願舉國委大王。
大王自高帝將也,習戰事。
齊王不敢離兵,使臣請大王幸之臨菑見齊王計事,並將齊兵以西平關中之亂。
”琅邪王信之,以爲然,(西)[乃]馳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盡發琅邪國而並將其兵。
琅邪王劉澤既見欺,不得反國,乃說齊王曰:“齊悼惠王高皇帝長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
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爲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
今大王留臣無爲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
”齊王以爲然,乃益具車送琅邪王。
琅邪王既行,齊遂舉兵西攻呂國之濟南。
於是齊哀王遺諸侯王書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於齊。
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張良立臣爲齊王。
惠帝崩,高後用事,春秋高,聽諸呂擅廢高帝所立,又殺三趙王,滅樑、燕、趙以王諸呂,分齊國爲四。
忠臣進諫,上惑亂不聽。
今高後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將)[侯]。
今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宗廟所以危。
今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爲王者。
”
漢聞齊發兵而西,相國呂產乃遣大將軍灌嬰東擊之。
灌嬰至滎陽,乃謀曰:“諸呂將兵居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
我今破齊還報,是益呂氏資也。
”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
齊王聞之,乃西取其故濟南郡,亦屯兵於齊西界以待約。
呂祿、呂產欲作亂關中,朱虛侯與太尉勃、丞相平等誅之。
朱虛侯首先斬呂產,於是太尉勃等乃得盡誅諸呂。
而琅邪王亦從齊至長安。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
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爲呂氏也。
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爲長。
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
”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朱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
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慄,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
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爲乎!”乃罷魏勃。
魏勃父以善鼓琴見秦皇帝。
及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齊相舍人門外。
相舍人怪之,以爲物,而伺之,得勃。
勃曰:“願見相君,無因,故爲子埽,欲以求見。
”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爲舍人。
一爲參御,言事,參以爲賢,言之齊悼惠王。
悼惠王召見,則拜爲內史。
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
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於齊相。
王既罷兵歸,而代王來立,是爲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盡以高後時所割齊之城陽、琅邪、濟南郡復與齊,而徙琅邪王王燕,益封朱虛侯、東牟侯各二千戶。
是歲,齊哀王卒,太子(側)[則]立,是爲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以齊之城陽郡立朱虛侯爲城陽王,以齊濟北郡立東牟侯爲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漢誅殺之,地入於漢。
後二年,孝文帝盡封齊悼惠王子罷軍等七人皆爲列侯。
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
後一歲,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齊爲王,齊孝王將閭以悼惠王子楊虛侯爲齊王。
故齊別郡盡以王悼惠王子:子志爲濟北王,子闢光爲濟南王,子賢爲菑川王,子卬爲膠西王,子雄渠爲膠東王,與城陽、齊凡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吳王濞、楚王戊反,興兵西,告諸侯曰“將誅漢賊臣晁錯以安宗廟”。
膠西、膠東、菑川、濟南皆擅發兵應吳楚。
欲與齊,齊孝王狐疑,城守不聽,三國兵共圍齊。
齊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
天子復令路中大夫還告齊王:“善堅守,吾兵今破吳楚矣。
”路中大夫至,三國兵圍臨菑數重,無從入。
三國將劫與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漢已破矣,齊趣下三國,不且見屠。
”路中大夫既許之,至城下,望見齊王,曰:“漢已發兵百萬,使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方引兵救齊,齊必堅守無下!”三國將誅路中大夫。
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約未定,會聞路中大夫從漢來,喜,及其大臣乃復勸王毋下三國。
居無何,漢將欒布、平陽侯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解齊圍。
已而復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
齊孝王懼,乃飲藥自殺。
景帝聞之,以爲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壽爲齊王,是爲懿王,續齊後。
而膠西、膠東、濟南、菑川王鹹誅滅,地入於漢。
徙濟北王王菑川。
齊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爲厲王。
齊厲王,其母曰紀太后。
太后取其弟紀氏女爲厲王后。
王不愛紀氏女。
太后欲其家重寵,令其長女紀翁主入王宮,正其後宮,毋令得近王,欲令愛紀氏女。
王因與其姊翁主奸。
齊有宦者徐甲,入事漢皇太后。
皇太后有愛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劉氏,太后憐之。
修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於諸侯,宦者甲乃請使齊,必令王上書請娥。
皇太后喜,使甲之齊。
是時齊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齊以取後事,亦因謂甲:“即事成,幸言偃女願得充王后宮。
”甲既至齊,風以此事。
紀太后大怒,曰:“王有後,後宮具備。
且甲,齊貧人,急乃爲宦者,入事漢,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爲者?乃欲以女充後宮!”徐甲大窮,還報皇太后曰:“王已願尚娥,然有一害,恐如燕王。
”燕王者,與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國,故以燕感太后。
太后曰:“無復言嫁女齊事。
”事浸潯[不得]聞於天子。
主父偃由此亦與齊有卻。
主父偃方幸於天子,用事,因言:“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衆殷富,巨於長安,此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
今齊王於親屬益疏。
”乃從容言:“呂太后時齊欲反,吳楚時孝王幾爲亂。
今聞齊王與其姊亂。
