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甘,溫,無毒。
忌豬肉。
主治
風溼腿疼,胃部脹滿,氣虛乏力。
可以滋潤肌膚,益顏色,肥健人。
肥人勿服。
慈禧太后最愛吃的“菀豆黃”就是這樣來的。
附方
治療脾胃虛弱飯量較少。
用大豆黃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爲末。
每服一合,飲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體上被打後青腫,用豆黃爲末,水和塗之,效果很好。
甘,溫,無毒。
忌豬肉。
主治
風溼腿疼,胃部脹滿,氣虛乏力。
可以滋潤肌膚,益顏色,肥健人。
肥人勿服。
慈禧太后最愛吃的“菀豆黃”就是這樣來的。
附方
治療脾胃虛弱飯量較少。
用大豆黃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爲末。
每服一合,飲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體上被打後青腫,用豆黃爲末,水和塗之,效果很好。
釋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氣味
(蔥莖白)辛、平;葉溫;根、須、汁並無毒。
主治
感冒同寒。
用蔥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湯服,取汗。
傷寒頭痛。
用連須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服。
風溼身痛。
用生蔥搗爛,加香油幾點,水煎,調川芎、鬱金末各一錢服。
引吐爲好。
動胎。
有蔥白煮濃汁飲下,胎未死即安穩,胎已死即產出。
無效再服。
藥中加川芎亦可。
脫陽危症(大吐大泄之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後小腹腎痛,外陰退縮,冷汗厥逆)。
先以蔥白炒熱熨臍,後以蔥白三、七根搗爛,酒煮灌服,陽氣即回。
突然心痛,牙關緊閉。
用老蔥白五根,去皮須,搗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兩,但得下嚥即可漸愈。
霍亂煩躁。
用蔥白二十根、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蛔蟲引起心痛。
用蔥莖白二寸、鉛粉二錢,搗成丸服下即愈。
蔥能通氣粉能殺蟲。
小便閉脹。
用蔥白三斤,銼細,炒過,分包兩個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氣透即通。
大小便閉。
用蔥白搗爛,調醋封小腹上,同時在封藥處灸七壯。
腫毒尿閉,小便不通。
用蔥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蔥取油,隨時塗腫處。
陰囊腫痛。
用蔥白、乳香搗塗,即時痛止腫消。
又方:煨蔥,加一點鹽,搗成泥,塗腫處。
小便溺血。
用蔥白一把、鬱金一兩,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溫服。
一天服三次。
腸痔有血。
用蔥白三斤煮湯薰洗,立效。
癰疽腫硬。
用米粉四兩、蔥白一兩,同炒黑,研爲末,調醋敷貼,藥幹即換,以腫消爲度。
刀傷瘀血。
用大蔥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搗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膿血即愈。
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藥。
跌打損傷。
用蔥白連葉煨熱,搗爛敷傷處。
藥冷即換。
火焰丹毒。
用生蔥汁敷塗。
喉中腫疼。
氣不通暢,用蔥須陰乾,研爲末。
每用二錢,加膽礬末一錢,和勻。
取二、三分海外僑胞入喉中。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氣味
(蔥莖白)辛、平;葉溫;根、須、汁並無毒。
主治
感冒同寒。
用蔥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湯服,取汗。
傷寒頭痛。
用連須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服。
風溼身痛。
用生蔥搗爛,加香油幾點,水煎,調川芎、鬱金末各一錢服。
引吐爲好。
動胎。
有蔥白煮濃汁飲下,胎未死即安穩,胎已死即產出。
無效再服。
藥中加川芎亦可。
脫陽危症(大吐大泄之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後小腹腎痛,外陰退縮,冷汗厥逆)。
先以蔥白炒熱熨臍,後以蔥白三、七根搗爛,酒煮灌服,陽氣即回。
突然心痛,牙關緊閉。
用老蔥白五根,去皮須,搗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兩,但得下嚥即可漸愈。
霍亂煩躁。
用蔥白二十根、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蛔蟲引起心痛。
用蔥莖白二寸、鉛粉二錢,搗成丸服下即愈。
蔥能通氣粉能殺蟲。
小便閉脹。
用蔥白三斤,銼細,炒過,分包兩個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氣透即通。
大小便閉。
用蔥白搗爛,調醋封小腹上,同時在封藥處灸七壯。
腫毒尿閉,小便不通。
用蔥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蔥取油,隨時塗腫處。
陰囊腫痛。
用蔥白、乳香搗塗,即時痛止腫消。
又方:煨蔥,加一點鹽,搗成泥,塗腫處。
小便溺血。
用蔥白一把、鬱金一兩,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溫服。
一天服三次。
腸痔有血。
用蔥白三斤煮湯薰洗,立效。
癰疽腫硬。
用米粉四兩、蔥白一兩,同炒黑,研爲末,調醋敷貼,藥幹即換,以腫消爲度。
刀傷瘀血。
用大蔥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搗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膿血即愈。
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藥。
跌打損傷。
用蔥白連葉煨熱,搗爛敷傷處。
藥冷即換。
火焰丹毒。
用生蔥汁敷塗。
喉中腫疼。
氣不通暢,用蔥須陰乾,研爲末。
每用二錢,加膽礬末一錢,和勻。
取二、三分海外僑胞入喉中。
釋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赤火丹毒。
用蕓薹葉搗爛敷塗。
天火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
用蕓薹葉搗灄汁。
調大黃、硭硝、生鐵衣等分,塗滄上。
風熱腫毒。
用蕓薹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爲末。
