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爲誰忙,莫非命。
西風驛馬,落月書燈。
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
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髮星星。
釣魚子陵,思蓴季鷹,笑我飄零。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銷魂。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
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
《記》曰“甘受和,白受採”,鮮即甘之所從出也。
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傭求活者不得與焉。
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
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爲魚而筍爲熊掌可知矣。
購於市者且然,況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
”茹齋者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
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
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
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但覺其鮮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湯,調和之物惟醋與酒:此制葷筍之大凡也。
筍之爲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
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但不當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筍之湯悉留不去,每作一饌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載諸食物,益人者不盡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兩擅其長者,莫過於此。
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不知能醫俗者亦能醫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淸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淸涼。
萬里歸來顔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鄕。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