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佛告諸大衆:“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所謂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瞭通達。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淨照明三昧、長莊嚴三昧、大威德藏三昧,於此三昧、亦悉通達。

“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衆生故,說是法華經。
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
所以者何。
此佛於一切天人衆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
’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
’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爲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
’”
“於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小復現大,於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爲是誰,誰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於一切世間天人衆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
’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
’於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等爲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於彼佛所、出家修道。
’”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願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 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鉢華, 值佛復難是, 脫諸難亦難, 願聽我出家。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
所以者何。
佛難值故。
’於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所以者何。
佛難得值,如優曇鉢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
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
所以者何。
諸佛難值,時亦難遇。
’”
“彼時妙莊嚴王后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
爾時宿王華菩薩白佛言:“世尊,藥王菩薩、云何遊於娑婆世界,世尊,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
”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又他國土、諸來菩薩,及此聲聞衆,聞皆歡喜。
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乃往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佛、號日月淨明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衆,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
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寶帳覆上,垂寶華幡,寶瓶香爐、周遍國界,七寶爲臺,一樹一臺,其樹去臺、盡一箭道。
此諸寶樹,皆有菩薩、聲聞、而坐其下,諸寶臺上,各有百億諸天、作天伎樂,歌嘆於佛,以爲供養。

“爾時彼佛爲一切衆生喜見菩薩、及衆菩薩、諸聲聞衆、說法華經。
是一切衆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一精一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得此三昧已,心大歡喜,即作念言,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聞法華經力,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
即時入是三昧,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細末堅黑栴檀,滿虛空中、如雲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銖、價值娑婆世界,以供養佛。

作是供養已,從三昧起,而自念言:“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不如以身供養。
”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沉水、膠香,又飲瞻卜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
其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一精一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若以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繒、幡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佈施,亦所不及。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
”作是語已,而各默然。
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
一切衆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即爲其父而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 我經行彼處, 即時得一切, 現諸身三昧,
  勤行大一精一進, 舍所愛之身, 供養於世尊、 爲求無上慧。
“說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淨明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世尊滅度後,其有聞是經,若能隨喜者,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裏,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
』即集此眾生,宣佈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
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爲多否?」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爲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
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
』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爲無量無邊菩薩大衆恭敬圍繞、而爲說法,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國。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衆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衆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爾時淨華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薩:“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
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佛身卑小,諸菩薩衆、其形亦小,而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萬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輕彼國、若佛菩薩、及國土,生下劣想。
”妙音菩薩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於是妙音菩薩不起於座,身不動搖,而入三昧,以三昧力,於耆闍崛山、去法座不遠,化作八萬四千衆寶蓮華,閻浮檀金爲莖,白銀爲葉,金剛爲須,甄叔迦寶以爲其臺。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見是蓮華,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緣,先現此瑞,有若干千萬蓮華,閻浮檀金爲莖,白銀爲葉,金剛爲須,甄叔迦寶以爲其臺。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是妙音菩薩摩訶薩,欲從淨華宿王智佛國,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而來,至此娑婆世界,供養、親近、禮拜、於我,亦欲供養、聽法華經。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薩種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願爲我等說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見是菩薩色相大小,威儀進止。
惟願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薩來,令我得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此久滅度多寶如來、當爲汝等而現其相。

時多寶佛告彼菩薩:“善男子、來,文殊師利法王子欲見汝身。
”於時妙音菩薩於彼國沒,與八萬四千菩薩、俱共發來,所經諸國,六種震動,皆悉
爾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華經者。
若讀誦通利,若書寫經卷,得幾所福?”佛告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於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寧爲多否?”“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功德甚多。
”爾時藥王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與說法者陀羅尼咒、以守護之。
”即說咒曰:
  安爾 曼爾 摩禰 摩摩禰 旨隸 遮梨第 賒咩 賒履多瑋 羶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瑋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膩 羶帝 賒履 陀羅尼 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 禰毗剃 阿便哆邏禰履剃 阿亶哆波隸輸地 歐究隸 牟究隸 阿羅隸 波羅隸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袠帝 達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禰 婆舍婆舍輸地 曼哆邏 曼哆邏叉夜多 郵樓哆 郵樓哆憍舍略 惡叉邏 惡叉冶多冶 阿婆盧 阿磨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六十二億恆河沙等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時釋迦牟尼佛贊藥王菩薩言:“善哉、善哉,藥王,汝愍念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於諸衆生、多所饒益。

爾時勇施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亦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說陀羅尼,若此法師得是陀羅尼,若夜叉、若羅剎、若富單那、若吉遮、若鳩槃荼、若餓鬼、等,伺求其短,無能得便。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痤隸 摩訶痤隸 鬱枳 目枳 阿隸 阿羅婆第 涅隸第 涅隸多婆第 伊致柅 韋致柅 旨致柅 涅隸墀柅 涅犁墀婆底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恆河沙等諸佛所說,亦皆隨喜,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爲愍念衆生、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
”即說咒曰:
  阿梨 那梨 [少/免]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覆
“世尊,以是神咒、擁護法師,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

爾時持國天王、在此會中,與千萬億那由他乾闥婆衆,恭敬圍繞,前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羅尼神咒、擁護持法華經者。
”即說咒曰:
  阿伽禰 伽禰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樓莎柅 頞底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
爾時大會、聞佛説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
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説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説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説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並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
又雨細末栴檀、沈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
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
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説偈言:
「佛説稀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別,説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説、萬億旋總持,
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法輪。
復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
復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
復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隨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
如是等眾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
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聞佛説壽命,皆發無上心。
世尊説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
雨天曼陀羅、摩訶曼陀羅,釋梵如恒沙,無數佛土來。
雨栴檀沈水,繽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於諸佛。
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
眾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
爾時佛告常一精一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衆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於大衆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並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衆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複次、常一精一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
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
  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地獄衆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衆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
”復告大衆:“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
”又復告諸大衆:“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
”是時菩薩大衆,彌勒爲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祕密神通之力。
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爲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否。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大菩薩衆:“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爲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衆生。

“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若有衆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衆生髮歡喜心。
諸善男子,如來見諸衆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爲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爲度脫衆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
所以者何。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以諸衆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花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劫名離衰,國名大成。
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爲天、人、阿修羅說法,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
其佛饒益衆生已,然後滅度。
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
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衆,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四衆之中,有生嗔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
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
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
說是語時,衆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爲常不輕。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
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爲人說是法華經。
於時增上慢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爲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衆,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
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爲諸四衆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