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
於是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約法省禁。
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踊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孝惠、高後時,爲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爲吏。
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而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於封君湯沐邑,皆各爲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
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
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
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
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
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
孝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脩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民。
及徒復作,得輸粟縣官以除罪。
益造苑馬以廣用,而宮室列觀輿馬益增脩矣。
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衆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羣,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守閭閻者食粱肉,爲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爲姓號。
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
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併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爭於奢侈,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
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自是之後,嚴助、朱買臣等招來東甌,事兩越,江淮之間蕭然煩費矣。
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裏,以廣巴蜀,巴蜀之民罷焉。
彭吳賈滅朝鮮,置滄海之郡,則燕齊之間靡然發動。
及王恢設謀馬邑,匈奴絕和親,侵擾北邊,兵連而不解,天下苦其勞,而干戈日滋。
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騷擾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財賂衰秏而不贍。
入物者補官,出貨者除罪,選舉陵遲,廉恥相冒,武力進用,法嚴令具。
興利之臣自此始也。
其後漢將歲以數萬騎出擊胡,及車騎將軍衛青取匈奴河南地,築朔方。
當是時,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糧,率十餘鍾致一石,散幣於邛僰以集之。
數歲道不通,蠻夷因以數攻,吏發兵誅之。
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
召公奭與周王同姓,姓姬。
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其在成王時,召王爲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周公主之。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
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在太戌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於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
於是召公乃說。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
燕惠侯當週厲王奔彘,共和之時。
惠侯卒,子釐侯立。
是歲,周宣王初即位。
釐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於鄭。
三十六年,釐侯卒,子頃侯立。
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爲犬戎所弒。
秦始列爲諸侯。
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二年卒,子鄭侯立。
鄭侯三十六年卒,子繆侯立
繆侯七年,而魯隱公元年也。
十八年卒,子宣侯立。
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
桓侯七年卒,子莊公立。
莊公十二年,齊桓公始霸。
十六年,與宋、衛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穨爲周王。
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內惠王於周。
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
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
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晉文公爲踐土之會,稱伯。
三十一年,秦師敗於餚。
三十七年,秦穆公卒。
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
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
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
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
是歲晉滅三郄大夫。
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
文公六年卒,懿公立。
懿公元年,齊崔杼弒其君莊公。
四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元年,齊高止來奔。
六年,惠公多寵姬,公欲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懼,奔齊。
四年,齊高偃如晉,請共伐燕,入其君。
晉平公許,與齊伐燕,入惠公。
惠公至燕而死。
燕立悼公。
悼公七年卒,共公立。
共公五年卒,平公立。
晉公室卑,六卿始彊大。
平公十八年,吳王闔閭破楚入郢。
十九年卒,簡公立。
簡公十二年卒,獻公立。
晉趙鞅圍範、中行於朝歌。
獻公十二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
十四年,孔子卒。
二十八年,獻公卒,孝公立。
孝公十二年,韓、魏、趙滅知伯,分其地,三晉彊。
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
成公十六年卒,愍公立。
愍公三十一年卒,釐公立。
是歲,三晉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
昔舜爲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嬀汭,其後因爲氏姓,姓嬀氏。
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爲封國。
夏後之時,或失或續。
至於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後,得嬀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爲胡公。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
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
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爲孝公。
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
慎公當週厲王時。
慎公卒,子幽公寧立。
幽公十二年,周厲王奔於彘。
二十三年,幽公卒,子釐公孝立。
釐公六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六年,釐公卒,子武公靈立。
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說立。
是歲,周幽王即位。
夷公三年卒,弟平公燮立。
平公七年,周幽王爲犬戎所殺,周東徙。
秦始列爲諸侯。
二十三年,平公卒,子文公圉立。
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
十年,文公卒,長子桓公鮑立。
桓公二十三年,魯隱公初立。
二十六年,衛殺其君州籲。
三十三年,魯弒其君隱公。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鮑卒。
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爲佗殺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爲厲公。
桓公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
厲公二年,生子敬仲完。
周太史過陳,陳厲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觀之否:“是爲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
若在異國,必姜姓。
姜姓,太嶽之後。
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厲公取蔡女,蔡女與蔡人亂,厲公數如蔡淫。
七年,厲公所殺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長曰躍,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誘厲公以好女,與蔡人共殺厲公而立躍,是爲利公。
利公者,桓公子也。
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爲莊公。
莊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爲宣公。
