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臭橘。
氣味
(葉)辛、溫、無毒。
主治
下痢膿血後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爲末,每服二錢,茶調下)又治喉瘻,消腫導毒。
附方
近年亦用枸橘葉治反胃、嘔吐、乳部結核等症。
枸橘的果實,洗淨、曬乾,切成片,可治胃脘脹滿,消化不良、便祕、乳部結核和疝氣等症。
臭橘。
氣味
(葉)辛、溫、無毒。
主治
下痢膿血後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爲末,每服二錢,茶調下)又治喉瘻,消腫導毒。
附方
近年亦用枸橘葉治反胃、嘔吐、乳部結核等症。
枸橘的果實,洗淨、曬乾,切成片,可治胃脘脹滿,消化不良、便祕、乳部結核和疝氣等症。
釋名
蘇木。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產後血暈。
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產後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
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蔘末一兩服下。
極效。
破傷風。
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
此方名“獨聖散”。
腳氣腫痛。
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加定粉少許,水煎,先薰後洗。
偏墜腫痛。
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刀傷指斷。
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
幾天後斷處即接合。
蘇木。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產後血暈。
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產後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
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蔘末一兩服下。
極效。
破傷風。
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
此方名“獨聖散”。
腳氣腫痛。
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加定粉少許,水煎,先薰後洗。
偏墜腫痛。
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刀傷指斷。
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
幾天後斷處即接合。
釋名
並櫚、棕樹、唐棕、唐棕櫚、山棕
氣味
筍及子花(按:即棕櫚的果實):苦、澀、平、無毒。
有人認爲有毒。
皮(按:即乾燥的葉鞘纖維):苦、澀、平、無毒。
主治
筍及子花:澀腸止瀉、、崩中帶下。
皮:
鼻血不止。
用棕櫚燒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內。
血崩不止。
有棕櫚皮營業稅存性,空心服三錢,淡酒送上。
敵國淋不止。
用棕櫚皮半燒半炒,研爲末。
每服二錢。
屙血。
作棕櫚皮半斤、橋樓一個,共燒成灰。
每服二錢,米湯調下。
瀉痢。
用棕櫚皮燒存性。
研爲末,水送服一匙。
小便不通。
用棕櫚皮燒存性,水酒送服二錢即通。
並櫚、棕樹、唐棕、唐棕櫚、山棕
氣味
筍及子花(按:即棕櫚的果實):苦、澀、平、無毒。
有人認爲有毒。
皮(按:即乾燥的葉鞘纖維):苦、澀、平、無毒。
主治
筍及子花:澀腸止瀉、、崩中帶下。
皮:
鼻血不止。
用棕櫚燒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內。
血崩不止。
有棕櫚皮營業稅存性,空心服三錢,淡酒送上。
敵國淋不止。
用棕櫚皮半燒半炒,研爲末。
每服二錢。
屙血。
作棕櫚皮半斤、橋樓一個,共燒成灰。
每服二錢,米湯調下。
瀉痢。
用棕櫚皮燒存性。
研爲末,水送服一匙。
小便不通。
用棕櫚皮燒存性,水酒送服二錢即通。
釋名
赤檉、赤楊、河柳、雨師、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
氣味
(木)甘、鹹、溫、無毒。
主治
腹中痞積。
用檉構枝煎湯,露一夜。
五更時空心飲幾次。
痞漸消去。
各種風疾。
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加荊芥半斤,以水五升,煮成二升,澄清後,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隔水煮過。
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解酒毒。
用檉柳枝曬乾,研爲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赤檉、赤楊、河柳、雨師、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
氣味
(木)甘、鹹、溫、無毒。
主治
腹中痞積。
用檉構枝煎湯,露一夜。
五更時空心飲幾次。
痞漸消去。
各種風疾。
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加荊芥半斤,以水五升,煮成二升,澄清後,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隔水煮過。
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解酒毒。
用檉柳枝曬乾,研爲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釋名
血竭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白虎風(兩膝熱腫)。
用騏竭、硫磺末各一兩,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新久腳氣。
用騏竭、乳香,等分爲還想,取木瓜一個,挖一孔,放入藥末,再用麪包瓜,在砂鍋中煮爛,連面搗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送服,忌生冷。
慢驚風。
用騏竭末半兩、乳香二錢半,同搗勻,煎熔爲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夏月則用人蔘湯)。
鼻血不止。
用騏竭、蒲黃,等分爲末,吹入鼻內。
血痔竭研不敷塗。
刀傷出血,治方同上。
產後血暈(昏不識人或說胡話)。
用騏竭一兩,研爲末。
每服二錢,溫酒送上。
瘡口不收。
用騏末二、三分,麝香少許,大棗(燒灰)半錢,共研爲末唾液調勻塗患處。
臁瘡不愈。
用騏竭敷塗。
血竭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白虎風(兩膝熱腫)。
用騏竭、硫磺末各一兩,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新久腳氣。
用騏竭、乳香,等分爲還想,取木瓜一個,挖一孔,放入藥末,再用麪包瓜,在砂鍋中煮爛,連面搗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送服,忌生冷。
慢驚風。
用騏竭末半兩、乳香二錢半,同搗勻,煎熔爲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夏月則用人蔘湯)。
鼻血不止。
用騏竭、蒲黃,等分爲末,吹入鼻內。
血痔竭研不敷塗。
刀傷出血,治方同上。
產後血暈(昏不識人或說胡話)。
用騏竭一兩,研爲末。
每服二錢,溫酒送上。
瘡口不收。
用騏末二、三分,麝香少許,大棗(燒灰)半錢,共研爲末唾液調勻塗患處。
臁瘡不愈。
用騏竭敷塗。
釋名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氣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癰腫初起。
用桐油燈,放入竹筒內,煙燻患處,出黃水即消。
臁瘡。
用胡粉煅過,研細,調桐油作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腳肚癩瘡。
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數次即愈。
酒要不得赤鼻。
用桐油調黃丹、雄黃塗搽。
凍瘡裂痛。
用桐油一碗、發一綹,熬化。
收存瓶中。
行色溫水洗患處令軟,然後搽藥。
解砒石毒。
用桐油灌下,得吐即解。
虎子桐、荏桐、油桐。
氣味
(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
主治
癰腫初起。
用桐油燈,放入竹筒內,煙燻患處,出黃水即消。
臁瘡。
用胡粉煅過,研細,調桐油作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腳肚癩瘡。
用桐油、人乳,等分敷搽,數次即愈。
酒要不得赤鼻。
用桐油調黃丹、雄黃塗搽。
凍瘡裂痛。
用桐油一碗、發一綹,熬化。
收存瓶中。
行色溫水洗患處令軟,然後搽藥。
解砒石毒。
用桐油灌下,得吐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