”於是天子乃拜主父偃爲齊相,且正其事。
主父偃既至齊,乃急治王后宮宦者爲王通於姊翁主所者,令其辭證皆引王。
王年少,懼大罪爲吏所執誅,乃飲藥自殺。
絕無後。
是時趙王懼主父偃一出廢齊,恐其漸疏骨肉,乃上書言偃受金及輕重之短。
天子亦既囚偃。
公孫弘言:“齊王以憂死毋後,國入漢,非誅偃無以塞天下之望。
”遂誅偃。
齊厲王立五年死,毋後,國入於漢。
齊悼惠王后尚有二國,城陽及菑川。
菑川地比齊。
天子憐齊,爲悼惠王冢園在郡,割臨菑東環悼惠王冢園邑盡以予菑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城陽景王章,齊悼惠王子,以朱虛侯與大臣共誅諸呂,而章身首先斬相國呂王產於未央宮。
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戶,賜金千斤。
孝文二年,以齊之城陽郡立章爲城陽王。
立二年卒,子喜立,是爲共王。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
四年,復還王城陽。
凡三十三年卒,子[建]延立,是爲頃王。
頃王二十(八)[六]年卒,子義立,是爲敬王。
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爲惠王。
惠王十一年卒,子順立,是爲荒王。
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爲戴王。
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歲,卒。
濟北王興居,齊悼惠王子,以東牟侯助大臣誅諸呂,功少。
及文帝從代來,興居曰:“請與太僕嬰入清宮。
”廢少帝,共與大臣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以齊之濟北郡立興居爲濟北王,與城陽王俱立。
立二年,反。
始大臣誅呂氏時,朱虛侯功尤大,許盡以趙地王朱虛侯,盡以樑地王東牟侯。
及孝文帝立,聞朱虛、東牟之初欲立齊王,故絀其功。
及二年,王諸子,乃割齊二郡以王章、興居。
章、興居自以失職奪功。
章死,而興居聞匈奴大入漢,漢多發兵,使丞相灌嬰擊之,文帝親倖太原,以爲天子自擊胡,遂發兵反於濟北。
天子聞之,罷丞相及行兵,皆歸長安。
使棘蒲侯柴將軍擊破虜濟北王,王自殺,地入於漢,爲郡。
後十年,文帝十六年,復以齊悼惠王子安都侯志爲濟北王。
十一年,吳楚反時,志堅守,不與諸侯合謀。
吳楚已平,徙志王菑川。
濟南王闢光,齊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爲濟南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闢光,以濟南爲郡,地入於漢。
菑川王賢,齊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爲菑川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賢。
天子因徙濟北王志王菑川。
志亦齊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濟北。
菑川王反,毋後,乃徙濟北王王菑川。
凡立三十五年卒,諡爲懿王。
子建代立,是爲靖王。
二十年卒,子遺代立,是爲頃王。
三十六年卒,子終古立,是爲思王。
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爲孝王。
五年卒,子橫立,至建始三年,十一歲,卒。
膠西王卬,齊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爲膠西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卬,地入於漢,爲膠西郡。
[2]
膠東王雄渠,齊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爲膠東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雄渠,地入於漢,爲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大國無過齊悼惠王。
以海內初定,子弟少,激秦之無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萬民之心。
及後分裂,固其理也。
其母外婦也,曰曹氏。
高祖六年,立肥爲齊王,食七十城,諸民能齊言者皆予齊王。
齊王,孝惠帝兄也。
孝惠帝二年,齊王入朝。
惠帝與齊王燕飲,亢禮如家人。
呂太后怒,且誅齊王。
齊王懼不得脫,乃用其內史勳計,獻城陽郡,以爲魯元公主湯沐邑。
呂太后喜,乃得辭就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以惠帝六年卒。
子襄立,是爲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天下事皆決於高後。
二年,高後立其兄子酈侯呂臺爲呂王,割齊之濟南郡爲呂王奉邑。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衛於漢,呂太后封爲朱虛侯,以呂祿女妻之。
後四年,封章弟興居爲東牟侯,皆宿衛長安中。
哀王八年,高後割齊琅邪郡立營陵侯劉澤爲琅邪王。
三趙王皆廢。
高後立諸呂諸呂爲三王,擅權用事。
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
嘗入待高後燕飲,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爲酒吏。
章自請曰:“臣,將種也,請得以軍法行酒。
”高後曰:“可。
”酒酣,章進飲歌舞。
已而曰:“請爲太后言耕田歌。
”高後兒子畜之,笑曰:“顧而父知田耳。
若生而爲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
”太后曰:“試爲我言田。
”章曰:“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鉏而去之。
”呂后默然。
頃之,諸呂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劍斬之,而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臣謹行法斬之。
”太后左右皆大驚。
業已許其軍法,無以罪也。
因罷。
自是之後,諸呂憚朱虛侯,雖大臣皆依朱虛侯,劉氏爲益彊。
趙王呂祿爲上將軍,呂王產爲相國,皆居長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爲亂。
朱虛侯章以呂祿女爲婦,知其謀,乃使人陰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朱虛侯、東牟侯爲內應,以誅諸呂,因立齊王爲帝。
齊王既聞此計,乃與其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陰謀發兵。
齊相召平聞之,乃發卒衛王宮。
魏勃紿召平曰:“王欲發兵,非有漢虎符驗也。
而相君圍王,固善。
勃請爲君將兵衛衛王。
”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將兵圍王宮。
勃既將兵,使圍相府。
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遂自殺。
於是齊王以駟鈞爲相,魏勃爲將軍,祝午爲內史,悉發國中兵。
使祝午東詐琅邪王曰:“呂氏作亂,齊王發兵欲西誅之。
齊王自以兒子,年少,不習兵革之事,願舉國委大王。
大王自高帝將也,習戰事。
齊王不敢離兵,使臣請大王幸之臨菑見齊王計事,並將齊兵以西平關中之亂。
”琅邪王信之,以爲然,(西)[乃]馳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盡發琅邪國而並將其兵。
琅邪王劉澤既見欺,不得反國,乃說齊王曰:“齊悼惠王高皇帝長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
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爲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
今大王留臣無爲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
”齊王以爲然,乃益具車送琅邪王。
琅邪王既行,齊遂舉兵西攻呂國之濟南。
於是齊哀王遺諸侯王書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於齊。
