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黃瓜。
氣味
甘、寒、有小毒。
主治
水病肚脹,四肢浮腫。
用胡瓜一個,破開,連了以醋煮一半至爛,空心服,一次吃完。
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咽喉腫痛。
用老黃瓜一個,去子,填滿硭硝,陰乾爲末。
每取少許吹喉內。
火眼赤痛。
用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填滿硭硝,懸掛陰涼處,等硝透出來後,刮下收存。
點眼,甚效。
釋名
白菜。
按陸佃埤雅雲: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鬆之操,故名菘。
今謂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氣味
(莖、葉)甘、溫、無毒。
(子)甘、平、無毒。
主治
(莖葉)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消食下氣,治瘴氣,止熱氣嗽。
冬汁尤傳佳。
和中,利大小便。
(子)作油,塗頭長髮,塗刀劍不鈍。
釋名
蘆萉、蘿蔔、紫花菘、溫菘、土酥。
氣味
溫、無毒。
(根)辛、甘,(葉)辛、苦。
主治
反胃。
用蜂蜜煎蘿蔔細細嚼咽。
肺痿咳血。
用蘿蔔和羊肉或鯽魚煮熟,頻食,有效。
鼻血不止。
用蘿蔔搗汁半碗,加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入鼻中。
或先將酒煎開,加蘿蔔再煎,飲服。
禁口蜊。
用蘿蔔搗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
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視晚用米湯送服阿膠丸百粒。
如無蘿蔔,以子加水搗汁亦可。
又方:加枯礬七分同煎。
又方:只用蘿蔔菜煎湯,每且飲服。
又方:用蘿蔔片不拘新舊,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換。
如想進食,可喝一點肉粥。
大腸便血。
用大蘿蔔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爲末。
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沙石諸淋,疼不可忍。
用蘿蔔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幹數次,不可過焦,細嚼後,鹽湯送下。
王碼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遍體浮腫。
用蘿蔔、浮麥等分,泡湯飲服。
偏正頭痛。
用生蘿蔔汁一小杯,令病人犯臥,隨頭痛的左右側注入鼻中,有特效。
滿口爛瘡。
用蘿蔔自然汁頻頻漱口,吐去涎汁。
甚效。
湯火傷。
用生蘿蔔搗汁敷塗。
久嗽痰喘。
用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爲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麻子在。
每服三、五丸,時時噙咽。
便祕。
用蘿蔔炒一合,加水搗爛,和皂莢末二錢服,即通。
牙齒疼痛。
有蘿蔔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調勻,左側痛點右鼻,右側痛點左鼻。
瘡疹不出。
用蘿蔔子生研爲末,米湯送服二錢。
釋名
蕺菜、魚腥草。
氣味
(葉)辛、微溫、有小毒。
主治
背瘡熱腫。
用蕺菜搗汁塗,留孔以泄熱毒。
痔瘡腫痛。
用魚腥草一把,煎湯薰洗。
洗後,以魚腥草包敷患處。
疔瘡作痛。
用魚腥草搗爛敷上。
初敷一段時間,會感覺疼痛,須忍住,不可去藥。
痛後一、二日即愈。
小兒脫肛。
先以朴硝水洗過患處,然後把魚腥草搗如泥,放芭蕉葉上,令病孩坐藥,脫肛自入。
蟲牙痛。
用魚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搗勻,加泥少許,和成小丸,如豆大。
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時,不能同時塞兩耳,須輪流換塞,否則有損聽覺。
蛇蟲咬傷。
用魚腥草、皺面草、槐樹葉、草決明,一起搗爛敷塗。
附方
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用,是治癰腫的要藥。
近年臨牀上又用它來治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等疾患,頗有療效。
氣味
(萁、根)甘、寒、滑、無毒。
主治
去暴熱,利水道。
用根燒灰油調,可治蛇蟲傷。
釋名
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釋名
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氣味
(實)甘、微酸、寒、無毒。
主治
消渴。
用梨搗取汁,加蜜水同熬,收存瓶中。
每次以熱水或冷水調服,直至病癒。
咳嗽。
用好梨去核,搗汁一碗,放入椒四十粒,煎開,去渣,加黑餳一兩,待化勻後,細細含咽。
又方:用梨一個,刺五十孔。
每也放椒一粒,裹一層面在灰火內煨熟,冷定後去椒食梨。
痰喘氣急。
用梨挖空。
裝入小黑豆填滿,留蓋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搗成餅。
每日食適量,甚效。
赤目弩肉。
取好梨一個,搗取汁,以棉裹黃連片一錢浸嗔中,犯臥點汁入眼。
反胃,藥物不下。
用大雪梨一個以丁香十五粒刺入。
包溼紙幾層,煨熟吃下。
蠼螋尿瘡。
用梨葉汗敷塗,藥幹即換。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瘧疾寒熱(脾胃聚痰,發爲寒熱)。
和生薑四兩,搗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
發病日五更飲服即可止瘧,未止再服。
寒熱痰嗽。
初起時燒姜一塊含咽。
霍亂轉筋,入腹欲死。
用生薑三兩,搗爛,加酒一升煮取三兩,沸後服,同時以姜搗爛貼痛處。
胸脅滿痛(心胸、脅下,硬痛脹滿)。
用閏姜一斤,搗渣留汁,把渣炒熱,包布中熨痛處。
渣冷則加汁再次炒熱,繼續推熨。
大便不通。
把生薑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條,塗鹽插入肛門內即可通便。
溼熱發黃。
肜生薑隨時擦身,加茵陳蒿擦,更好。
滿口爛瘡。
用生薑自然汁頻頻漱吐。
或用生薑研末搽瘡亦可。
牙齒疼痛。
用老生薑瓦焙,加枯礬末擦痛處。
中藥毒。
用生薑汁可解。
刀斧傷。
用生薑嚼爛敷傷處。
閃扭手足。
用生薑、蔥白搗爛後和麪炒熱敷患處。
跌打損傷。
用薑汁和酒調生面敷貼。
腋下狐臭。
用薑汁塗搽,可斷根。
赤白癜風。
用生薑頻擦。
兩耳凍瘡。
用生薑自然汁熬膏塗搽。
諸毒痔漏,久不結痂。
用生薑連皮切成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
釋名
馬莧、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
氣味
酸、寒、無毒。
主治
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用馬齒莧和少量粳米、醬汁煮食。
產後虛汗。
用馬齒莧研汁三全服。
如無新鮮者,以幹者煮汁亦可。
產後血痢,小便不愛,臍腹疼痛。
用生馬齒莧菜搗汁三合,煎開,加蜜一合調服。
肛門腫痛。
用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薰洗。
一天二次,有效。
赤白逅眄。
用馬齒莧搗汁三合,倒入溫熱一兩枚雞蛋白中,乘微溫一次服下。
一般服兩次見效。
腹中白蟲。
用馬齒莧煮水一碗,和鹽醋空腹吃下。
不久有白蟲排出。
風齒腫痛。
用馬齒莧一把,嚼汁浸患處,腫即消退。
耳內外惡瘡。
用黃櫱半兩、幹馬齒莧一兩,共研爲末敷塗。
小兒臍瘡。
用馬齒莧燒過,研末敷塗。
疔瘡腫毒。
有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共研爲末,加雞蛋白調勻敷塗。
積年惡瘡。
用馬齒莧搗爛封住,或取汗煎濃敷塗。
附方
馬齒莧所主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腫之功,但現在本品已成爲治菌痢的要藥。
近年來,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病。
此外本品還有利尿的作用。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