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南天燭、南燭草木、男續、當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烏飯草、墨飯草、楊桐。
赤者名文燭。
氣味
(枝葉)苦、平、無毒。
(子)酸、甘、平、無毒。
主治
枝葉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
子亦強筋益氣,固精駐顏。
附方
南燭亦南天燭,但與南天竺爲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
前者屬杜鵑花科,後者屬小櫱科。
兩者的功用也不同。
南燭子主要是強精氣。
益腎陰,而天竺子則在於止咳。
過去有人把南燭子當作天竺子使用,這錯誤的,應該加以糾正。
南天燭、南燭草木、男續、當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烏飯草、墨飯草、楊桐。
赤者名文燭。
氣味
(枝葉)苦、平、無毒。
(子)酸、甘、平、無毒。
主治
枝葉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
子亦強筋益氣,固精駐顏。
附方
南燭亦南天燭,但與南天竺爲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
前者屬杜鵑花科,後者屬小櫱科。
兩者的功用也不同。
南燭子主要是強精氣。
益腎陰,而天竺子則在於止咳。
過去有人把南燭子當作天竺子使用,這錯誤的,應該加以糾正。
釋名
紫珠。
皮名肉紅、內消。
氣味
(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癰疽發背,腫毒流注。
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朮一兩、木蠟(炒)一兩,共研爲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煮,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藥中再加乳香。
鶴膝風。
用紫荊皮,水煎。
飯前服。
痔瘡腫痛。
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產後諸淋。
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紫珠。
皮名肉紅、內消。
氣味
(木、皮)苦、平、無毒。
主治
癰疽發背,腫毒流注。
用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朮一兩、木蠟(炒)一兩,共研爲末,用蔥湯調熱敷塗患處,瘡不甚熱煮,用酒調敷;痛得厲害或筋不能伸,藥中再加乳香。
鶴膝風。
用紫荊皮,水煎。
飯前服。
痔瘡腫痛。
用紫荊皮、水煎,飯前服。
產後諸淋。
用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
釋名
地烏桃。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傷寒口渴。
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
每服七合。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豬苓湯”。
通身腫滿,小便不利。
用豬苓五兩,研爲還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妊娠腫渴(鄶、腹皆腫,小便不利)。
治方同上。
附方
豬苓是真菌類多孔菌科植物豬苓菌的菌核,常寄生於楓樹、柞樹、樺樹、椴樹等的樹幹或根部。
李時珍說“豬苓淡滲透.....利不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
地烏桃。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傷寒口渴。
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
每服七合。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豬苓湯”。
通身腫滿,小便不利。
用豬苓五兩,研爲還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妊娠腫渴(鄶、腹皆腫,小便不利)。
治方同上。
附方
豬苓是真菌類多孔菌科植物豬苓菌的菌核,常寄生於楓樹、柞樹、樺樹、椴樹等的樹幹或根部。
李時珍說“豬苓淡滲透.....利不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
氣味
甘、微溫、無毒。
主治
赤白痢(腹痛難忍,裏急後重)。
用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熔化,加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
極效。
此方名“仲景調氣飲”。
熱痢及婦女產後下痢。
用蠟兩個子大小、職權膠二錢、當歸二錢半、黃連三錢、黃櫱二錢、陳米半升,先用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藥,煎至一杯,溫服。
有特效。
此方名“千金膠蠟湯”。
肺虛咳嗽(體倦肌瘦,發熱減食)。
用黃蠟(熔濾令淨,漿水煮過)八兩、化作一百二十丸,以蛤粉四兩爲衣。
每服一丸,加胡桃半個,細嚼。
溫水送下。