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張良立臣爲齊王。
惠帝崩,高後用事,春秋高,聽諸呂擅廢高帝所立,又殺三趙王,滅樑、燕、趙以王諸呂,分齊國爲四。
忠臣進諫,上惑亂不聽。
今高後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將)[侯]。
今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宗廟所以危。
今寡人率兵入誅不當爲王者。
”
漢聞齊發兵而西,相國呂產乃遣大將軍灌嬰東擊之。
灌嬰至滎陽,乃謀曰:“諸呂將兵居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
我今破齊還報,是益呂氏資也。
”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
齊王聞之,乃西取其故濟南郡,亦屯兵於齊西界以待約。
呂祿、呂產欲作亂關中,朱虛侯與太尉勃、丞相平等誅之。
朱虛侯首先斬呂產,於是太尉勃等乃得盡誅諸呂。
而琅邪王亦從齊至長安。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
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爲呂氏也。
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爲長。
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
”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朱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
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慄,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
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爲乎!”乃罷魏勃。
魏勃父以善鼓琴見秦皇帝。
及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齊相舍人門外。
相舍人怪之,以爲物,而伺之,得勃。
勃曰:“願見相君,無因,故爲子埽,欲以求見。
”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爲舍人。
一爲參御,言事,參以爲賢,言之齊悼惠王。
悼惠王召見,則拜爲內史。
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
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於齊相。
王既罷兵歸,而代王來立,是爲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盡以高後時所割齊之城陽、琅邪、濟南郡復與齊,而徙琅邪王王燕,益封朱虛侯、東牟侯各二千戶。
是歲,齊哀王卒,太子(側)[則]立,是爲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以齊之城陽郡立朱虛侯爲城陽王,以齊濟北郡立東牟侯爲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漢誅殺之,地入於漢。
後二年,孝文帝盡封齊悼惠王子罷軍等七人皆爲列侯。
齊文王立十四年卒,無子,國除,地入於漢。
後一歲,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齊爲王,齊孝王將閭以悼惠王子楊虛侯爲齊王。
故齊別郡盡以王悼惠王子:子志爲濟北王,子闢光爲濟南王,子賢爲菑川王,子卬爲膠西王,子雄渠爲膠東王,與城陽、齊凡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吳王濞、楚王戊反,興兵西,告諸侯曰“將誅漢賊臣晁錯以安宗廟”。
膠西、膠東、菑川、濟南皆擅發兵應吳楚。
欲與齊,齊孝王狐疑,城守不聽,三國兵共圍齊。
齊王使路中大夫告於天子。
天子復令路中大夫還告齊王:“善堅守,吾兵今破吳楚矣。
”路中大夫至,三國兵圍臨菑數重,無從入。
三國將劫與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漢已破矣,齊趣下三國,不且見屠。
”路中大夫既許之,至城下,望見齊王,曰:“漢已發兵百萬,使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方引兵救齊,齊必堅守無下!”三國將誅路中大夫。
齊初圍急,陰與三國通謀,約未定,會聞路中大夫從漢來,喜,及其大臣乃復勸王毋下三國。
居無何,漢將欒布、平陽侯等兵至齊,擊破三國兵,解齊圍。
已而復聞齊初與三國有謀\,將欲移兵伐齊。
齊孝王懼,乃飲藥自殺。
景帝聞之,以爲齊首善,以迫劫有謀,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太子壽爲齊王,是爲懿王,續齊後。
而膠西、膠東、濟南、菑川王鹹誅滅,地入於漢。
徙濟北王王菑川。
齊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爲厲王。
齊厲王,其母曰紀太后。
太后取其弟紀氏女爲厲王后。
王不愛紀氏女。
太后欲其家重寵,令其長女紀翁主入王宮,正其後宮,毋令得近王,欲令愛紀氏女。
王因與其姊翁主奸。
齊有宦者徐甲,入事漢皇太后。
皇太后有愛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劉氏,太后憐之。
修成君有女名娥,太后欲嫁之於諸侯,宦者甲乃請使齊,必令王上書請娥。
皇太后喜,使甲之齊。
是時齊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齊以取後事,亦因謂甲:“即事成,幸言偃女願得充王后宮。
”甲既至齊,風以此事。
紀太后大怒,曰:“王有後,後宮具備。
且甲,齊貧人,急乃爲宦者,入事漢,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爲者?乃欲以女充後宮!”徐甲大窮,還報皇太后曰:“王已願尚娥,然有一害,恐如燕王。
”燕王者,與其子昆弟奸,新坐以死,亡國,故以燕感太后。
太后曰:“無復言嫁女齊事。
”事浸潯[不得]聞於天子。
主父偃由此亦與齊有卻。
主父偃方幸於天子,用事,因言:“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衆殷富,巨於長安,此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
今齊王於親屬益疏。
”乃從容言:“呂太后時齊欲反,吳楚時孝王幾爲亂。
今聞齊王與其姊亂。
”於是天子乃拜主父偃爲齊相,且正其事。
主父偃既至齊,乃急治王后宮宦者爲王通於姊翁主所者,令其辭證皆引王。
王年少,懼大罪爲吏所執誅,乃飲藥自殺。
絕無後。
是時趙王懼主父偃一出廢齊,恐其漸疏骨肉,乃上書言偃受金及輕重之短。
天子亦既囚偃。
公孫弘言:“齊王以憂死毋後,國入漢,非誅偃無以塞天下之望。
”遂誅偃。
齊厲王立五年死,毋後,國入於漢。
齊悼惠王后尚有二國,城陽及菑川。
菑川地比齊。
天子憐齊,爲悼惠王冢園在郡,割臨菑東環悼惠王冢園邑盡以予菑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城陽景王章,齊悼惠王子,以朱虛侯與大臣共誅諸呂,而章身首先斬相國呂王產於未央宮。
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戶,賜金千斤。
孝文二年,以齊之城陽郡立章爲城陽王。
立二年卒,子喜立,是爲共王。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
四年,復還王城陽。
凡三十三年卒,子[建]延立,是爲頃王。
頃王二十(八)[六]年卒,子義立,是爲敬王。
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爲惠王。
惠王十一年卒,子順立,是爲荒王。
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爲戴王。
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十五歲,卒。
濟北王興居,齊悼惠王子,以東牟侯助大臣誅諸呂,功少。
及文帝從代來,興居曰:“請與太僕嬰入清宮。
”廢少帝,共與大臣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以齊之濟北郡立興居爲濟北王,與城陽王俱立。
