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曰:“天下之狡於趨避者,兔也,而獵者得之。
烏賊魚吐墨以自蔽,乃爲殺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計,雀不如燕;謀生之術。
鸛不如鳩,古記之矣。
作《拙效傳》。
”
家有四鈍僕:一名冬,一名東,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餘僕也。
掀鼻削麪,藍眼虯鬚,色若繡鐵。
嘗從餘武昌,偶令過鄰生處,歸失道,往返數十回,見他僕過者,亦不問。
時年已四十餘。
餘偶出,見其淒涼四顧,如欲哭者,呼之,大喜過望。
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盞,適有他役,即忘之案上,爲一婢子竊飲盡。
煮酒者憐之,與酒如前。
冬傴僂突間,爲薪焰所着,一烘而過,鬚眉幾火。
家人大笑,仍與他酒一瓶。
冬甚喜,挈瓶沸湯中,俟暖即飲,偶爲湯所濺,失手墮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嘗令開門,門樞稍緊,極力一推,身隨門闢,頭顱觸地,足過頂上,舉家大笑。
今年隨至燕邸,與諸門隸嬉遊半載,問其姓名,一無所知。
東貌亦古,然稍有詼氣。
少役於伯修。
伯修聘繼室時,令至城市餅。
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約以三日歸。
日晡不至,家嚴同伯修門外望。
至夕,見一荷擔從柳堤來者,東也。
家嚴大喜,急引至舍,釋擔視之,僅得蜜一甕。
問餅何在,東曰:“昨至城,偶見蜜價賤,遂市之;餅價貴,未可市也。
”時約以明納禮,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僕。
戚嘗刈薪,跪而縛之,力過繩斷,拳及其胸,悶絕仆地,半日始蘇。
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發後攢作一紐,如大繩狀。
弟與錢市帽,奎忘其紐,及歸,束髮如帽,眼鼻俱入帽中,駭嘆竟日。
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張空拳相角,如與人交藝者,竟齧其指。
其癡絕皆此類。
然餘家狡獪之僕,往往得過,獨四拙頗能守法。
其狡獪者,相繼逐去,資身無策,多不過一二年,不免凍餒。
而四拙以無過,坐而衣食,主者諒其無他,計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見拙者之效矣。
烏賊魚吐墨以自蔽,乃爲殺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計,雀不如燕;謀生之術。
鸛不如鳩,古記之矣。
作《拙效傳》。
”
家有四鈍僕:一名冬,一名東,一名戚,一名奎。
冬即餘僕也。
掀鼻削麪,藍眼虯鬚,色若繡鐵。
嘗從餘武昌,偶令過鄰生處,歸失道,往返數十回,見他僕過者,亦不問。
時年已四十餘。
餘偶出,見其淒涼四顧,如欲哭者,呼之,大喜過望。
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盞,適有他役,即忘之案上,爲一婢子竊飲盡。
煮酒者憐之,與酒如前。
冬傴僂突間,爲薪焰所着,一烘而過,鬚眉幾火。
家人大笑,仍與他酒一瓶。
冬甚喜,挈瓶沸湯中,俟暖即飲,偶爲湯所濺,失手墮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嘗令開門,門樞稍緊,極力一推,身隨門闢,頭顱觸地,足過頂上,舉家大笑。
今年隨至燕邸,與諸門隸嬉遊半載,問其姓名,一無所知。
東貌亦古,然稍有詼氣。
少役於伯修。
伯修聘繼室時,令至城市餅。
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約以三日歸。
日晡不至,家嚴同伯修門外望。
至夕,見一荷擔從柳堤來者,東也。
家嚴大喜,急引至舍,釋擔視之,僅得蜜一甕。
問餅何在,東曰:“昨至城,偶見蜜價賤,遂市之;餅價貴,未可市也。
”時約以明納禮,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僕。
戚嘗刈薪,跪而縛之,力過繩斷,拳及其胸,悶絕仆地,半日始蘇。
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發後攢作一紐,如大繩狀。
弟與錢市帽,奎忘其紐,及歸,束髮如帽,眼鼻俱入帽中,駭嘆竟日。
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張空拳相角,如與人交藝者,竟齧其指。
其癡絕皆此類。
然餘家狡獪之僕,往往得過,獨四拙頗能守法。
其狡獪者,相繼逐去,資身無策,多不過一二年,不免凍餒。
而四拙以無過,坐而衣食,主者諒其無他,計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見拙者之效矣。
君子之處世,不顯則隱,隱顯則異,而其存心濟物,則未有不同者。
苟無濟物之心,而泛然雜處於隱顯之間,其不足爲世之輕重也必然矣。
君子處世而不足爲世人輕重,是與草木等耳。
草木有可以濟物者,世猶見重,稱爲君子,而無濟物之心,則又草木不若也。
爲君子者,何忍自處於不若草木之地哉?吾於此,重爲君子之羞。
草木與人,相去萬萬,而又不若之,雖顯者亦不足貴,況隱於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涇,世精瘍醫,存心濟物,而自號曰“菊隱”。
菊之爲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隱又君子沒世無稱之名。
朱君,君子也,存心濟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謂泛然雜處於隱顯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與君子沒世無稱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蓋菊乃壽人之草,南陽甘谷之事驗之矣,其生必於荒嶺郊野之中,唯隱者得與之近,顯貴者或時月一見之而已矣。