以雞蛋清調和貼上,即可消腫。
無蔓莆,用商陸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戶背等處,累累如赤豆,剝之則汁出)。
用蕓薹葉煮汁服一升,並吃幹熟油菜數頓,少加鹽醋。
病在冬日,則用蕓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
用蕓薹葉搗汁二合,加蜜一合,溫服。
腸風下血。
治方同上。
另方:用蕓薹子(生)、甘草(炙)菜研爲末。
每服二錢,水煎服。
產後血暈。
用蕓薹子、生地黃,等分爲末。
每服三錢,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鈄碗,一起煎至七成,溫服鄧蘇。
熱癤腫毒。
用蕓薹子、狗頭骨,等分爲末,調醋敷塗。
傷損接骨。
用蕓薹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共研爲末,加醋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湯火傷。
用菜子油調蚯蚓屎塗搽。
產後流血過少。
用蕓薹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
每以酒送服二錢,趕下惡物。
風熱牙痛。
用蕓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爲末,吹鼻中。
右側痛,吹左;左側痛,吹右。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赤火丹毒。
用蕓薹葉搗爛敷塗。
天火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
用蕓薹葉搗灄汁。
調大黃、硭硝、生鐵衣等分,塗滄上。
風熱腫毒。
用蕓薹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爲末。
以雞蛋清調和貼上,即可消腫。
無蔓莆,用商陸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戶背等處,累累如赤豆,剝之則汁出)。
用蕓薹葉煮汁服一升,並吃幹熟油菜數頓,少加鹽醋。
病在冬日,則用蕓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
用蕓薹葉搗汁二合,加蜜一合,溫服。
腸風下血。
治方同上。
另方:用蕓薹子(生)、甘草(炙)菜研爲末。
每服二錢,水煎服。
產後血暈。
用蕓薹子、生地黃,等分爲末。
每服三錢,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鈄碗,一起煎至七成,溫服鄧蘇。
熱癤腫毒。
用蕓薹子、狗頭骨,等分爲末,調醋敷塗。
傷損接骨。
用蕓薹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共研爲末,加醋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湯火傷。
用菜子油調蚯蚓屎塗搽。
產後流血過少。
用蕓薹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
每以酒送服二錢,趕下惡物。
風熱牙痛。
用蕓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爲末,吹鼻中。
右側痛,吹左;左側痛,吹右。
釋名
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水氣腫脹。
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薑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
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
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痢疾。
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腸痔下血。
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曬乾,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後研豆爲末。
每服一錢,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牙齒疼痛。
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
一方:加阿青少許。
一方:加花鹹少許。
乳汁不通。
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前疽初作。
用赤小豆末調水敷塗。
肋頰熱腫。
用赤小豆和蜜敷塗,一夜即消。
或加芙蓉葉末更好。
丹毒如火。
用赤小豆末調雞蛋白,隨時敷塗。
小便頻數。
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小兒遺尿。
用小豆葉搗汁服下。
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水氣腫脹。
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薑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
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
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痢疾。
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腸痔下血。
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曬乾,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後研豆爲末。
每服一錢,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牙齒疼痛。
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
一方:加阿青少許。
一方:加花鹹少許。
乳汁不通。
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前疽初作。
用赤小豆末調水敷塗。
肋頰熱腫。
用赤小豆和蜜敷塗,一夜即消。
或加芙蓉葉末更好。
丹毒如火。
用赤小豆末調雞蛋白,隨時敷塗。
小便頻數。
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小兒遺尿。
用小豆葉搗汁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