立二年,反。
始大臣誅呂氏時,朱虛侯功尤大,許盡以趙地王朱虛侯,盡以樑地王東牟侯。
及孝文帝立,聞朱虛、東牟之初欲立齊王,故絀其功。
及二年,王諸子,乃割齊二郡以王章、興居。
章、興居自以失職奪功。
章死,而興居聞匈奴大入漢,漢多發兵,使丞相灌嬰擊之,文帝親倖太原,以爲天子自擊胡,遂發兵反於濟北。
天子聞之,罷丞相及行兵,皆歸長安。
使棘蒲侯柴將軍擊破虜濟北王,王自殺,地入於漢,爲郡。
後十年,文帝十六年,復以齊悼惠王子安都侯志爲濟北王。
十一年,吳楚反時,志堅守,不與諸侯合謀。
吳楚已平,徙志王菑川。
濟南王闢光,齊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爲濟南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闢光,以濟南爲郡,地入於漢。
菑川王賢,齊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爲菑川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賢。
天子因徙濟北王志王菑川。
志亦齊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濟北。
菑川王反,毋後,乃徙濟北王王菑川。
凡立三十五年卒,諡爲懿王。
子建代立,是爲靖王。
二十年卒,子遺代立,是爲頃王。
三十六年卒,子終古立,是爲思王。
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爲孝王。
五年卒,子橫立,至建始三年,十一歲,卒。
膠西王卬,齊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爲膠西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卬,地入於漢,爲膠西郡。
[2]
膠東王雄渠,齊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爲膠東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雄渠,地入於漢,爲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大國無過齊悼惠王。
以海內初定,子弟少,激秦之無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萬民之心。
及後分裂,固其理也。
《齊悼惠王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本篇主要講述了西漢時期齊悼惠王劉肥及其諸子所封各諸侯國的歷史。
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曹氏。
高祖六年(前201),立劉肥爲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劉邦分封的同姓諸王中,齊國是封地最大的一個。
呂后專權時,把它分割爲四。
漢文帝即位後又把被呂后分割的土地復歸於齊。
齊文王時,齊國再被分割。
文王死後無子,文帝就把齊國分成了七個諸侯國。
本篇主要講述了西漢時期齊悼惠王劉肥及其諸子所封各諸侯國的歷史。
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曹氏。
高祖六年(前201),立劉肥爲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劉邦分封的同姓諸王中,齊國是封地最大的一個。
呂后專權時,把它分割爲四。
漢文帝即位後又把被呂后分割的土地復歸於齊。
齊文王時,齊國再被分割。
文王死後無子,文帝就把齊國分成了七個諸侯國。
暂无
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
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姓曹氏。
前201,立劉肥爲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齊王是孝惠帝的哥哥。
孝惠帝二年(前193),劉王入京朝見皇帝。
惠帝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一樣。
呂太后爲此發怒,將要誅殺齊王。
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內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爲魯元公主的封地。
呂太后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去世。
他的兒子劉襄即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元年(前188),孝惠帝去世,呂太后行使皇權,天下事都由呂后決斷。
二年,高後把她哥哥的兒子酈侯呂臺封爲呂王,分出齊國的濟南郡做爲呂王的封地。
哀王三年,他的弟弟劉章進入漢宮值宿護衛,呂太后封他爲朱虛侯,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爲妻。
四年之後,封劉章的弟弟興居爲東牟侯,都在長安宮中值宿護衛。
哀王八年,高後分割齊國的琅邪(yá,牙)郡把營陵侯劉澤封爲琅邪王。
第二年,趙王劉友入朝,在他的府邸被幽禁而死。
三個趙王都被廢黜。
高後封呂氏子爲燕王、趙王、樑王,獨攬大權,專斷朝政。
朱虛侯二十歲時,很有氣力,因劉氏得不到職位而忿忿不平。
他曾侍奉高後宴,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當酒吏。
劉章親自請求說:“臣是武將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
”高後說:“可以。
”到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獻上助興的歌舞。
然後又說:“請讓我爲太后唱耕田歌。
”高後把他當作孩子看待,笑着說:“想來你的父親知道種田的事,如果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田的事呢?”劉章說:“臣知道。
”太后說:“試着給我說說種田的事。
”劉章說:“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
”呂后聽了默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呂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追過去,拔劍把他斬殺了,然後回來稟報說:“有一個人逃離酒席,臣謹按軍法把他斬了。
”太后和左右都大爲吃驚,既然已經准許他按軍法行事,也就無法治他的罪。
飲宴也因而結束。
從此以後,呂氏家族的人都懼怕朱虛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從朱虛侯。
劉氏的聲勢又漸漸強盛起來。
第二年,高後去世。
趙王呂祿任上將軍,呂王呂產任相國,都住在長安城裏,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發動叛亂。
朱虛侯劉章由於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所以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於是派人偷出長安報告他的哥哥齊王,想讓他發兵西征,朱虛侯、東牟侯做內應,以便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爲皇帝。
齊王聽到這個計策之後,就和他的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
齊國相召平聽到了這件事,就發兵護衛王宮。
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並沒有朝廷的虎符驗證。
相君您圍住了王宮,這本來就是好事。
我請求替您領兵護衛齊王。
”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
魏勃領兵以後,竟派兵包圍了相府。
召平說:“唉!道家的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正是如此呀。
””終於自殺而死。
當時齊王讓駟君做國相,魏勃任將軍,祝午任內史,把國中的兵力全部發出。
