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羣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令彼衆生得成聖道。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末世衆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
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髮明,照十方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爲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盤。
涅盤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爲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爲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
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
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
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
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
’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衆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
法中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爲四真道行成阿羅漢。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次爲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
次爲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
次爲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
愛慾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嗔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佛言:人有衆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言:惡人害賢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
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佛言:衆生以十事爲善,亦以十事爲惡。
何等爲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殺、盜、淫。
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意三者:嫉、恚、癡。
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剃除鬚髮而爲沙門。
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爲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爲道。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
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
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爲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