而醫亦壽人之道,必資草木以行其術,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
是朱君因菊以隱者,若稱曰:“吾因菊而顯”。
又曰:“吾足以顯夫菊”,適以爲菊之累,又何隱顯之可較雲。
餘又竊自謂曰:“朱君於餘,友也。
君隱於菊,而餘也隱於酒。
對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淵明、劉伯倫者矣。
”因繪爲圖,而並記之。
苟無濟物之心,而泛然雜處於隱顯之間,其不足爲世之輕重也必然矣。
君子處世而不足爲世人輕重,是與草木等耳。
草木有可以濟物者,世猶見重,稱爲君子,而無濟物之心,則又草木不若也。
爲君子者,何忍自處於不若草木之地哉?吾於此,重爲君子之羞。
草木與人,相去萬萬,而又不若之,雖顯者亦不足貴,況隱於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涇,世精瘍醫,存心濟物,而自號曰“菊隱”。
菊之爲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隱又君子沒世無稱之名。
朱君,君子也,存心濟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謂泛然雜處於隱顯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與君子沒世無稱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蓋菊乃壽人之草,南陽甘谷之事驗之矣,其生必於荒嶺郊野之中,唯隱者得與之近,顯貴者或時月一見之而已矣。
而醫亦壽人之道,必資草木以行其術,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
是朱君因菊以隱者,若稱曰:“吾因菊而顯”。
又曰:“吾足以顯夫菊”,適以爲菊之累,又何隱顯之可較雲。
餘又竊自謂曰:“朱君於餘,友也。
君隱於菊,而餘也隱於酒。
對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淵明、劉伯倫者矣。
”因繪爲圖,而並記之。
龍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餘裏,諸山尤深,有四旁奮起而中窊下者,狀類箕筐,人因號之爲匡山。
山多髯鬆,彌望入青雲,新翠照人如濯。
鬆上薜蘿,紛紛披披,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
鬆根茯苓,其大如鬥,雜以黃精、前胡及牡鞠之苗,採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菴廬其間。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淵二,蛟龍潛於其中,雲英英騰上,頃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無津涯,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復爲構“煙雲萬頃亭”。
庵之東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峯巒益峭刻,氣勢欲連霄漢,南望閩中數百里,嘉樹帖帖地上如薺,君復爲構“唯天在上亭”。
庵之東南又若干步,林樾蒼潤空翠,沉沉撲人,陰颸一動,雖當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挾纊意,君復爲構“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潔,東西北諸峯,皆競秀獻狀,令人愛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飲,無不宜者,君復爲構“環中亭”。
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筇,歷遊四亭中,退坐菴廬,回睇髯鬆,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若與古豪傑共語千載之上。
君樂甚,起穿謝公屐,日歌吟萬鬆間,屐聲鏘然合節,與歌聲相答和。
髯鬆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君唶曰:“此予得看鬆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菴廬雲。
龍泉之人士,聞而疑之曰:“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衆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勳業以自見者。
今乃以‘看鬆’名庵,若隱居者之爲,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於鬆也?”金華宋濂竊不謂然。
夫植物之中,稟貞剛之氣者,唯鬆爲獨多。
嘗昧昧思之:一氣方伸,根而蘊者,荄而斂者,莫不振翹舒榮以逞妍於一時;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則皆黃隕而無餘矣。
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鬆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託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
君之處也,與鬆爲伍,則嶷然有以自立;及其爲時而出,剛貞自持,不爲物議之所移奪,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嘗與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強謂君忘世,而致疑於出處間,可不可乎?
