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也。
曾祖谟,晋司徒。
祖系,抚军长史。
父綝,司徒左西属。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
起家著作佐郎,时桓玄辅晋,议复肉刑,廓上议曰“夫建封立法,弘治稽化,必随时置制,德刑兼施。
贞一以闲其邪,教禁以检其慢,洒湛露以膏润,厉严霜以肃威,晞风者陶和而安恬,畏戾者闻宪而警虑。
虽复质文迭用,而斯道莫革。
肉刑之设,肇自哲王。
盖由曩世风淳,民多惇谨,图像既陈,则机心冥戢,刑人在涂,则不逞改操,故能胜残去杀,化隆无为。
季末浇伪,法网弥密,利巧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终身剧役,不足止其奸,况乎黥劓,岂能反其善。
徒有酸惨之声,而无济治之益。
至于弃市之条,实非不赦之罪,事非手杀,考律同归,轻重均科,减降路塞,钟、陈以之抗言,元皇所为留愍。
今英辅翼赞,道邈伊、周,虽闭否之运甫开,而遐遗之难未已。
诚宜明慎用刑,爱民弘育,申哀矜以革滥,移大辟于支体,全性命之至重,恢繁息于将来。
使将断之骨,荷更荣于三阳,干时之华,监商飙而知惧。
威惠俱宣,感畏偕设,全生拯暴,于是乎在”
迁司徒主簿,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高祖太尉参军,司徒属,中书、黄门郎。
以方鲠闲素,为高祖所知。
及高祖领兖州,廓为别驾从事史,委以州任。
寻除中军咨议参军,太尉从事中郎。
未拜,遭母忧。
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
服阕,相国府复板为从事中郎,领记室。
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
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咸以为允,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高祖以廓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每咨廓然后施行。
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
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亮与廓书曰“扬州自应著刺史服耳。
然谓坐起班次,应在朝堂诸官上,不应依官次坐下。
足下试更寻之。
《诗序》云王姬下嫁于诸侯,衣服礼秩,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
推王姬下王后一等,则皇子居然在王公之上。
陆士衡《起居注》,式乾殿集,诸皇子悉在三司上。
今抄疏如别。
又海西即位赦文,太宰武陵王第一,抚军将军会稽王第二,大司马第三。
大司马位既最高,又都督中外,而次在二王之下,岂非下皇子邪。
此文今具在也。
永和中,蔡公为司徒,司马简文为抚军开府,对录朝政。
蔡为正司,不应反在仪同之下,而于时位次,相王在前,
曾祖谟,晋司徒。
祖系,抚军长史。
父綝,司徒左西属。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
起家著作佐郎,时桓玄辅晋,议复肉刑,廓上议曰“夫建封立法,弘治稽化,必随时置制,德刑兼施。
贞一以闲其邪,教禁以检其慢,洒湛露以膏润,厉严霜以肃威,晞风者陶和而安恬,畏戾者闻宪而警虑。
虽复质文迭用,而斯道莫革。
肉刑之设,肇自哲王。
盖由曩世风淳,民多惇谨,图像既陈,则机心冥戢,刑人在涂,则不逞改操,故能胜残去杀,化隆无为。
季末浇伪,法网弥密,利巧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终身剧役,不足止其奸,况乎黥劓,岂能反其善。
徒有酸惨之声,而无济治之益。
至于弃市之条,实非不赦之罪,事非手杀,考律同归,轻重均科,减降路塞,钟、陈以之抗言,元皇所为留愍。
今英辅翼赞,道邈伊、周,虽闭否之运甫开,而遐遗之难未已。
诚宜明慎用刑,爱民弘育,申哀矜以革滥,移大辟于支体,全性命之至重,恢繁息于将来。
使将断之骨,荷更荣于三阳,干时之华,监商飙而知惧。
威惠俱宣,感畏偕设,全生拯暴,于是乎在”
迁司徒主簿,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高祖太尉参军,司徒属,中书、黄门郎。
以方鲠闲素,为高祖所知。
及高祖领兖州,廓为别驾从事史,委以州任。
寻除中军咨议参军,太尉从事中郎。
未拜,遭母忧。
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
服阕,相国府复板为从事中郎,领记室。
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
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咸以为允,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高祖以廓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每咨廓然后施行。
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
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亮与廓书曰“扬州自应著刺史服耳。
然谓坐起班次,应在朝堂诸官上,不应依官次坐下。
足下试更寻之。
《诗序》云王姬下嫁于诸侯,衣服礼秩,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
推王姬下王后一等,则皇子居然在王公之上。
陆士衡《起居注》,式乾殿集,诸皇子悉在三司上。
今抄疏如别。
又海西即位赦文,太宰武陵王第一,抚军将军会稽王第二,大司马第三。
大司马位既最高,又都督中外,而次在二王之下,岂非下皇子邪。
此文今具在也。
永和中,蔡公为司徒,司马简文为抚军开府,对录朝政。
蔡为正司,不应反在仪同之下,而于时位次,相王在前,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
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
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
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寻为高祖镇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宋国中书、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
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
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
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
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
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
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遣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灵运父瑛,无才能。
为秘书郎,早年而亡。
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
