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青楊、蒲柳、蒲楊、蒲多,多柳、蕉苻。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赤白痢。
用水楊枝葉搗汁一升服。
一天服兩次。
痘毒不發,用水楊枝葉五斤,煎湯溫浴,水冷換熱,痘瘡逐漸行漿貫滿。
如不滿,可多浴幾次,力弱者,只洗頭面手足。
內服助氣血藥,效果好。
刀傷成瘡。
用水楊木白皮焙乾,搗碎爲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時用末敷瘡上。
乳癰。
用水楊根生搗,貼瘡幾次即愈。
釋名
白膠香。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吐血、鼻血。
用白膠香、蛤粉,等分爲末,薑汁調服。
吐血、咯血。
用白膠香、銅青各一錢,研爲末,放入幹柿內,紙包煨熟吃下。
又方:用白膠香(切片,炙黃)一兩、新棉一兩,燒灰爲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便癰膿血。
用白膠香一兩,研爲末,加麝香、輕粉少許,摻敷患處。
瘰癧軟癤。
用白膠香一兩,化開,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攪勻,成膏後攤貼患處。
瘡不收口。
用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調塗。
惡瘡。
用白膠香、松香各一兩,加麻油、黃蠟各二錢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調勻,攤貼患處。
此方名“水沉金絲膏”。
小兒疥癬。
用白膠香、黃櫱、輕粉,等分爲末,加羊骨髓調勻敷塗。
大便不通。
用白膠香如半棗大一塊、鼠糞兩枚,共研勻,加水調成挺子,納入肛內,過一會即可通便。
附方
白膠香是楓香樹的樹脂,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
趙學敏在〈本草納目拾遺〉一書中,增加了楓香樹的一項藥用部分,即它的乾燥的成熟果實,藥名“路路通”,味苦、性平、微澀,能通經利水,除溼熱痹痛,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腰痛等症(但陰虛內、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釋名
訶子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下氣消食。
用訶子一枚,研爲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開幾次後下藥,再煎開幾次,加鹽少許飲服。
又方:夜含訶子一個,天明時嚼咽。
又方:用訶子三枚,包溼紙中煨熟。
去核細嚼,牛乳送下。
久咳。
用生訶子一枚,含口內咽汗。
咳止後,口味很差,不想吃東西,可煎檳榔湯一碗服下,立即開味。
嘔逆不食。
用訶子皮二兩,炒過,研爲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開水送下。
小兒風疾閉,語音不郵,氣促喘悶啤足動搖。
用訶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
此方名“二聖散”。
氣痢水瀉。
用訶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爲末,一次服完,稀飯送下。
加飯調藥末和成丸子服亦可。
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
又方:用訶子、陳桔皮、厚朴各三兩,搗碎,篩過,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開水送下。
赤白痢。
用訶子十二個,六個生用,六個煨熟,去核焙乾,研爲末。
赤痢用生甘草湯下,白痢用炙甘草湯下。
不止,再服藥。
男子下疳。
用大訶子燒灰,加入麝香少許,先以淘米水洗患處再搽藥,或以荊芥、黃櫱、甘草、馬鞭草、蔥白煎湯洗亦可。
附方
訶稱勒(訶子0)是成熟的果實。
未成熟的果實,即通稱的藏青果,亦名西藏橄欖,有利咽、開音的作用,可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
釋名
白桐、黃桐、泡桐、椅桐、榮桐。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手足浮腫。
用桐葉煮汁浸泡,同時飲汁少許。
汁中加小豆更好。
癰疽發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
用桐葉在醋中蒸過貼患處。
退熱止痛。
逐漸生肉收口,極效
頭髮脫落。
用桐葉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開五、六次,去渣,每日洗頭部,則發漸長。
4、
跌打損傷。
用桐樹皮(去青留白),醋炒,搗爛敷塗。
眼睛發花,眼前似有禽蟲飛走。
用桐花、酸棗仁、元肯粉、羌活各一兩,共研爲末,每服二錢,水煎,連滓服下。
一天服三次。
釋名
紫藤香、雞骨香。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刀傷出血。
用降真香、五倍子、銅花,等分爲末,敷傷處。
癰疽惡毒。
用降真香末、楓乳香等分,團成丸子,薰患處。
附方
降真香,現亦省稱“降香”,臨牀上與丹蔘配合,用以治療因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
釋名
兜婁婆香。
氣味
(根)苦、澀、平、無毒。
主治
頭癤腫毒。
碾末,麻脂調塗,七日腐落。
釋名
片腦、羯婆羅香。
膏名婆律香(按:即現在通稱的冰片)。
氣味
辛、苦、微寒、無毒。
主治
目翳。
用龍腦末一兩,每天點眼三至五次。
風熱上攻頭目。
用龍腦末半兩、南蓬砂一兩,頻繁兩鼻孔中。
頭腦疼痛。
用龍腦香一錢,捲紙中作成捻子,燒煙燻鼻,吐出痰涎好愈。
風熱喉痹。
用燈心一錢、黃櫱五分,並燒存性,白礬七分(煅過)、龍腦香三分,共研爲末。
每服一、二分,吹入喉中患處,有奇效。
中風牙閉。
用龍腦香、天南星,等分爲還想,每服二、三分,擦牙二、三十遍,口即可開。
牙齒疼痛。
用龍腦香、硃砂不各少許擦牙,痛即止。
內外痔瘡。
用龍腦香一、二分,加蔥汁化勻塗搽。
釋名
櫸柳、換柳。
氣味
苦、大寒、無毒。
主治
通身水腫。
用櫸樹皮煮汁每日飲服。
毒氣攻腹,手足腫痛。
用櫸樹皮和槲樹皮煮汁。
濃哪飴糖狀,另以樺皮煮濃汁調勻飲服。
雙目發紅。
用櫸皮去粗皮,切取二兩,古錢七個,同放水一升半中,煎取七合,去渣,乘熱洗眼,一天兩次。
釋名
思仲、思仙、木棉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腎虛腰痛。
用杜仲去皮,炙黃,取一大斤,分作十劑。
每夜用一劑,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腎三、四片,煮開幾次,加上椒鹽作羹,空心一次服下。
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莖,或五味子半斤亦可。
風冷傷腎,腰背虛痛。
用杜仲一斤,切細,炒過,放酒二程式中浸十日。
每日服三合。
又方:用杜仲研爲末,每日清晨以溫酒送服二錢。
病後虛汗及日中流汗。
用杜仲、牡蠣,等分爲末,臥時以水送服五小匙。
不止,再服。
產後諸疾及胎體不安。
有杜仲去皮,瓦上焙乾,搗爲末,煮棗肉調末爲丸,如彈子在。
每服一丸,糯米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
附方
杜仲的功有得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其特長是治腎虛腰痛。
近時臨牀上認爲本品還有降血壓的作用。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