服藥後靜臥一段時間,閉口不語。
一天二次。
此方名“立效丸”。
肝虛雀目。
用黃蠟不限量,熔成汁,加蛤粉適量調勻。
每次用刀子切下二錢,夾進破開的二兩豬肝中,麻繩捆定,煮熟。
乘熱薰眼。
待水轉溫。
取肝吃下。
每日二次,直至病癒。
其效極驗。
腳上凍瘡。
濃煎黃蠟塗搽。
湯火傷瘡,紅腫成膿。
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渣,加黃蠟一兩攪化,放冷後攤布上貼高分子,極效。
呃逆不止。
用黃蠟燒煙燻二、三次即止。
各種瘡毒(臁瘡、刀傷、湯火等瘡)。
用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收存瓶中,備用。
甘、微溫、無毒。
主治
赤白痢(腹痛難忍,裏急後重)。
用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熔化,加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
極效。
此方名“仲景調氣飲”。
熱痢及婦女產後下痢。
用蠟兩個子大小、職權膠二錢、當歸二錢半、黃連三錢、黃櫱二錢、陳米半升,先用水三升,煮米至一升,去米入藥,煎至一杯,溫服。
有特效。
此方名“千金膠蠟湯”。
肺虛咳嗽(體倦肌瘦,發熱減食)。
用黃蠟(熔濾令淨,漿水煮過)八兩、化作一百二十丸,以蛤粉四兩爲衣。
每服一丸,加胡桃半個,細嚼。
溫水送下。
服藥後靜臥一段時間,閉口不語。
一天二次。
此方名“立效丸”。
肝虛雀目。
用黃蠟不限量,熔成汁,加蛤粉適量調勻。
每次用刀子切下二錢,夾進破開的二兩豬肝中,麻繩捆定,煮熟。
乘熱薰眼。
待水轉溫。
取肝吃下。
每日二次,直至病癒。
其效極驗。
腳上凍瘡。
濃煎黃蠟塗搽。
湯火傷瘡,紅腫成膿。
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渣,加黃蠟一兩攪化,放冷後攤布上貼高分子,極效。
呃逆不止。
用黃蠟燒煙燻二、三次即止。
各種瘡毒(臁瘡、刀傷、湯火等瘡)。
用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收存瓶中,備用。
釋名
人龍。
氣味
大寒。
主治
多年風眼。
用蛔蟲五條,曬乾,研爲末,加膩粉一錢、石膽半錢,共研爲末點眼。
每日二、三次。
一切冷瘻。
和人吐蛔蟲燒灰塗搽。
塗前以甘草湯洗淨患處。
小兒赤眼(胎赤眼或風赤眼)。
用小兒吐出的蛔蟲二長,裝磁盒中,紙封好,埋溼地內。
過五天取出,收存汁水。
每日以箸蘸汁點眼。
此方名“玉箸煎”。
人龍。
氣味
大寒。
主治
多年風眼。
用蛔蟲五條,曬乾,研爲末,加膩粉一錢、石膽半錢,共研爲末點眼。
每日二、三次。
一切冷瘻。
和人吐蛔蟲燒灰塗搽。
塗前以甘草湯洗淨患處。
小兒赤眼(胎赤眼或風赤眼)。
用小兒吐出的蛔蟲二長,裝磁盒中,紙封好,埋溼地內。
過五天取出,收存汁水。
每日以箸蘸汁點眼。
此方名“玉箸煎”。
釋名
烏梢蛇、黑花蛇。
氣味
(肉)甘、平、無毒。
主治
大麻風。
用烏蛇三條蒸熟。
取肉焙乾,研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米粒大。
以此喂烏雞,待食盡即殺雞烹熟。
取雞肉焙乾,研爲末。
每服一錢,酒送下。
或加蒸餅用丸服亦可。
吃過三、五隻烏雞,媽即愈。
又方:捕大烏蛇一條,打死,待爛後,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
取米曬乾,喂白雞一隻(令雞先餓一日)。
等到羽毛脫落,即殺雞煮吃,冊時適量飲酒,雞吃盡後,再用熱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
紫白癜風。
用烏蛇肉(酒炙)六兩,枳殼(麩炒)、牛膝、天麻各二兩,熟地典四兩、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風、桂心各二兩,各銼在細片,裝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
每次溫服一小確定。
忌雞鵝鱝從及發物。
嬰兒撮口,不能吸乳。
用烏蛇(酒浸過,去皮、骨,炙幹)半兩、麝香一分,共研爲末。
每用半分,以荊芥湯灌下。
破傷中風(項強,身直)。
用白花蛇、烏蛇,各取後端二寸,酒洗潤,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條,共炙爲末。
每服在錢,溫酒調下。
此方名“定命散”。
木舌脹塞。
用蛇膽一枚,焙乾,研爲末,敷舌上。
有涎即葉去。
烏梢蛇、黑花蛇。
氣味
(肉)甘、平、無毒。
主治
大麻風。
用烏蛇三條蒸熟。
取肉焙乾,研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米粒大。
以此喂烏雞,待食盡即殺雞烹熟。
取雞肉焙乾,研爲末。
每服一錢,酒送下。
或加蒸餅用丸服亦可。
吃過三、五隻烏雞,媽即愈。
又方:捕大烏蛇一條,打死,待爛後,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
取米曬乾,喂白雞一隻(令雞先餓一日)。
等到羽毛脫落,即殺雞煮吃,冊時適量飲酒,雞吃盡後,再用熱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
紫白癜風。
用烏蛇肉(酒炙)六兩,枳殼(麩炒)、牛膝、天麻各二兩,熟地典四兩、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風、桂心各二兩,各銼在細片,裝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
每次溫服一小確定。
忌雞鵝鱝從及發物。