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弟晙,字宣镜,幼有殊行。
年数岁,所生母郭氏,久婴痼疾,晨昏温凊,尝药捧膳,不阙一时,勤容戚颜,未尝暂改。
恐仆役营疾懈倦,躬自执劳。
母为病畏惊,微践过甚,一家尊卑,感爵至性,咸纳屡而行,屏气而语,如此者十馀年。
初为州主簿,中军行参军,太子舍人,俄迁秘书丞。
自以兄居权贵,己蒙超擢,固辞不就。
徐羡之请为司空长史,黄门郎。
元嘉三年,从坐伏诛,时年三十一。
有诏宥其子世平,又早卒,无后。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
祖沈,晋丞相掾。
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
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
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
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
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寻为高祖镇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宋国中书、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
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
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
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
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
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
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遣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灵运父瑛,无才能。
为秘书郎,早年而亡。
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
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弟晙,字宣镜,幼有殊行。
年数岁,所生母郭氏,久婴痼疾,晨昏温凊,尝药捧膳,不阙一时,勤容戚颜,未尝暂改。
恐仆役营疾懈倦,躬自执劳。
母为病畏惊,微践过甚,一家尊卑,感爵至性,咸纳屡而行,屏气而语,如此者十馀年。
初为州主簿,中军行参军,太子舍人,俄迁秘书丞。
自以兄居权贵,己蒙超擢,固辞不就。
徐羡之请为司空长史,黄门郎。
元嘉三年,从坐伏诛,时年三十一。
有诏宥其子世平,又早卒,无后。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
祖沈,晋丞相掾。
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
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
王惠,字令明,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弟也。
祖劭,车骑将军。
父默,左光禄大夫。
惠幼而夷简,为叔父司徒谧所知。
恬静不交游,未尝有杂事。
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间发,惠时相酧应,言清理远,瞻等惭而退。
高祖闻其名,以问其从兄诞,诞曰“惠后来秀令,鄙宗之美也”即以为行太尉参军事,府主簿,从事中郎。
世子建府,以为征虏长史,仍转中军长史。
时会稽内使刘怀敬之郡,送者倾京师,惠亦造别,还过从弟球。
球问“向何所见”惠曰“惟觉即时逢人耳”常临曲水,风雨暴至,座者皆驰散,惠徐起,姿貌不异常日。
世子为荆州,惠长史如故。
领南郡太守,不拜。
宋国初建,当置郎中令,高祖难其人,谓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令减袁曜卿也”既而曰“吾得其人矣”乃以惠居之。
迁世子詹事,转尚书,吴兴太守。
少帝即位,以蔡廓为吏部尚书,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尝接客,人有与书求官者,得辄聚置阁上,及去职,印封如初时。
谈者以廓之不拜,惠之即拜,虽事异而意同也。
兄鉴,颇好聚敛,广营田业,惠意甚不同,谓鉴曰“何用田为”鉴怒曰“无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亦复何用食为”其标寄如此。
元嘉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追赠太常。
无子。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祖韶,车骑司马。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年十岁出继。
所继父于弘微本缌麻,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义熙初,袭峻爵建昌县侯。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闻而惊叹,谓国郎中令漆凯之曰“建昌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措意,今可依常分送”弘微重违混言,乃少有所受。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
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常云“阿远刚躁负气。
阿客博而无检。
曜恃才而持操不笃。
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
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又云“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
祖劭,车骑将军。
父默,左光禄大夫。
惠幼而夷简,为叔父司徒谧所知。
恬静不交游,未尝有杂事。
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间发,惠时相酧应,言清理远,瞻等惭而退。
高祖闻其名,以问其从兄诞,诞曰“惠后来秀令,鄙宗之美也”即以为行太尉参军事,府主簿,从事中郎。
世子建府,以为征虏长史,仍转中军长史。
时会稽内使刘怀敬之郡,送者倾京师,惠亦造别,还过从弟球。
球问“向何所见”惠曰“惟觉即时逢人耳”常临曲水,风雨暴至,座者皆驰散,惠徐起,姿貌不异常日。
世子为荆州,惠长史如故。
领南郡太守,不拜。
宋国初建,当置郎中令,高祖难其人,谓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令减袁曜卿也”既而曰“吾得其人矣”乃以惠居之。
迁世子詹事,转尚书,吴兴太守。
少帝即位,以蔡廓为吏部尚书,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尝接客,人有与书求官者,得辄聚置阁上,及去职,印封如初时。
谈者以廓之不拜,惠之即拜,虽事异而意同也。
兄鉴,颇好聚敛,广营田业,惠意甚不同,谓鉴曰“何用田为”鉴怒曰“无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亦复何用食为”其标寄如此。
