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
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
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
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
诸侯为宾,灌用郁鬯。
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
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
此降尊以就卑也。
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
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
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
而食尝无乐。
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
凡声,阳也。
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
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
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
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
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
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
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束帛加璧,往德也。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
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
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
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
大夫而飨君,非礼也。
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
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
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
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
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
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
诸侯不臣寓公。
故古者寓公不继世。
君之南乡,答阳之义也。
臣之北面,答君也。
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
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答己也。
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
县弧之义也。」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祊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
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
日用甲,用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
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
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唯輤为说于庙门外。
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如于馆死,则其复如于家。
大夫以布为輤而行,至于家而说輤,载以輲车,入自门至于阼阶下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适所殡。
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子之丧,曰:「寡君之适子某死。」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某不禄」;讣于士,亦曰:「某不禄」;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大夫次于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
士次于公馆,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
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
大夫之适子,服大夫之服。
大夫之庶子为大夫,则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与未为大夫者齿。
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
无子,则为之置后。
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屦,缁布冠不蕤。
占者皮弁。
如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
占者朝服。
大夫之丧,既荐马。
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大夫之丧,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
复,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夫人税衣揄狄,狄税素沙。
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
下大夫以襢衣,其余如士。
复西上。
大夫不揄绞,属于池下。
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
无昆弟,则从其昭穆。
虽王父母在,亦然。
妇附于其夫之所附之妃,无妃。
则亦从其昭穆之妃。
妾附于妾祖姑,无妾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妾。
男子附于王父则配;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
公子附于公子。
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
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屦不易。
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殇则练冠。
附于殇,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凡异居,始闻兄弟之丧,唯以哭对,可也。
其始麻,散带绖。
未服麻而奔丧,及主人之未成绖也:疏者,与主人皆成之;亲者,终其麻带绖之日数。
孔子闲居,子夏侍。
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哀乐相生。
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
『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
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
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
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
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齐。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帝命式于九围。
』是汤之德也。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协此四国。
』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故乱益亡。
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诗》云:『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
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
《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子云:「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不同服,示民不嫌也。」以此坊民,民犹得同姓以弑其君。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诗》云:「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故称人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
子云:「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偝;先亡者而后存者,则民可以托。」《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此坊民,民犹偝死而号无告。
子云:「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犯也;下不天上施,则乱也。」故君子信让以莅百姓,则民之报礼重。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
于乎!是惟良显哉。」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高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皇,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
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治兵于朔方。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十万。
元戎轻武,长毂四分,雷辎蔽路,万有三千馀乘。
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
遂凌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兹可谓一劳而久逸。
暂费而永宁也。
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敻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
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
国念明训,士思令谟。
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
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
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
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
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四时】
穹苍苍,天也。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祥】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四气和谓之玉烛。
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
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灾】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岁阳】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岁名】
载,岁也。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月阳】
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
【月名】
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风雨】
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焚轮谓之颓,扶摇谓之猋。
风与火为庉,回风为飘,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
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雾。
雾谓之晦。
螮蝀谓之雩。
螮蝀,虹也。
蜺为挈贰。
弇日为蔽云,疾雷为霆霓,雨霰为霄雪。
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霢霂,久雨谓之淫。
淫谓之霖,济谓之霁。
【星名】
寿星,角亢也。
天根,氐也。
天驷,房也。
大辰,房心尾也。
大火谓之大辰,析木谓之津。
箕斗之间,汉津也。
星纪,斗牵牛也。
玄枵,虚也。
颛顼之虚,虚也。
北陆,虚也。
营室谓之定。
娵觜之口,营室东壁也。
降娄,奎娄也。
大梁,昴也。
西陆,昴也。
浊谓之毕,咮谓之柳。
柳,鹑火也。
北极谓之北辰,何鼓谓之牵牛,明星谓之启明。
彗星为欃枪,奔星为彴约。
【祭名】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
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
是禷、是祃,师祭也。
既伯、既祷,马祭也。
禘,大祭也。
绎,又祭也。
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
【讲武】
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宵田为獠,火田为狩。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
振振阗阗,出为治兵,尚威武也。
入为振旅,反尊卑也。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