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
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
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
溯求其源,肇彼竺乾流于震旦,爰自西晋沙门竺法护者初加翻译,名曰《正法华》。
暨东晋龟兹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重翻,名曰《妙法莲华》。
至隋天竺沙门阇那、笈多所翻者,亦名《妙法》。
虽三经文理重沓互陈,而惟三藏法师独得其旨。
第历世既远,不无讹谬,匪资刊正,渐致多疑,用是特加旧校,仍命镂梓,以广其传。
呜呼!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
此诚济海之津梁,而烛幽之慧炬也。
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能秉心至诚,持诵佩服,顶礼供养,即离一切苦恼,除一切业障,解一切生死之厄。
不啻如饥之得食,如渴之得饮,如寒之得火,如热之得凉,如贫之得宝,如病之得医,如子之得母,如渡之得舟。
其为快适欣慰,有不可言。
噫!道非经无以寓,法非经无以传。
缘经以求法,缘法以悟道,方识是经之旨,清净微妙第一希有。
遵之者则身臻康泰,诸种善根圆满具足,如莲华出水不染淤泥,即得五蕴皆空、六根清净,遄跻上善,以成于正觉者不难矣。
苟或沉迷胶固,甘心堕落,绝灭善根,则身罹苦趣,轮回于生死之域者,其有纪极哉!虽然善恶两途,由人所趋,为善获吉,为恶获凶,幽明果报,不爽锱铢。
观于是经者,尚戒之哉!尚勉之哉!
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