元嘉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追赠太常。
无子。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祖韶,车骑司马。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年十岁出继。
所继父于弘微本缌麻,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义熙初,袭峻爵建昌县侯。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闻而惊叹,谓国郎中令漆凯之曰“建昌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措意,今可依常分送”弘微重违混言,乃少有所受。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
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常云“阿远刚躁负气。
阿客博而无检。
曜恃才而持操不笃。
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
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又云“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
司徒羡之兄孙,吴郡太守佩之弟子也。
祖钦之,秘书监。
父逵之,尚高祖长女会稽公主,为振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高祖诸子并幼,以逵之姻戚,将大任之,欲先令立功。
及讨司马休之,使统军为前锋,配以精兵利器,事克,当即授荆州。
休之遣鲁宗之子轨击破之,于阵见害。
追赠中书侍郎。
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
永初三年,诏曰“永兴公主一门嫡长,早罹辛苦。
外孙湛之,特所钟爱。
且致节之胤,情实兼常。
可封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
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
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
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
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
祖母年老,辞以朝直,不拜。
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
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
会稽公主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
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
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
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
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
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
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
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
贵戚豪家,产业甚厚。
室宇园池,贵游莫及。
伎乐之妙,冠绝一时。
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
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
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
时安成公何勖,无忌之子也,临汝公孟灵休,昶之子也,并各奢豪,与湛之共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
京邑为之语曰“安成食,临汝饰”湛之二事之美,兼于何、孟。
勖官至侍中,追谥荒公。
灵休善弹棋,官至秘书监。
湛之迁冠军将军、丹阳尹,进号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以公主忧不拜。
过葬,复授前职,湛之表启固辞,又诣廷尉受罪。
上诏狱官勿得受,然后就命。
固辞常侍,许之。
二十二年,范晔等
司徒羡之兄孙,吴郡太守佩之弟子也。
祖钦之,秘书监。
父逵之,尚高祖长女会稽公主,为振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高祖诸子并幼,以逵之姻戚,将大任之,欲先令立功。
及讨司马休之,使统军为前锋,配以精兵利器,事克,当即授荆州。
休之遣鲁宗之子轨击破之,于阵见害。
追赠中书侍郎。
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
永初三年,诏曰“永兴公主一门嫡长,早罹辛苦。
外孙湛之,特所钟爱。
且致节之胤,情实兼常。
可封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
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
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
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
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
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
祖母年老,辞以朝直,不拜。
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
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
会稽公主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
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
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
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
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
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
公主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
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
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
贵戚豪家,产业甚厚。
室宇园池,贵游莫及。
伎乐之妙,冠绝一时。