濂家青蘿山之陽,山西老鬆如戟,度與君所居無大相遠。
第兵燹之餘,巒光水色,頗失故態,棲棲於道路中,未嘗不慨然興懷。
君何時歸,濂當持石鼎相隨,採黃精、茯苓,烹之於洞雲間,亦一樂也。
不知君能餘從否乎?雖然,匡山之靈其亦遲君久矣。
山多髯鬆,彌望入青雲,新翠照人如濯。
鬆上薜蘿,紛紛披披,橫敷數十尋,嫩綠可咽。
鬆根茯苓,其大如鬥,雜以黃精、前胡及牡鞠之苗,採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菴廬其間。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淵二,蛟龍潛於其中,雲英英騰上,頃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無津涯,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復爲構“煙雲萬頃亭”。
庵之東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峯巒益峭刻,氣勢欲連霄漢,南望閩中數百里,嘉樹帖帖地上如薺,君復爲構“唯天在上亭”。
庵之東南又若干步,林樾蒼潤空翠,沉沉撲人,陰颸一動,雖當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挾纊意,君復爲構“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潔,東西北諸峯,皆競秀獻狀,令人愛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飲,無不宜者,君復爲構“環中亭”。
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筇,歷遊四亭中,退坐菴廬,回睇髯鬆,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若與古豪傑共語千載之上。
君樂甚,起穿謝公屐,日歌吟萬鬆間,屐聲鏘然合節,與歌聲相答和。
髯鬆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君唶曰:“此予得看鬆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菴廬雲。
龍泉之人士,聞而疑之曰:“章君負濟世長才,當閩寇壓境,嘗樹旗鼓,礪戈矛,帥衆而搗退之,蓋有意植勳業以自見者。
今乃以‘看鬆’名庵,若隱居者之爲,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於鬆也?”金華宋濂竊不謂然。
夫植物之中,稟貞剛之氣者,唯鬆爲獨多。
嘗昧昧思之:一氣方伸,根而蘊者,荄而斂者,莫不振翹舒榮以逞妍於一時;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則皆黃隕而無餘矣。
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鬆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託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
君之處也,與鬆爲伍,則嶷然有以自立;及其爲時而出,剛貞自持,不爲物議之所移奪,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初亦未嘗與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強謂君忘世,而致疑於出處間,可不可乎?