宣公三年,楚武王卒,楚始彊。
十七年,周惠王娶陳女爲後。
二十一年,宣公後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殺其太子禦寇。
禦寇素愛厲公子完,完懼禍及己,乃奔齊。
齊桓公欲使陳完爲卿,完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檐,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
桓公使爲工正。
齊懿仲欲妻陳敬仲,卜之,佔曰:“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
有嬀之後,將育於姜。
五世其昌,並於正卿。
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三十七年,齊桓公伐蔡,蔡敗;南侵楚,至召陵,還過陳。
陳大夫轅濤塗惡其過陳,詐齊令出東道。
東道惡,桓公怒,執陳轅濤塗。
是歲,晉獻公殺其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爲穆公。
穆公五年,齊桓公卒。
十六年,晉文公敗楚師於城濮。
是歲,穆公卒,子共公朔立。
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是爲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
其先祖嘗爲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爲庶人,尚其後苗裔也。
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
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爲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
紂無道,去之。
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
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
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
三人者爲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
西伯得以出,反國。
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爲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
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
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
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
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衆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
諸侯皆曰:“紂可伐也。
”武王曰:“未可。
”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
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
羣公盡懼,唯太公彊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紂。
紂師敗績。
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
明日,武王立於社,羣公奉明水,衛康叔封布採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紂之罪。
散鹿臺之錢,發鉅橋之粟,以振貧民。
封比干墓,釋箕子囚。
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
師尚父謀居多。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
東就國,道宿行遲。
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
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
”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
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
營丘邊萊。
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爲大國。
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齊由此得征伐,爲大國。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
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宮。
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於天,及殷民。
釋箕子之囚。
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殷祀。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
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以旦代王發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
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
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於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
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
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
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
茲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
明日,武王有瘳。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
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
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
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
收殷餘民,以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
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
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於東土,作餽禾。
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
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鴞。
王亦未敢訓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使太保召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
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
季歷果立,是爲王季,而昌爲文王。
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
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爲吳太伯。
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是爲吳仲雍。
仲雍卒,子季簡立。
季簡卒,子叔達立。
叔達卒,子周章立。
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
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虛,是爲虞仲,列爲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彊鳩夷立。
彊鳩夷卒,子餘橋疑吾立。
餘橋疑吾卒,子柯盧立。
柯盧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處立。
禽處卒,子轉立。
轉卒,子頗高立。
頗高卒,子句卑立。
是時晉獻公滅周北虞公,以開晉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齊立。
去齊卒,子壽夢立。
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爲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
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
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
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
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爲吳行人,吳於是始通於中國。
吳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吳,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壽夢卒。
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眜,次曰季札。
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
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
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
君義嗣,誰敢幹君!有國,非吾節也。
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
”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秋,吳伐楚,楚敗我師。
四年,晉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諸樊卒。