派祝午到東邊去詐騙琅邪王說:“呂氏族人叛亂,齊王發兵想西進誅殺他們。
齊王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年紀也小,不熟悉征戰之事,願把整個封國託付給大王。
大王從高帝那時起就是將軍,熟悉戰事。
齊王不敢離開軍隊,就派臣請大王到臨淄去會見齊王商議大事,一起領兵西進平定關中之亂。
”琅邪王相信了,認爲不錯,就飛馳去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趁機扣留了琅邪王。
派祝午把琅邪國的軍隊全部發出並且統領這些軍隊。
琅邪王劉澤被騙之後,不能返回封國,於是就哄勸齊王說:“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長子,推求本源來說,大王正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繼承皇位。
如今大臣們還在猶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大臣來是等待我去決定大計的。
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裏,我也就不能有什麼作爲了,不如讓我入關計議大事。
”齊王認爲很對,就準備了許多車送琅邪王入朝。
琅邪王走了以後,齊王就起兵向西進攻呂國的濟南。
這時劉哀王給諸侯王發出書信說:“高祖平定天下之後,封子弟們爲王,悼惠王封在齊國。
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來立臣爲齊王。
惠帝去世,高後專政,她年紀已老,聽任諸呂擅自廢黜高帝所封諸王,又殺害了三位趙王,滅了樑、燕、趙三國,讓呂氏族人去爲王,還把齊國分爲四國。
忠臣們進諫,主上昏亂不聽。
如今高後去世,皇帝年少,還不能治理天下,當然要依仗大臣和諸侯。
現在諸呂又擅自尊爲高官,聚集軍隊耀武揚威,脅迫諸侯和忠臣,假傳聖旨來號令天下,漢家朝廷因而十分危急。
如今寡人率領軍隊入關就是要誅殺那些不應爲王的人。
”
朝廷聽說齊王發兵西進,相國呂產就派大將軍灌嬰帶兵東進攔擊齊兵。
灌嬰到了滎陽,心中考慮道:“諸呂領兵聚集關中,想要危害劉氏而自立爲皇帝。
我現在如果打敗了齊國回朝報捷,這就等於爲呂氏增加本錢了。
”於是就讓軍隊停下來駐紮滎陽,派出使者通告齊王和諸侯,願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
齊王聽說此事後,就向西進兵奪回他們的故地濟南郡,並在齊國西界駐軍來等待履行盟約。
呂祿、呂產要在關中叛亂,朱虛侯劉章與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誅殺了他們。
朱虛侯首先斬殺了呂產,於是太尉周勃等才能全部誅殺呂氏族人。
琅邪王也恰好從齊國來到長安。
大臣商議要讓齊王繼皇帝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說:“齊王的母舅駟鈞,兇惡殘暴,像一隻戴上帽子的老虎。
剛剛由於呂氏的緣故幾乎使天下大亂,現在又要立齊王,是想要再出現一呂氏呀。
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況且王又是高帝的親生兒子,如今還在,並且最年長。
以親子來說,名正言順;以善良人家來說,大臣們都會放心。
”於是大臣們就計劃迎立王爲帝,並派朱虛侯把已經誅殺諸呂的事告訴齊王,讓他收兵。
灌嬰在滎陽,聽說魏勃本來是教唆齊王反叛的,誅滅呂氏之後,齊國也收了兵,灌嬰派人召來魏勃責問他。
魏勃說:“失火的人家,哪裏有空先告訴家長然後纔去救火呢?”說完就退立一旁,兩腿發抖,像是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終於沒再說什麼。
灌將軍看了他半天,笑着說:“人們都說魏勃很勇敢,其實是個平庸無能的人罷了,哪會有什麼作爲呢!”於是免了他的職而不治罪。
魏勃的父親因善於彈琴而見過秦皇帝。
魏勃在年少時,想求見齊相曹參,由於家貧沒有財力親自去疏通關係,就常常一個人半夜裏到齊相的隨身侍從門外去打掃。
這位侍從很奇怪,以爲是什麼怪物,就暗中等待,結果捉到了魏勃。
魏勃說:“我想拜見相君,沒有門路,所以來給您打掃,想借此來求見。
”於是這位侍從就帶領魏勃去拜見曹參,曹參因而讓他也做侍從。
一次他給曹參駕車,說到對一些事情的意見,曹參認爲他有才幹,就向齊悼惠王推薦他。
悼惠王召見魏勃,任命他爲內史。
起初,悼惠王有權自己任命二千石俸祿的官吏。
到悼惠王去世,哀王即位以後,魏勃專斷政事,權力比齊相還大。
齊王收兵回國之後,代王來到長安即皇帝位,這就是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前179),把高後時從齊國分割出去的城陽、琅邪和濟南郡全部歸還齊國,琅邪王改封爲燕王,朱虛侯、東牟侯加封領地各二千戶。
這一年,齊哀王去世,太子劉則即位,這就是齊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朝廷把齊國的城陽郡封給朱虛侯劉章,立他爲城陽王;把齊國的濟北郡封給東牟劉興居,立他爲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叛,朝廷派兵把他誅殺了,他的封地歸入朝廷。
又過兩年,孝文帝把齊悼惠王的兒子罷(pí,皮)軍等七人全部封爲列侯。
齊文王即位十四年去世,沒有兒子,國號廢除,封地歸入朝廷。
一年以後,孝文帝分割齊國土地使原來所封的悼惠王的幾個兒子爲王。
悼惠王的兒子齊孝王將閭是由楊虛侯改封爲齊王的。
原來齊國的其他郡縣全部分封給悼惠王的兒子爲王:劉志爲濟北王,劉闢光爲濟南王,劉賢爲菑(zī,姿)川王,劉卬(áng,昂)爲膠西王,劉雄渠爲膠東王,與城陽王、齊王共爲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前154),吳王劉濞(bì,必)、楚王劉戊謀反,起兵西進,遍告諸侯說:“將去誅殺漢朝的賊臣晁錯以使國家安定。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擅自發兵響應吳王和楚王的舉動。
還想聯合齊國,齊孝王猶豫不定,就堅守城池沒有聽從。
三國軍隊共同包圍齊國。
齊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天子報告,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齊王:“好好堅守,我派的軍隊現在已經打敗吳、楚了。
”路中大夫回到齊國。
三國軍隊把臨淄重重包圍,沒有辦法入城。
三國的將領劫持路中大夫並與他訂立盟約,說:“你反過來說漢朝廷已被攻破,齊國應趕快向三國投降,否則將被屠城。
”路中大夫只好答應他們,來到城下,遠遠看見齊王,說:“朝廷已經發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把吳楚叛軍打敗了,正領兵來救援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三國將領殺死了路中大夫。
齊國起初被圍困到危急之時,曾暗中與三國談判,盟約還沒有議定,正好聽說路中大夫從朝廷回來,非常高興,大臣們就再次勸諫齊王不要投降三國。
過了不久,漢將欒市、平陽侯曹奇等率領的軍隊來到齊國,打敗了三國軍隊,解除了齊國的包圍。
不久又聽說齊國起初曾與三國有過共謀,又要移兵攻打齊國。
齊孝王懼怕,就飲毒藥自殺了。
景帝聽說後,認爲齊國是最好的,由於受到逼迫威脅才與三國有共謀,這不是他們的罪。
於是立孝王的太子劉壽爲齊王,這就是懿王,延續了齊王的後代。
而膠西王、膠東王、濟南王和菑川王都被誅滅了,他們的領地都歸入漢朝廷。
把濟北王遷到菑川爲王。
齊懿王在位二十二年世,他的兒子次景即位,這就是厲王。
齊厲王,他的母親是紀太后。
太后把她弟弟紀氏的女兒嫁給成厲王爲後,厲王不喜歡紀氏的女兒。
太后想讓紀氏家族世世受寵,就讓她的長女紀翁主進入王宮,整頓後宮的秩序,不準宮女接近齊王,想讓厲王鼓紀氏的女兒。
厲王卻趁機和他的姐姐翁主通姦。
齊國有個宦官徐甲,入朝侍奉漢皇太后。
皇太后有愛女是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出於劉氏,太后憐愛她。
修成君有個女兒名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給諸侯,宦官徐甲就請求出使齊國,定讓齊王上書求娥。
皇太后很高興,就派徐甲前往齊國。
當時齊國人主父偃知道徐甲出使齊國是爲了娶王后的事,也趁機對徐甲說:“如果事情成功了,希望說一說我的女兒願在齊王后宮服侍。
”徐甲到齊國之後,先把此事暗中傳出。
紀太后聽到後大怒,說:“齊王已有王后,後宮嬪妃具全。