濂家青蘿山之陽,山西老鬆如戟,度與君所居無大相遠。
第兵燹之餘,巒光水色,頗失故態,棲棲於道路中,未嘗不慨然興懷。
君何時歸,濂當持石鼎相隨,採黃精、茯苓,烹之於洞雲間,亦一樂也。
不知君能餘從否乎?雖然,匡山之靈其亦遲君久矣。
浦江縣北行二十六裏,有峯聳然而蔥蒨者,玄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於澗濱,且窮泉石之勝。
前一夕,宿諸賢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
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
水蝕道幾盡,肩不得比,先後累累如魚貫。
又三裏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
傍多髯鬆,入天如青雲。
忽見鮮葩點溼翠間,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詭石人立,高可十尺餘,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
下有小泓,泓上石壇廣尋丈,可釣。
聞大雪下時,四圍皆璚樹瑤林,益清絕,曰釣雪磯。
西垂蒼壁,俯瞰臺磯間,女蘿與陵苕轇轕之,赤紛綠駭,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臨小窪,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
自川導水,爲蛇行勢,前出石壇下,鏘鏘作環佩鳴。
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
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盤,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從山趾鬥折入澗底,水匯爲潭。
潭左列石爲坐,如半月。
其上危巖牆峙,飛泉中瀉,遇石角激之,泉怒,躍起一二尺,細沫散潭中,點點成暈,真若飛雨之驟至,仰見青天鏡淨,始悟爲泉,曰飛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巔,遼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巖。
遙望見之,病登陟之勞,無往者。
還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夾水而坐。
呼童拾斷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中。
觴有舟,隨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斷者,有屬聯者,方次第取飲。
其時輕飆東來,觴盤旋不進,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獻酬狀。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三巨觥。
衆欣然如約,或閉目潛思;或拄頰上視霄漢;或與連席者耳語不休;或運筆如風雨,且書且歌;可按紙伏岩石下,欲寫復止;或句有未當,搔首蹙額向人;或口吻作秋蟲吟;或羣聚蘭坡,奪觚爭先;或持卷授鄰坐者觀,曲肱看雲而臥:皆一一可畫。
已而詩盡成,杯行無算。
迨罷歸,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鄭君以茲遊良歡,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
濂按《韓詩內傳》: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鄭之舊俗,於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執蘭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載,雖時異地殊,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
其遠裔能合賢士大夫以修禊事,豈或遺風尚有未泯者哉?雖然,無以是爲也。
爲吾黨者,當追浴沂之風徽,法舞雩之詠歎,庶幾情與境適,樂與道俱,而無愧於孔氏之徒;無愧於孔氏之徒,然後無愧於七尺之軀矣,可不勖哉!濂既爲序其遊歷之勝,而復申以規箴如此。
他若晉人蘭亭之集,多尚清虛
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於澗濱,且窮泉石之勝。
前一夕,宿諸賢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
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
水蝕道幾盡,肩不得比,先後累累如魚貫。
又三裏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
傍多髯鬆,入天如青雲。
忽見鮮葩點溼翠間,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詭石人立,高可十尺餘,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
下有小泓,泓上石壇廣尋丈,可釣。
聞大雪下時,四圍皆璚樹瑤林,益清絕,曰釣雪磯。
西垂蒼壁,俯瞰臺磯間,女蘿與陵苕轇轕之,赤紛綠駭,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臨小窪,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
自川導水,爲蛇行勢,前出石壇下,鏘鏘作環佩鳴。
客有善琴者,不樂泉聲之獨清,鼓琴與之爭。
琴聲與泉聲相和,絕可聽。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盤,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從山趾鬥折入澗底,水匯爲潭。
潭左列石爲坐,如半月。
其上危巖牆峙,飛泉中瀉,遇石角激之,泉怒,躍起一二尺,細沫散潭中,點點成暈,真若飛雨之驟至,仰見青天鏡淨,始悟爲泉,曰飛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巔,遼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巖。
遙望見之,病登陟之勞,無往者。
還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夾水而坐。
呼童拾斷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中。
觴有舟,隨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斷者,有屬聯者,方次第取飲。