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
季札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
王餘祭三年,齊相慶封有罪,自齊來奔吳。
吳予慶封朱方之縣,以爲奉邑,以女妻之,富於在齊。
四年,吳使季札聘於魯,請觀周樂。
爲歌周南、召南。
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
然勤而不怨。
”歌邶、鄘、衛。
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歌王。
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歌鄭。
曰:“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齊。
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
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載。
厓季載最少。
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爲太子。
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爲武王。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於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封叔旦於魯而相周,爲周公。
封叔振鐸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處於霍。
康叔封、厓季載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爲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
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
而分殷餘民爲二:其一封微子啓於宋,以續殷祀;其一封康叔爲衛君,是爲衛康叔。
封季載於厓。
厓季、康叔皆有馴行,於是周公舉康叔爲周司寇,厓季爲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蔡叔度既遷而死。
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馴善。
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爲魯卿士,魯國治。
於是周公言於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爲蔡仲。
餘五叔皆就國,無爲天子吏者。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
蔡伯荒卒,子宮侯立。
宮侯卒,子厲侯立。
厲侯卒,子武侯立。
武侯之時,周厲王失國,奔彘,共和行政,諸侯多叛周。
武侯卒,子夷侯立。
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
二十八年,夷侯卒,子釐侯所事立。
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爲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
秦始得列爲諸侯。
四十八年,釐侯卒,子共侯興立。
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
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宣侯二十八年,魯隱公初立。
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
桓侯三年,魯弒其君隱公。
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獻舞立。
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陳,息侯亦娶陳。
息夫人將歸,過蔡,蔡侯不敬。
息侯怒,請楚文王:“來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來,楚因擊之,可以有功。
”楚文王從之,虜蔡哀侯以歸。
哀侯留九歲,死於楚。
凡立二十年卒。
蔡人立其子肸,是爲繆侯。
繆侯以其女弟爲齊桓公夫人。
十八年,齊桓公與蔡女戲船中,夫人盪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歸蔡女而不絕也。
蔡侯怒,嫁其弟。
齊桓公怒,伐蔡;蔡潰,遂虜繆侯,南至楚邵陵。
已而諸侯爲蔡謝齊,齊侯歸蔡侯。
二十九年,繆侯卒,子莊侯甲午立。
莊侯三年,齊桓公卒。
十四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
二十年,楚太子商臣
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
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黎國,懼禍至,以告紂。
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爲!”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
我祖遂陳於上,紂沈湎於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於下。
殷既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並興,相爲敵讎。
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
殷遂喪,越至於今。
”曰:“太師,少師,我其發出往?吾家保於喪?今女無故告予,顛躋,如之何其?”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菑亡殷國,乃毋畏畏,不用老長。
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
爲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遂亡。
箕子者,紂親戚也。
紂始爲象箸,箕子嘆曰:“彼爲象箸,必爲玉桮;爲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紂爲淫泆,箕子諫,不聽。
人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爲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爲也。
”乃被髪詳狂而爲奴。
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
見箕子諫不聽而爲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
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
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
”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王曰:“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箕子對曰:“在昔鯀陻鴻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斁。
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天乃錫禹鴻範九等,常倫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從作治,明作智,聰
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
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
爲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
武王既崩,成王少。
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
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
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爲衛君,居河、淇閒故商墟。
周公旦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告以紂所以亡者以淫於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自此始。
爲梓材,示君子可法則。
故謂之康誥、酒誥、梓材以命之。
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說。
成王長,用事,舉康叔爲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康叔卒,子康伯代立。
康伯卒,子考伯立。
考伯卒,子嗣伯立。
嗣伯卒,子偼伯立。
偼伯卒,子靖伯立。
靖伯卒,子貞伯立。
貞伯卒,子頃侯立。
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衛爲侯。
頃侯立十二年卒,子釐侯立。
釐侯十三年,周厲王出奔於彘,共和行政焉。
二十八年,周宣王立。
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餘立爲君。
共伯弟和有寵於釐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自殺。
衛人因葬之釐侯旁,諡曰共伯,而立和爲衛侯,是爲武公。
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
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爲公。
五十五年,卒,子莊公揚立。
莊公五年,取齊女爲夫人,好而無子。
又取陳女爲夫人,生子,蚤死。
陳女女弟亦幸於莊公,而生子完。
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爲太子。
莊公有寵妾,生子州籲。
十八年,州籲長,好兵,莊公使將。
石碏諫莊公曰:“庶子好兵,使將,亂自此起。
”不聽。
二十三年,莊公卒,太子完立,是爲桓公。
桓公二年,弟州籲驕奢,桓公絀之,州籲出奔。
十三年,鄭伯弟段攻其兄,不勝,亡,而州籲求與之友。
十六年,州籲收聚衛亡人以襲殺桓公,州籲自立爲衛君。
爲鄭伯弟段欲伐鄭,請宋、陳、蔡與俱,三國皆許州籲。
州籲新立,好兵,弒桓公,衛人皆不愛。
石碏乃因桓公母家於陳,詳爲善州籲。
至鄭郊,石碏與陳侯共謀,使右宰醜進食,因殺州籲於濮,而迎桓公弟晉於邢而立之,是爲宣公。
宣公七年,魯弒其君隱公。
九年,宋督弒其君殤公,及孔父。
十年,晉曲沃莊伯弒其君哀侯。
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爲太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