況且徐甲原是齊國的貧民,窮困已極纔去做宦官,入朝侍奉漢宮,沒得到什麼便宜,又想來擾亂我們齊王之家!至於主父偃算什麼人?竟然也想讓女兒進入後宮!”徐甲非常尷尬,回朝稟報皇太后說:“齊王已經願意娶娥爲後,但是有一種後患,恐怕像燕王一樣。
”燕王就是由於和他的女兒姐妹們通姦,剛剛論罪處死,封國滅亡,所以徐甲故意用燕王的事觸動太后。
太后說:“不準再說嫁孫女到齊國的事了。
”事情漸漸傳天子耳中。
主父偃從此也與齊國有了仇怨。
主父偃正受到天子的寵信,專斷政事,趁機對天子說:“齊國的臨淄有十萬戶,貿易租稅每天達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足,超過了長安,這種地方如果不是天子的親兄弟或愛子不應在此爲王。
如今齊王和皇室親屬的關係日益疏遠了。
”接着又不慌不忙地說:“呂太后的時候齊國就想反叛,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孝王幾乎參與叛亂。
現在又聽說齊和他的姐姐有亂倫的事。
”於是天子就任命主父偃爲齊丞相,並且要查辦這件事。
主父偃來到齊國之後,就加緊審問齊王后宮的宦官中幫助齊王到達他姐姐翁主住所的人,命令他們在供詞和旁證中都牽涉到齊王。
齊王年少,害怕因大罪被官吏拘捕誅殺,就飲毒藥自殺了。
他子嗣斷絕沒有後。
當時趙王害怕主父偃一出任齊相就廢除了齊國,恐怕他要離間漢家骨肉,於是就給天子上書告發主父偃受賄以及因挾怨而對齊國說長道短。
天子也就藉此囚禁了主父偃。
公孫弘說:“齊王因憂鬱而死,沒有後代,國土已歸入朝廷,不誅殺主父偃無法杜絕天下人的怨恨。
”終於誅殺了主父偃。
齊厲王在位五年去世,沒有後代,封地歸入漢朝廷。
齊悼惠王的後代還領有兩國,即城陽和菑川。
菑川土地緊靠齊國。
天子憐憫齊國,因爲悼惠王的墓園在郡城,就把臨淄以東環繞悼惠王墓園的城邑全部劃給菑川國,以便供奉悼惠王的祭祀。
城陽景王劉章,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朱虛的身份與大臣共同誅滅諸呂,而劉章親身在未央宮首先斬了相國呂王產。
孝文帝即位後,加封劉章領地二千戶,賞賜黃金千斤。
文帝二年,以齊國的城陽郡封立劉章爲城陽王。
齊章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喜即位,這就是共王。
共王八年(前168),改封爲淮南王。
四年以後,又回來做城陽王。
在位共三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延即位,這就是頃王。
頃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兒子劉義即位,這就是敬王。
敬王在位九年去世,兒子劉武即位,這就是惠王。
惠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劉順即位,這就是荒王。
荒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兒子劉恢即位,這就是戴王。
戴王在位八年去世,兒子劉景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五歲去世。
濟北王劉興居,齊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東牟侯的身份協助大臣誅滅諸呂,功勞不大。
等文帝從代國來到長安,興居說:“請讓我和太僕夏侯嬰入宮清除餘患。
”接着廢黜少帝劉弘,與大共同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前178),以齊國的濟北郡封立興居爲濟北王,與城陽王一同即王位。
即位兩年,興居反叛。
起初大臣誅滅呂氏的時候,朱虛侯的功勞特別大,曾答應把趙地全部封給朱虛侯爲王,把樑地全部封給東牟侯爲王。
到孝文即位後,聽說朱虛侯、東牟侯起初想立齊王爲帝,所以削減了他們的功勞。
到文帝二年,封諸子爲王,才劃出齊國的兩個郡封劉章、齊興居爲王。
劉章、劉興居自失去了應得的趙王、樑王之位,剝奪了他們的功勞。
劉章死後,興居聽說匈奴大舉侵漢,漢朝大量發兵,派丞相灌嬰領兵反擊,文帝親自到太原,興居以爲天子親自領兵反擊匈奴,於是就起兵在濟北反叛。
天子聽說後,止住了丞相和派出的軍隊,讓他們都回長安。
派棘蒲侯柴將軍打敗並俘虜了濟北王,濟北王自殺,封地歸入朝廷,改爲郡。
十三年以後,文帝十六年(前167),又封齊悼惠王的兒子安都侯劉志爲濟北王。
過了十一年,吳、楚謀反的時候,劉志堅守,不與七國諸侯合謀。
吳、楚叛亂平定以後,改封劉志爲菑川王。
濟南王劉闢光,齊悼惠王的兒子,孝文帝十六年,由勒侯晉封爲濟南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闢光,把濟南設爲郡,封地歸入漢朝廷。
菑川王劉賢,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武城侯晉封爲菑川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賢。
天子因而徙封濟北王劉志爲菑川王。
劉志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由安都侯晉封爲濟北王。
菑川王劉賢反叛,沒有後代,就把濟北王改封爲菑川王。
共在位三十五年去世,諡號是懿王。
他的兒子劉建繼承王位,這就是靖王。
在位二十年去世,他的兒子劉遺繼承王位,這就是頃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終古即位,這就是思王。
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尚即位,這就是孝王,在位五年去世,他的兒子劉橫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一歲去世。
膠西王劉卬,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昌平侯晉封爲膠西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卬,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爲膠西郡。
膠東王劉雄渠,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白石侯晉封爲膠東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雄渠,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爲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中的大國沒有超過齊悼惠王的。
由於天下剛剛平定,劉氏子弟較少,漢天子感於秦朝對宗親沒有封給尺寸土地,所以就大封同姓,以此來鎮撫萬民之心。
到以後被分裂爲幾國,本來也是理所當然的。
他的母親是高祖從前的情婦,姓曹氏。
前201,立劉肥爲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齊王是孝惠帝的哥哥。
孝惠帝二年(前193),劉王入京朝見皇帝。
惠帝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一樣。
呂太后爲此發怒,將要誅殺齊王。
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內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爲魯元公主的封地。
呂太后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去世。
他的兒子劉襄即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元年(前188),孝惠帝去世,呂太后行使皇權,天下事都由呂后決斷。
二年,高後把她哥哥的兒子酈侯呂臺封爲呂王,分出齊國的濟南郡做爲呂王的封地。
哀王三年,他的弟弟劉章進入漢宮值宿護衛,呂太后封他爲朱虛侯,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爲妻。
四年之後,封劉章的弟弟興居爲東牟侯,都在長安宮中值宿護衛。
哀王八年,高後分割齊國的琅邪(yá,牙)郡把營陵侯劉澤封爲琅邪王。
第二年,趙王劉友入朝,在他的府邸被幽禁而死。
三個趙王都被廢黜。
高後封呂氏子爲燕王、趙王、樑王,獨攬大權,專斷朝政。
朱虛侯二十歲時,很有氣力,因劉氏得不到職位而忿忿不平。
他曾侍奉高後宴,高後令朱虛侯劉章當酒吏。
劉章親自請求說:“臣是武將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
”高後說:“可以。
