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
鹳不如鸠,古记之矣。
作《拙效传》。
”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余仆也。
掀鼻削面,蓝眼虬须,色若绣铁。
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时年已四十余。
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
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
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冬伛偻突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
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
冬甚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
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
少役于伯修。
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
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
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
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
”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
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
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如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
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
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
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
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
鹳不如鸠,古记之矣。
作《拙效传》。
”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余仆也。
掀鼻削面,蓝眼虬须,色若绣铁。
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时年已四十余。
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
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
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冬伛偻突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
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
冬甚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
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
少役于伯修。
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
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
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
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
”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
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
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如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
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
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
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
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
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
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
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不若也。
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
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
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
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
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
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
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
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
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
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
”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
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
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不若也。
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
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
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
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
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
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
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
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
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
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
”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
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
庵之东南又若干步,林樾苍润空翠,沉沉扑人,阴飔一动,虽当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挟纩意,君复为构“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濂家青萝山之阳,山西老松如戟,度与君所居无大相远。
第兵燹之余,峦光水色,颇失故态,栖栖于道路中,未尝不慨然兴怀。
君何时归,濂当持石鼎相随,采黄精、茯苓,烹之于洞云间,亦一乐也。
不知君能余从否乎?虽然,匡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
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
庵之东南又若干步,林樾苍润空翠,沉沉扑人,阴飔一动,虽当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挟纩意,君复为构“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濂家青萝山之阳,山西老松如戟,度与君所居无大相远。
第兵燹之余,峦光水色,颇失故态,栖栖于道路中,未尝不慨然兴怀。
君何时归,濂当持石鼎相随,采黄精、茯苓,烹之于洞云间,亦一乐也。
不知君能余从否乎?虽然,匡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
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辽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岩。
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
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辽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岩。
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
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
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
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
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
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
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
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
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
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
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
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
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环视四体,叹曰:“
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
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
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
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
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
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
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
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
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
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
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
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环视四体,叹曰:“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
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
大姓许氏,世居其下。
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
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
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
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
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
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
过者为之弹指咏慨。
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
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为寿。
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
兵兴以来,有一偾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
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
酒同酣,相与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师师;凤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风吹翠兮实累累;邈千载兮动遐思。
歌已而退寿陵。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向者仲孕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
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
而于暇日,恰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
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
是则斯亭之重构。
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称之。
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
大姓许氏,世居其下。
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
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
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
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
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
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
过者为之弹指咏慨。
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
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为寿。
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
兵兴以来,有一偾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
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
酒同酣,相与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师师;凤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风吹翠兮实累累;邈千载兮动遐思。
歌已而退寿陵。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向者仲孕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
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
而于暇日,恰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
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
是则斯亭之重构。
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称之。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
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
”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
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
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
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
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
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
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
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
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鼋龟醯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各遂其性而已。
鸭之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
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讧诈,亦为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
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
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
”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
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
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
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
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
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
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
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
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鼋龟醯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各遂其性而已。
鸭之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
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讧诈,亦为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
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
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
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