嬰兒撮口,不能吸乳。
用烏蛇(酒浸過,去皮、骨,炙幹)半兩、麝香一分,共研爲末。
每用半分,以荊芥湯灌下。
破傷中風(項強,身直)。
用白花蛇、烏蛇,各取後端二寸,酒洗潤,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條,共炙爲末。
每服在錢,溫酒調下。
此方名“定命散”。
木舌脹塞。
用蛇膽一枚,焙乾,研爲末,敷舌上。
有涎即葉去。
釋名
螺螄。
爛殼名鬼眼睛。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黃疸、酒疸。
用不螺螄養去泥土。
每天煮食飲汁,有效。
黃疸吐血(病後,身、面皆黃,吐血很我,諸藥不效)。
用螺螄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稱明時,取汁水取二、三次。
血止即愈。
五淋白濁。
用螺螄一碗,連殼炒熱,加白酒三碗,煮成一碗,挑螺肉吃,即以所煮酒關定。
數次即效。
小兒脫肛。
用螺螄二、三升,鋪在桶內,令小兒坐上,不久即愈。
痘疹目翳。
常吃水煮螺螄,有效。
突然咳嗽。
用螺螄殼搗爲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溼痰心痛。
用白螺螄殼洗淨,燒存性,研爲末,酒送服一匙。
立止。
膈氣疼痛。
用陳白螺螄燒過,研細,每服殘,酒送下。
甚效。
龜頭生瘡。
用年久螺螄燒灰敷塗。
湯火傷瘡。
用多年乾白螺螄殼煅過。
研爲末,調油敷搽。
瘰癧已破。
用土牆上白螺螄殼爲末,每日敷患處。
痘瘡不收。
用螺螄殼洗淨,煅過,研爲末,敷瘡上。
小兒哮疾。
用南牆上年久螺螄爲末,下午加水調好,晚飯時吞服。
小兒軟癤。
用牆上螺螄殼燒灰,加倒掛塵等分,調油塗搽。
螺螄。
爛殼名鬼眼睛。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黃疸、酒疸。
用不螺螄養去泥土。
每天煮食飲汁,有效。
黃疸吐血(病後,身、面皆黃,吐血很我,諸藥不效)。
用螺螄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稱明時,取汁水取二、三次。
血止即愈。
五淋白濁。
用螺螄一碗,連殼炒熱,加白酒三碗,煮成一碗,挑螺肉吃,即以所煮酒關定。
數次即效。
小兒脫肛。
用螺螄二、三升,鋪在桶內,令小兒坐上,不久即愈。
痘疹目翳。
常吃水煮螺螄,有效。
突然咳嗽。
用螺螄殼搗爲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溼痰心痛。
用白螺螄殼洗淨,燒存性,研爲末,酒送服一匙。
立止。
膈氣疼痛。
用陳白螺螄燒過,研細,每服殘,酒送下。
甚效。
龜頭生瘡。
用年久螺螄燒灰敷塗。
湯火傷瘡。
用多年乾白螺螄殼煅過。
研爲末,調油敷搽。
瘰癧已破。
用土牆上白螺螄殼爲末,每日敷患處。
痘瘡不收。
用螺螄殼洗淨,煅過,研爲末,敷瘡上。
小兒哮疾。
用南牆上年久螺螄爲末,下午加水調好,晚飯時吞服。
小兒軟癤。
用牆上螺螄殼燒灰,加倒掛塵等分,調油塗搽。
釋名
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風使、木骨、金鹽、豺漆,豺節。
氣味
(根皮、莖)溫、辛、無毒。
主治
風溼痿痹。
用五加皮、地榆(颳去粗皮)各一斤,裝袋內,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壇封固,安大鍋內水煮,壇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壇取出。
等火毒出過,取藥渣曬乾,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藥酒送下,臨臥時再服一次。
此方能去風溼、壯筋骨、順氣化痰、添精補髓,功難盡述。
虛勞不足。
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頭號。
其中,以四鬥浸曲一斗,以三鬥拌飯,照常法釀酒,熟後常取飲服。
腳氣腫溼,骨節、皮膚疼痛。
用五加止四兩,浸酒中,遠志(去心)四兩,亦浸酒中。
幾日後,取藥曬乾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此方名“五加皮丸”。
小兒行遲(三歲小兒還不會走路)。
用五加皮五錢,牛膝,木瓜各二錢半,共研爲末。
每服五分,米湯加幾滴酒調服。
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風使、木骨、金鹽、豺漆,豺節。
氣味
(根皮、莖)溫、辛、無毒。
主治
風溼痿痹。
用五加皮、地榆(颳去粗皮)各一斤,裝袋內,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壇封固,安大鍋內水煮,壇上放米一合,米熟即把壇取出。
等火毒出過,取藥渣曬乾,做成丸子,每日清晨服五十丸,藥酒送下,臨臥時再服一次。
此方能去風溼、壯筋骨、順氣化痰、添精補髓,功難盡述。
虛勞不足。
用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加水一石五斗,煮成七頭號。
其中,以四鬥浸曲一斗,以三鬥拌飯,照常法釀酒,熟後常取飲服。
腳氣腫溼,骨節、皮膚疼痛。
用五加止四兩,浸酒中,遠志(去心)四兩,亦浸酒中。
幾日後,取藥曬乾爲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此方名“五加皮丸”。
小兒行遲(三歲小兒還不會走路)。
用五加皮五錢,牛膝,木瓜各二錢半,共研爲末。
每服五分,米湯加幾滴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