”到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獻上助興的歌舞。
然後又說:“請讓我爲太后唱耕田歌。
”高後把他當作孩子看待,笑着說:“想來你的父親知道種田的事,如果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田的事呢?”劉章說:“臣知道。
”太后說:“試着給我說說種田的事。
”劉章說:“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鋤。
”呂后聽了默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呂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追過去,拔劍把他斬殺了,然後回來稟報說:“有一個人逃離酒席,臣謹按軍法把他斬了。
”太后和左右都大爲吃驚,既然已經准許他按軍法行事,也就無法治他的罪。
飲宴也因而結束。
從此以後,呂氏家族的人都懼怕朱虛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從朱虛侯。
劉氏的聲勢又漸漸強盛起來。
第二年,高後去世。
趙王呂祿任上將軍,呂王呂產任相國,都住在長安城裏,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發動叛亂。
朱虛侯劉章由於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所以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於是派人偷出長安報告他的哥哥齊王,想讓他發兵西征,朱虛侯、東牟侯做內應,以便誅殺呂氏族人,趁機立齊王爲皇帝。
齊王聽到這個計策之後,就和他的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出兵。
齊國相召平聽到了這件事,就發兵護衛王宮。
魏勃騙召平說:“大王想發兵,可是並沒有朝廷的虎符驗證。
相君您圍住了王宮,這本來就是好事。
我請求替您領兵護衛齊王。
”召平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魏勃領兵圍住王宮。
魏勃領兵以後,竟派兵包圍了相府。
召平說:“唉!道家的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正是如此呀。
””終於自殺而死。
當時齊王讓駟君做國相,魏勃任將軍,祝午任內史,把國中的兵力全部發出。
派祝午到東邊去詐騙琅邪王說:“呂氏族人叛亂,齊王發兵想西進誅殺他們。
齊王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年紀也小,不熟悉征戰之事,願把整個封國託付給大王。
大王從高帝那時起就是將軍,熟悉戰事。
齊王不敢離開軍隊,就派臣請大王到臨淄去會見齊王商議大事,一起領兵西進平定關中之亂。
”琅邪王相信了,認爲不錯,就飛馳去見齊王。
齊王與魏勃等趁機扣留了琅邪王。
派祝午把琅邪國的軍隊全部發出並且統領這些軍隊。
琅邪王劉澤被騙之後,不能返回封國,於是就哄勸齊王說:“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長子,推求本源來說,大王正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繼承皇位。
如今大臣們還在猶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大臣來是等待我去決定大計的。
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裏,我也就不能有什麼作爲了,不如讓我入關計議大事。
”齊王認爲很對,就準備了許多車送琅邪王入朝。
琅邪王走了以後,齊王就起兵向西進攻呂國的濟南。
這時劉哀王給諸侯王發出書信說:“高祖平定天下之後,封子弟們爲王,悼惠王封在齊國。
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來立臣爲齊王。
惠帝去世,高後專政,她年紀已老,聽任諸呂擅自廢黜高帝所封諸王,又殺害了三位趙王,滅了樑、燕、趙三國,讓呂氏族人去爲王,還把齊國分爲四國。
忠臣們進諫,主上昏亂不聽。
如今高後去世,皇帝年少,還不能治理天下,當然要依仗大臣和諸侯。
現在諸呂又擅自尊爲高官,聚集軍隊耀武揚威,脅迫諸侯和忠臣,假傳聖旨來號令天下,漢家朝廷因而十分危急。
如今寡人率領軍隊入關就是要誅殺那些不應爲王的人。
”
朝廷聽說齊王發兵西進,相國呂產就派大將軍灌嬰帶兵東進攔擊齊兵。
灌嬰到了滎陽,心中考慮道:“諸呂領兵聚集關中,想要危害劉氏而自立爲皇帝。
我現在如果打敗了齊國回朝報捷,這就等於爲呂氏增加本錢了。
”於是就讓軍隊停下來駐紮滎陽,派出使者通告齊王和諸侯,願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
齊王聽說此事後,就向西進兵奪回他們的故地濟南郡,並在齊國西界駐軍來等待履行盟約。
呂祿、呂產要在關中叛亂,朱虛侯劉章與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誅殺了他們。
朱虛侯首先斬殺了呂產,於是太尉周勃等才能全部誅殺呂氏族人。
琅邪王也恰好從齊國來到長安。
大臣商議要讓齊王繼皇帝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說:“齊王的母舅駟鈞,兇惡殘暴,像一隻戴上帽子的老虎。
剛剛由於呂氏的緣故幾乎使天下大亂,現在又要立齊王,是想要再出現一呂氏呀。
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況且王又是高帝的親生兒子,如今還在,並且最年長。
以親子來說,名正言順;以善良人家來說,大臣們都會放心。
”於是大臣們就計劃迎立王爲帝,並派朱虛侯把已經誅殺諸呂的事告訴齊王,讓他收兵。
灌嬰在滎陽,聽說魏勃本來是教唆齊王反叛的,誅滅呂氏之後,齊國也收了兵,灌嬰派人召來魏勃責問他。
魏勃說:“失火的人家,哪裏有空先告訴家長然後纔去救火呢?”說完就退立一旁,兩腿發抖,像是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終於沒再說什麼。
灌將軍看了他半天,笑着說:“人們都說魏勃很勇敢,其實是個平庸無能的人罷了,哪會有什麼作爲呢!”於是免了他的職而不治罪。
魏勃的父親因善於彈琴而見過秦皇帝。
魏勃在年少時,想求見齊相曹參,由於家貧沒有財力親自去疏通關係,就常常一個人半夜裏到齊相的隨身侍從門外去打掃。
這位侍從很奇怪,以爲是什麼怪物,就暗中等待,結果捉到了魏勃。
魏勃說:“我想拜見相君,沒有門路,所以來給您打掃,想借此來求見。
”於是這位侍從就帶領魏勃去拜見曹參,曹參因而讓他也做侍從。
一次他給曹參駕車,說到對一些事情的意見,曹參認爲他有才幹,就向齊悼惠王推薦他。
悼惠王召見魏勃,任命他爲內史。
起初,悼惠王有權自己任命二千石俸祿的官吏。
到悼惠王去世,哀王即位以後,魏勃專斷政事,權力比齊相還大。
齊王收兵回國之後,代王來到長安即皇帝位,這就是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前179),把高後時從齊國分割出去的城陽、琅邪和濟南郡全部歸還齊國,琅邪王改封爲燕王,朱虛侯、東牟侯加封領地各二千戶。
這一年,齊哀王去世,太子劉則即位,這就是齊文王。
齊文王元年,漢朝廷把齊國的城陽郡封給朱虛侯劉章,立他爲城陽王;把齊國的濟北郡封給東牟劉興居,立他爲濟北王。
二年,濟北王反叛,朝廷派兵把他誅殺了,他的封地歸入朝廷。
又過兩年,孝文帝把齊悼惠王的兒子罷(pí,皮)軍等七人全部封爲列侯。
齊文王即位十四年去世,沒有兒子,國號廢除,封地歸入朝廷。
一年以後,孝文帝分割齊國土地使原來所封的悼惠王的幾個兒子爲王。
悼惠王的兒子齊孝王將閭是由楊虛侯改封爲齊王的。
原來齊國的其他郡縣全部分封給悼惠王的兒子爲王:劉志爲濟北王,劉闢光爲濟南王,劉賢爲菑(zī,姿)川王,劉卬(áng,昂)爲膠西王,劉雄渠爲膠東王,與城陽王、齊王共爲七王。
齊孝王十一年(前154),吳王劉濞(bì,必)、楚王劉戊謀反,起兵西進,遍告諸侯說:“將去誅殺漢朝的賊臣晁錯以使國家安定。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擅自發兵響應吳王和楚王的舉動。
還想聯合齊國,齊孝王猶豫不定,就堅守城池沒有聽從。
三國軍隊共同包圍齊國。
齊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天子報告,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齊王:“好好堅守,我派的軍隊現在已經打敗吳、楚了。
”路中大夫回到齊國。
三國軍隊把臨淄重重包圍,沒有辦法入城。
