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周〕 ? - ? 年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淈,動而俞出
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