其時輕飆東來,觴盤旋不進,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獻酬狀。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三巨觥。
衆欣然如約,或閉目潛思;或拄頰上視霄漢;或與連席者耳語不休;或運筆如風雨,且書且歌;可按紙伏岩石下,欲寫復止;或句有未當,搔首蹙額向人;或口吻作秋蟲吟;或羣聚蘭坡,奪觚爭先;或持卷授鄰坐者觀,曲肱看雲而臥:皆一一可畫。
已而詩盡成,杯行無算。
迨罷歸,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鄭君以茲遊良歡,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
濂按《韓詩內傳》: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鄭之舊俗,於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執蘭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載,雖時異地殊,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
其遠裔能合賢士大夫以修禊事,豈或遺風尚有未泯者哉?雖然,無以是爲也。
爲吾黨者,當追浴沂之風徽,法舞雩之詠歎,庶幾情與境適,樂與道俱,而無愧於孔氏之徒;無愧於孔氏之徒,然後無愧於七尺之軀矣,可不勖哉!濂既爲序其遊歷之勝,而復申以規箴如此。
他若晉人蘭亭之集,多尚清虛
鄧弼,字伯翊,秦人也。
身長七尺,雙目有紫棱,開合閃閃如電。
能以力雄人,鄰牛方鬥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門石鼓,十人舁,弗能舉,兩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視人,人見輒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則必得奇辱。
”
一日,獨飲娼樓,蕭、馮兩書生過其下,急牽入共飲。
兩生素賤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終不我從,必殺君,亡命走山澤耳,不能忍君苦也!”兩生不得已,從之。
弼自據中筵,指左右,揖兩生坐,呼酒歌嘯以爲樂。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鏗然鳴。
兩生雅聞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書,君何至相視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飲,欲少吐胸中不平氣耳。
四庫書從君問,即不能答,當血是刃。
”兩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經數十義扣之,弼歷舉傳疏,不遺一言。
復詢歷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貫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兩生相顧慘沮,不敢再有問。
弼索酒,被髮跳叫曰:“吾今日壓倒老生矣!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歸,詢其所與遊,亦未嘗見其挾冊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執法西御史臺,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
閽卒不爲通,弼曰:“若不知關中鄧伯翊耶?”連擊踣數人,聲聞於王。
王令隸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氣曰:“公奈何不禮壯士?今天下雖號無事,東海島夷,尚未臣順,間者駕海艦,互市於鄞,即不滿所欲,出火刀斫柱,殺傷我中國民。
諸將軍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戰且卻,其虧國體爲已甚。
西南諸蠻,雖曰稱臣奉貢,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等,尤志士所同憤。
誠得如弼者一二輩,驅十萬橫磨劍伐之,則東西爲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禮壯士!”庭中人聞之,皆縮頸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爾自號壯士,解持矛鼓譟,前登堅城乎?”曰:“能。
”“百萬軍中,可刺大將乎?”曰:“能。
”“突圍潰陣,得保首領乎?”曰:“能。
”王顧左右曰:“姑試之。
”問所須,曰:“鐵鎧良馬各一,雌雄劍二。
”王即命給與,陰戒善槊者五十人,馳馬出東門外,然後遣弼往。
王自臨觀,空一府隨之。
暨弼至,衆槊進進;弼虎吼而奔,人馬辟易五十步,面目無色。
已而煙塵漲天,但見雙劍飛舞雲霧中,連斫馬首墮地,血涔涔滴。
王撫髀歡曰:“誠壯士!誠壯士!”命勺酒勞弼,弼立飲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槍雲。
王上章薦諸天子,會丞相與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環視四體,嘆曰:“
身長七尺,雙目有紫棱,開合閃閃如電。
能以力雄人,鄰牛方鬥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門石鼓,十人舁,弗能舉,兩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視人,人見輒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則必得奇辱。
”
一日,獨飲娼樓,蕭、馮兩書生過其下,急牽入共飲。
兩生素賤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終不我從,必殺君,亡命走山澤耳,不能忍君苦也!”兩生不得已,從之。
弼自據中筵,指左右,揖兩生坐,呼酒歌嘯以爲樂。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鏗然鳴。
兩生雅聞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書,君何至相視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飲,欲少吐胸中不平氣耳。
四庫書從君問,即不能答,當血是刃。
”兩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經數十義扣之,弼歷舉傳疏,不遺一言。
復詢歷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貫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兩生相顧慘沮,不敢再有問。