三國的將領劫持路中大夫並與他訂立盟約,說:“你反過來說漢朝廷已被攻破,齊國應趕快向三國投降,否則將被屠城。
”路中大夫只好答應他們,來到城下,遠遠看見齊王,說:“朝廷已經發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把吳楚叛軍打敗了,正領兵來救援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三國將領殺死了路中大夫。
齊國起初被圍困到危急之時,曾暗中與三國談判,盟約還沒有議定,正好聽說路中大夫從朝廷回來,非常高興,大臣們就再次勸諫齊王不要投降三國。
過了不久,漢將欒市、平陽侯曹奇等率領的軍隊來到齊國,打敗了三國軍隊,解除了齊國的包圍。
不久又聽說齊國起初曾與三國有過共謀,又要移兵攻打齊國。
齊孝王懼怕,就飲毒藥自殺了。
景帝聽說後,認爲齊國是最好的,由於受到逼迫威脅才與三國有共謀,這不是他們的罪。
於是立孝王的太子劉壽爲齊王,這就是懿王,延續了齊王的後代。
而膠西王、膠東王、濟南王和菑川王都被誅滅了,他們的領地都歸入漢朝廷。
把濟北王遷到菑川爲王。
齊懿王在位二十二年世,他的兒子次景即位,這就是厲王。
齊厲王,他的母親是紀太后。
太后把她弟弟紀氏的女兒嫁給成厲王爲後,厲王不喜歡紀氏的女兒。
太后想讓紀氏家族世世受寵,就讓她的長女紀翁主進入王宮,整頓後宮的秩序,不準宮女接近齊王,想讓厲王鼓紀氏的女兒。
厲王卻趁機和他的姐姐翁主通姦。
齊國有個宦官徐甲,入朝侍奉漢皇太后。
皇太后有愛女是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出於劉氏,太后憐愛她。
修成君有個女兒名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給諸侯,宦官徐甲就請求出使齊國,定讓齊王上書求娥。
皇太后很高興,就派徐甲前往齊國。
當時齊國人主父偃知道徐甲出使齊國是爲了娶王后的事,也趁機對徐甲說:“如果事情成功了,希望說一說我的女兒願在齊王后宮服侍。
”徐甲到齊國之後,先把此事暗中傳出。
紀太后聽到後大怒,說:“齊王已有王后,後宮嬪妃具全。
況且徐甲原是齊國的貧民,窮困已極纔去做宦官,入朝侍奉漢宮,沒得到什麼便宜,又想來擾亂我們齊王之家!至於主父偃算什麼人?竟然也想讓女兒進入後宮!”徐甲非常尷尬,回朝稟報皇太后說:“齊王已經願意娶娥爲後,但是有一種後患,恐怕像燕王一樣。
”燕王就是由於和他的女兒姐妹們通姦,剛剛論罪處死,封國滅亡,所以徐甲故意用燕王的事觸動太后。
太后說:“不準再說嫁孫女到齊國的事了。
”事情漸漸傳天子耳中。
主父偃從此也與齊國有了仇怨。
主父偃正受到天子的寵信,專斷政事,趁機對天子說:“齊國的臨淄有十萬戶,貿易租稅每天達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足,超過了長安,這種地方如果不是天子的親兄弟或愛子不應在此爲王。
如今齊王和皇室親屬的關係日益疏遠了。
”接着又不慌不忙地說:“呂太后的時候齊國就想反叛,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孝王幾乎參與叛亂。
現在又聽說齊和他的姐姐有亂倫的事。
”於是天子就任命主父偃爲齊丞相,並且要查辦這件事。
主父偃來到齊國之後,就加緊審問齊王后宮的宦官中幫助齊王到達他姐姐翁主住所的人,命令他們在供詞和旁證中都牽涉到齊王。
齊王年少,害怕因大罪被官吏拘捕誅殺,就飲毒藥自殺了。
他子嗣斷絕沒有後。
當時趙王害怕主父偃一出任齊相就廢除了齊國,恐怕他要離間漢家骨肉,於是就給天子上書告發主父偃受賄以及因挾怨而對齊國說長道短。
天子也就藉此囚禁了主父偃。
公孫弘說:“齊王因憂鬱而死,沒有後代,國土已歸入朝廷,不誅殺主父偃無法杜絕天下人的怨恨。
”終於誅殺了主父偃。
齊厲王在位五年去世,沒有後代,封地歸入漢朝廷。
齊悼惠王的後代還領有兩國,即城陽和菑川。
菑川土地緊靠齊國。
天子憐憫齊國,因爲悼惠王的墓園在郡城,就把臨淄以東環繞悼惠王墓園的城邑全部劃給菑川國,以便供奉悼惠王的祭祀。
城陽景王劉章,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朱虛的身份與大臣共同誅滅諸呂,而劉章親身在未央宮首先斬了相國呂王產。
孝文帝即位後,加封劉章領地二千戶,賞賜黃金千斤。
文帝二年,以齊國的城陽郡封立劉章爲城陽王。
齊章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喜即位,這就是共王。
共王八年(前168),改封爲淮南王。
四年以後,又回來做城陽王。
在位共三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延即位,這就是頃王。
頃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兒子劉義即位,這就是敬王。
敬王在位九年去世,兒子劉武即位,這就是惠王。
惠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劉順即位,這就是荒王。
荒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兒子劉恢即位,這就是戴王。
戴王在位八年去世,兒子劉景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五歲去世。
濟北王劉興居,齊悼惠王的兒子,他以東牟侯的身份協助大臣誅滅諸呂,功勞不大。
等文帝從代國來到長安,興居說:“請讓我和太僕夏侯嬰入宮清除餘患。
”接着廢黜少帝劉弘,與大共同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前178),以齊國的濟北郡封立興居爲濟北王,與城陽王一同即王位。
即位兩年,興居反叛。
起初大臣誅滅呂氏的時候,朱虛侯的功勞特別大,曾答應把趙地全部封給朱虛侯爲王,把樑地全部封給東牟侯爲王。
到孝文即位後,聽說朱虛侯、東牟侯起初想立齊王爲帝,所以削減了他們的功勞。
到文帝二年,封諸子爲王,才劃出齊國的兩個郡封劉章、齊興居爲王。
劉章、劉興居自失去了應得的趙王、樑王之位,剝奪了他們的功勞。
劉章死後,興居聽說匈奴大舉侵漢,漢朝大量發兵,派丞相灌嬰領兵反擊,文帝親自到太原,興居以爲天子親自領兵反擊匈奴,於是就起兵在濟北反叛。
天子聽說後,止住了丞相和派出的軍隊,讓他們都回長安。
派棘蒲侯柴將軍打敗並俘虜了濟北王,濟北王自殺,封地歸入朝廷,改爲郡。
十三年以後,文帝十六年(前167),又封齊悼惠王的兒子安都侯劉志爲濟北王。
過了十一年,吳、楚謀反的時候,劉志堅守,不與七國諸侯合謀。
吳、楚叛亂平定以後,改封劉志爲菑川王。
濟南王劉闢光,齊悼惠王的兒子,孝文帝十六年,由勒侯晉封爲濟南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闢光,把濟南設爲郡,封地歸入漢朝廷。
菑川王劉賢,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武城侯晉封爲菑川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賢。
天子因而徙封濟北王劉志爲菑川王。
劉志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由安都侯晉封爲濟北王。
菑川王劉賢反叛,沒有後代,就把濟北王改封爲菑川王。
共在位三十五年去世,諡號是懿王。
他的兒子劉建繼承王位,這就是靖王。
在位二十年去世,他的兒子劉遺繼承王位,這就是頃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終古即位,這就是思王。
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兒子劉尚即位,這就是孝王,在位五年去世,他的兒子劉橫即位,到建始三年(前30),十一歲去世。
膠西王劉卬,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昌平侯晉封爲膠西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
漢軍打敗叛軍,殺死劉卬,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爲膠西郡。
膠東王劉雄渠,齊悼惠王的兒子,文帝十六年,由白石侯晉封爲膠東王。
十一年後,與吳王、楚王一同反叛,漢軍打敗叛軍,殺死雄渠,封地歸入漢朝廷,改爲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中的大國沒有超過齊悼惠王的。
由於天下剛剛平定,劉氏子弟較少,漢天子感於秦朝對宗親沒有封給尺寸土地,所以就大封同姓,以此來鎮撫萬民之心。
到以後被分裂爲幾國,本來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