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沛人也。
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
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
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
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
”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
”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汉王曰:“善。
”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
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
淮南厉王长自有传。
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高祖六年立,食七十余城。
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
孝惠二年,入朝。
帝与齐王燕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
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
齐王起,帝亦起,欲俱为寿。
太后恐,自起反卮。
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
问,知其鸩,乃忧,自以为不得脱长安。
内史士曰:“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
”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后。
吕太后喜而许之。
乃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
后十三年薨,子襄嗣。
赵隐王如意,九年位。
四年,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
无子,绝。
赵幽王友,十一年立为淮阳王。
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四年。
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
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
’”太后怒,以故召赵王。
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国守之,不得食。
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
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遂幽死。
以民礼葬之长安。
高后崩,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二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
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
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
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皆可王。
”于是取赵之河间立辟强,是为河间文王。
文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福嗣。
一年薨,无子,国除。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
其想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
遂烧杀德,悍,兵发住其西界,欲待吴、楚俱进,北使匈奴与连和。
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
吴、楚败,匈奴闻之,亦不肯入边。
栾布自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
城坏,王遂自杀,国除。
景帝怜赵相、内史守正死,皆封其子为列侯。
赵共王恢。
十一年,梁王彭越诛,立恢为梁王。
十六年,赵幽王死,吕后徙恢王赵,恢心不乐。
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王不得自恣。
王有爱姬,王后鸩
张苍,阳武人也,好书律历。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亡归。
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
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遂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
陈馀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
汉以苍为常山守。
从韩信击赵,苍得陈馀。
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冠。
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
耳卒,相其子敖。
复徙相代。
燕王臧荼反,苍以代相从攻荼有功,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
是时,萧何为相国,而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御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黥布反,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苍相之。
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周昌者,沛人也。
其从兄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苛、昌以卒史从沛公,沛公以昌为职志,苛为客。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苛为御史大夫,昌为中尉。
汉三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出去,而使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苛。
汉王于是拜昌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六年,与萧、曹等俱封,为汾阴侯。
苛子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威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
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即罢。
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
赵尧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士,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
”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至是乎!”居顷之,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所以然。
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乃可。
”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坚忍伉直,自吕后、太
季布,楚人也,为任侠有名。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顶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能听臣,臣敢进计;即否,愿先自刭。
”布许之。
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
乃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布匿其所,乃许诺。
侍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布召见,谢,拜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
布曰:“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
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
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布为河东守。
孝文时,人有言其贤,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人又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布进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有以窥陛下。
”上默然,惭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之宫。
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谈等,与窦长君善。
布闻,寄书谏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说。
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杨之也。
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争为死。
尝杀人,亡吴,从爰丝匿,长事爰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
尝为中司马,中尉郅都不敢加。
少年多时时窃借其名以行。
当是时,季心以勇,布以诺,闻关中。
布母弟丁公,为项羽将,逐窘高祖彭城西。
短兵接,汉王急,顾谓丁公曰:“两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后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
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哙求迎高祖,立为沛公。
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临丰下,破之。
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
与司马<尸二>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
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从攻城阳,先登。
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后攻圉都尉、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六人,赐爵五大夫。
从攻秦军,出亳南。
河间守军于杠里,破之。
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六人,赐爵卿。
从攻破扬熊于曲遇。
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
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尸乡,南攻秦军于犨。
破南阳守齮于阳城。
东攻宛城,先登。
西至郦,以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居营外,闻事急,乃持盾入。
初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也。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人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哙去。
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马,哙等四人步从,从山下走归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
后数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
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雍南,破之。
从攻雍、斄城,先登。
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为郎中骑将。
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
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
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
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
攻邹、鲁、瑕丘、薛。
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
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
项羽引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围项籍陈,大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
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
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
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
’”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食其曰:“第言之。
”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
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
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号食其为广野君。
食其言弟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
食其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
楚人闻韩信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
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以距楚。
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粟甚多。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
方今楚易取而汉后却,自夺便,臣窃以为过矣。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红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
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
”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不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厉王母已生厉生,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家县也。
十一年,淮南王布反,上自将击灭布,即立子长为淮南子。
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然常心怨辟阳侯,不敢发。
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
驰诣阙下,肉袒而谢曰:“臣母不当坐赵时事,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不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不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不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报母之仇,伏阙下请罪。
”文帝伤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
当是时,自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
文帝重自切责之。
时帝舅薄昭为将军,尊重,上令昭予厉王书谏数之,曰: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之资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
今大王所行,不称天资。
皇帝初即位,易侯邑在淮南者,大王不肯。
皇帝卒易之,使大王得三县之实,甚厚。
大王以未尝与皇帝相见,求入朝见,未毕昆弟之欢,而杀列侯以自为名。
皇帝不使吏与其间,赦大王,甚厚。
汉法,二千石缺,辄言汉补,大王逐汉所置,而请自置相、二千石。
皇帝骫天下正法而许大王,甚厚。
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真定。
皇帝不许,使大王毋失南面之尊,甚厚。
大王宜日夜奉法度,修贡职,以称皇帝之厚德,今乃轻言恣行,以负谤于天下,甚非计也。
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
高帝蒙霜露,沫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养牺牲,丰洁粢盛,奉祭祀,以无忘先帝之功德,而欲属国为布衣,甚过。
且夫贪让国土之名,轻废先帝之业,不可以言孝。
父为之基,而不能守,不贤。
不求守长陵,而求之真定,先母后父,不谊。
数逆天子之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
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
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
”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
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
此通之所以吊者也。
”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彼将曰:‘何谓也?’臣因对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下君。
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徐公再拜,具车马遣通。
通遂以此说武臣。
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
燕、赵闻之,降者三十余城。
如通策焉。
后汉将韩信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定三国,引兵将东击齐。
未度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说下齐,信欲止。
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得以得无行!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
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度河。
齐已听郦生,即留之纵酒,罢备汉守御。
信因袭历下军,遂至临菑。
齐王以郦生为欺己而亨之,因败走。
信遂定齐地,自立为齐假王。
汉方困于荥阳,遣张良即立信为齐王,以安固之。
项王亦遣武涉说信,欲与连和。
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
”信曰:“何谓也?”通因请间,曰:“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
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
汉王将数十万众,距巩、雒、岨山河,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还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然兵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广世世受射。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
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即位,为骑郎将。
吴、楚反时,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战昌邑下,显名。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故还,赏不行。
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恐亡之。
”上乃徙广为上郡太守。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者数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
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
”广令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
”有白马将出护兵。
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卧。
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
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
平旦,广乃归其大军。
后徙为陇西、北地、雁门中云中太守。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
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忧,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
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使大军伏马邑傍,而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
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
络而盛卧。
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