弼索酒,被髮跳叫曰:“吾今日壓倒老生矣!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歸,詢其所與遊,亦未嘗見其挾冊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執法西御史臺,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
閽卒不爲通,弼曰:“若不知關中鄧伯翊耶?”連擊踣數人,聲聞於王。
王令隸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氣曰:“公奈何不禮壯士?今天下雖號無事,東海島夷,尚未臣順,間者駕海艦,互市於鄞,即不滿所欲,出火刀斫柱,殺傷我中國民。
諸將軍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戰且卻,其虧國體爲已甚。
西南諸蠻,雖曰稱臣奉貢,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等,尤志士所同憤。
誠得如弼者一二輩,驅十萬橫磨劍伐之,則東西爲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禮壯士!”庭中人聞之,皆縮頸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爾自號壯士,解持矛鼓譟,前登堅城乎?”曰:“能。
”“百萬軍中,可刺大將乎?”曰:“能。
”“突圍潰陣,得保首領乎?”曰:“能。
”王顧左右曰:“姑試之。
”問所須,曰:“鐵鎧良馬各一,雌雄劍二。
”王即命給與,陰戒善槊者五十人,馳馬出東門外,然後遣弼往。
王自臨觀,空一府隨之。
暨弼至,衆槊進進;弼虎吼而奔,人馬辟易五十步,面目無色。
已而煙塵漲天,但見雙劍飛舞雲霧中,連斫馬首墮地,血涔涔滴。
王撫髀歡曰:“誠壯士!誠壯士!”命勺酒勞弼,弼立飲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槍雲。
王上章薦諸天子,會丞相與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環視四體,嘆曰:“
臨川郡城之南有五峯,巍然聳起,如青芙蕖,鮮靚可愛。
其青雲第一峯,雉堞實繞乎峯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沿城直趨而西,如渴驥欲奔泉者,是爲羅家之山。
大姓許氏,世居其下。
其居之後,有地數畝餘。
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嘗承尊公之命,植竹萬竿,而構亭其中。
當積雨初霽,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閃彩,晶瑩連娟,撲人衣袂,皆成碧色。
衝瀜於北南,洋溢乎西東。
莫不紺聯綠涵,無有虧欠。
仲孚嘯歌亭上,儼若經翠水之陽而待笙鳳之臨也。
虞文靖公聞而樂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塵襟。
”乃以“環翠”題其額。
至正壬辰之亂,烽火相連,非惟亭且毀,而萬竹亦剪伐無餘。
過者爲之彈指詠慨。
及逢真人龍飛,六合載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歸,既完其闔廬,復築亭以還舊。
貫而竹之,萌櫱亦叢叢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壽陵與其有連者,鹹詣大仲孚,舉觴次第爲壽。
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時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佔幽勝而挹爽塏,非不美也。
兵興以來,有一僨而不復者矣;有困心衡慮僅脫於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遷徙無寧居者矣。
況所謂遊觀之所哉!是亭雖微,可以卜許氏之有後。
足以克負先志,前承後引,蓋未有涯也。
酒同酣,相與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師師;鳳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風吹翠兮實累累;邈千載兮動遐思。
歌已而退壽陵。
中有陳聞先生者,謂不可無以示後人。
乃同仲孚來詞林,請予爲之記。
嗚呼!昔人有題名園記者,言亭榭之興廢,可以佔時之盛衰。
餘初甚疑之,今徵於仲孚,其言似不誣也。
曏者仲孕出入於兵車蹂踐之間,朝兢暮惕,雖軀命不能自全。
今得以安乎耕鑿,崇乎書詩。
而於暇日,恰情景物之表,豈無其故哉。
蓋帝力如天,撥亂而反之。
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餘年矣。
觀仲孚熙熙以樂其生,則江右諸郡可知;江右諸郡如斯,則天下之廣又從可知矣。
是則斯亭之重構。
非特爲仲孚善繼而喜,實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誠可期也。
予雖不文,故樂爲天下道之,非止記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麗,嗜學而好修,士大夫龕然稱之。
其青雲第一峯,雉堞實繞乎峯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
沿城直趨而西,如渴驥欲奔泉者,是爲羅家之山。
大姓許氏,世居其下。
其居之後,有地數畝餘。
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嘗承尊公之命,植竹萬竿,而構亭其中。
當積雨初霽,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閃彩,晶瑩連娟,撲人衣袂,皆成碧色。
衝瀜於北南,洋溢乎西東。
莫不紺聯綠涵,無有虧欠。
仲孚嘯歌亭上,儼若經翠水之陽而待笙鳳之臨也。
虞文靖公聞而樂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塵襟。
”乃以“環翠”題其額。
至正壬辰之亂,烽火相連,非惟亭且毀,而萬竹亦剪伐無餘。
過者爲之彈指詠慨。
及逢真人龍飛,六合載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歸,既完其闔廬,復築亭以還舊。
貫而竹之,萌櫱亦叢叢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壽陵與其有連者,鹹詣大仲孚,舉觴次第爲壽。
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時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佔幽勝而挹爽塏,非不美也。
兵興以來,有一僨而不復者矣;有困心衡慮僅脫於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遷徙無寧居者矣。
況所謂遊觀之所哉!是亭雖微,可以卜許氏之有後。
足以克負先志,前承後引,蓋未有涯也。
酒同酣,相與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師師;鳳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風吹翠兮實累累;邈千載兮動遐思。
歌已而退壽陵。
中有陳聞先生者,謂不可無以示後人。
乃同仲孚來詞林,請予爲之記。
嗚呼!昔人有題名園記者,言亭榭之興廢,可以佔時之盛衰。
餘初甚疑之,今徵於仲孚,其言似不誣也。
曏者仲孕出入於兵車蹂踐之間,朝兢暮惕,雖軀命不能自全。
今得以安乎耕鑿,崇乎書詩。
而於暇日,恰情景物之表,豈無其故哉。
蓋帝力如天,撥亂而反之。
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餘年矣。
觀仲孚熙熙以樂其生,則江右諸郡可知;江右諸郡如斯,則天下之廣又從可知矣。
是則斯亭之重構。
非特爲仲孚善繼而喜,實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誠可期也。
予雖不文,故樂爲天下道之,非止記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麗,嗜學而好修,士大夫龕然稱之。
家僮取鴨卵伏之,得雛鴨數拾枚。
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愛,戲之。
不數日,僮以告曰:“雛鴨有斃者矣。
”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落,予讓僮不善畜也。
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
次日,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曰:“曷不以畜鴨雛?”僮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驚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卻。
竿之,則遂羣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
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
則又或沉或沒,或浮或出,盤旋戲躍於萍藻間。
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搖相羊,容與如也。
既脯,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嬉於渚,或逐於堤,或蔽於叢,不可得,遂縱之。
明日至,亦如之。
其聲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
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
餘乃嘆曰:
大哉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於淵澤,虎豹之於山林,細而蠛曚黿龜醯雞之於甕、於坎、於蹄涔,各遂其性而已。
鴨之育於陸而育於水,亦一理也。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君子爲政,當斯民淪喪之後,煩之以法令,脅之於刑罰,誘之以智巧,蕩之淫華,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
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之以道德,蕩之以禮義,納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
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所爲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爲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訌詐,亦爲可得矣。
然則民之初生,鴨之育於盆者也。
狃於習而不悟,斃於陸者也。
視其斃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讓者也。
反其自然之性而猶疑,試於水者也。
得其所以爲性而安且樂,水之狎而不歸者也。
生養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長也。
乃復嘆曰:因育鴨得育民,然則茲觀也,鴨與也乎哉!述觀鴨。
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愛,戲之。
不數日,僮以告曰:“雛鴨有斃者矣。
”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落,予讓僮不善畜也。
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
次日,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曰:“曷不以畜鴨雛?”僮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驚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卻。
竿之,則遂羣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
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
則又或沉或沒,或浮或出,盤旋戲躍於萍藻間。
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搖相羊,容與如也。
既脯,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嬉於渚,或逐於堤,或蔽於叢,不可得,遂縱之。
明日至,亦如之。
其聲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
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
餘乃嘆曰:
大哉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於淵澤,虎豹之於山林,細而蠛曚黿龜醯雞之於甕、於坎、於蹄涔,各遂其性而已。
鴨之育於陸而育於水,亦一理也。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君子爲政,當斯民淪喪之後,煩之以法令,脅之於刑罰,誘之以智巧,蕩之淫華,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
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之以道德,蕩之以禮義,納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
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所爲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爲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訌詐,亦爲可得矣。
然則民之初生,鴨之育於盆者也。
狃於習而不悟,斃於陸者也。
視其斃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讓者也。
反其自然之性而猶疑,試於水者也。
得其所以爲性而安且樂,水之狎而不歸者也。
生養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長也。
乃復嘆曰:因育鴨得育民,然則茲觀也,鴨與也乎哉!述觀鴨。
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遊,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間,衝簸波濤,以爲壯也。
登匡廬山,遊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其志,遂學爲詩,耽酒自放。
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爲娛,顧謂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無以爲意者。
其詩不行於時。
屋壁戶牖,題墨皆滿,塗污淋漓,以詫家人婦子而已。
貧不自謀,家人誚之曰:“何物可憎,徒涴牆戶,曾不可食,其爲畫餅耶!”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爲。
君不爲怒,亦不變也。
一日,郡守出教,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爲君也。
吏人至門,強君入謁。
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
守下與爲禮,君無所不敢當,長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
守獨出訪之。
老亭數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
突煙晝溼,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守。
皁隸忍飢詬罵門外,君若不聞。
於是朱詩人之名,譁於郡中,其詩稍稍傳於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衆,訕疾蜂起。
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爲能詩故。
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
君詩雖由此聞於人,人猶不知重其詩,複用爲謗。
嗚呼,可謂窮矣!
凡世之有好於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於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能易,而豈有所計於外。
詩之不足賈於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
若爲閉關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哉!
君嘗謁予,懷詩數十首爲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爲信也。
豈其刻腸鏤肺,酷於所嗜,雖無所計於外,而猶不能忘志於區區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爲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豈以予文爲足重君之詩於身後哉!
登匡廬山,遊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其志,遂學爲詩,耽酒自放。
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爲娛,顧謂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無以爲意者。
其詩不行於時。
屋壁戶牖,題墨皆滿,塗污淋漓,以詫家人婦子而已。
貧不自謀,家人誚之曰:“何物可憎,徒涴牆戶,曾不可食,其爲畫餅耶!”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爲。
君不爲怒,亦不變也。
一日,郡守出教,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爲君也。
吏人至門,強君入謁。
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
守下與爲禮,君無所不敢當,長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
守獨出訪之。
老亭數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
突煙晝溼,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守。
皁隸忍飢詬罵門外,君若不聞。
於是朱詩人之名,譁於郡中,其詩稍稍傳於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衆,訕疾蜂起。
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爲能詩故。
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
君詩雖由此聞於人,人猶不知重其詩,複用爲謗。
嗚呼,可謂窮矣!
凡世之有好於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於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能易,而豈有所計於外。
詩之不足賈於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
若爲閉關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哉!
君嘗謁予,懷詩數十首爲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爲信也。
豈其刻腸鏤肺,酷於所嗜,雖無所計於外,而猶不能忘志於區區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爲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豈以予文爲足重君之詩於身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