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
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
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
时安成公何勖,无忌之子也,临汝公孟灵休,昶之子也,并各奢豪,与湛之共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
京邑为之语曰“安成食,临汝饰”湛之二事之美,兼于何、孟。
勖官至侍中,追谥荒公。
灵休善弹棋,官至秘书监。
湛之迁冠军将军、丹阳尹,进号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以公主忧不拜。
过葬,复授前职,湛之表启固辞,又诣廷尉受罪。
上诏狱官勿得受,然后就命。
固辞常侍,许之。
二十二年,范晔等
王华,字子陵,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弟也。
祖荟,卫将军,会稽内史。
父,廞,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居在吴,晋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廞丁母忧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众应之,以女为贞烈将军,以女人为官属。
国宝既死,恭檄廞罢兵。
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
恭遣刘牢之击廞,廞败走,不知所在。
长子泰为恭所杀。
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随沙门释昙永逃窜。
时牢之搜检觅华甚急,昙永使华提衣幞随后,津逻咸疑焉。
华行迟,永呵骂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还吴。
少有志行,以父存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如此十余年,为时人所称美。
高祖欲收其才用,乃发廞丧问,使华制服。
服阕,高祖北伐长安,领镇西将军、北徐州刺史,辟华为州主簿,仍转镇西主簿,治中从事史,历职著称。
太祖镇江陵,以为西中郎主簿,迁咨议参军,领录事。
太祖进号镇西,复随府转。
太祖未亲政,政事悉委司马张邵。
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
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
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出行”乃下牵车,立于道侧。
及邵至,乃惊。
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
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
太祖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疑不敢下。
华建议曰“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
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
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
今日就征,万无所虑”太祖从之,留华总后任。
上即位,以华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侍中如故。
先是,会稽孔宁子为太祖镇西咨议参军,以文义见赏,至是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
宁子先为高祖太尉主簿,陈损益曰“隆化之道,莫先于官得其才。
枚卜之方,莫若人慎其举。
虽复因革不同,损益有物,求贤审官,未之或改。
师锡佥曰,焕乎钦明之诰,拔茅征吉,著于幽《贲》之爻。
晋师有成,瓜衍作赏,楚乘无入,蒍贾不贺。
今旧命惟新,幽人引领,《韶》之尽美,已备于振纲。
《武》之未尽,或存于理目。
虽九官之职,未可备举,亲民之选,尤宜在先。
愚欲使天朝四品官,外及守牧,各举一人堪为二千石长吏者,以付选官,随缺叙用,得贤受赏,失举任罚。
夫惟帝之难,岂庸识所易,然举尔所知,非求多人,因百官之明,孰与一识之见,执咎在己,岂容徇物之私。
今非以选曹所铨,果于乖谬,众职所举,必
祖荟,卫将军,会稽内史。
父,廞,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居在吴,晋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廞丁母忧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众应之,以女为贞烈将军,以女人为官属。
国宝既死,恭檄廞罢兵。
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
恭遣刘牢之击廞,廞败走,不知所在。
长子泰为恭所杀。
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随沙门释昙永逃窜。
时牢之搜检觅华甚急,昙永使华提衣幞随后,津逻咸疑焉。
华行迟,永呵骂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还吴。
少有志行,以父存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如此十余年,为时人所称美。
高祖欲收其才用,乃发廞丧问,使华制服。
服阕,高祖北伐长安,领镇西将军、北徐州刺史,辟华为州主簿,仍转镇西主簿,治中从事史,历职著称。
太祖镇江陵,以为西中郎主簿,迁咨议参军,领录事。
太祖进号镇西,复随府转。
太祖未亲政,政事悉委司马张邵。
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
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
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出行”乃下牵车,立于道侧。
及邵至,乃惊。
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
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
太祖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疑不敢下。
华建议曰“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
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
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
今日就征,万无所虑”太祖从之,留华总后任。
上即位,以华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侍中如故。
先是,会稽孔宁子为太祖镇西咨议参军,以文义见赏,至是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
宁子先为高祖太尉主簿,陈损益曰“隆化之道,莫先于官得其才。
枚卜之方,莫若人慎其举。
虽复因革不同,损益有物,求贤审官,未之或改。
师锡佥曰,焕乎钦明之诰,拔茅征吉,著于幽《贲》之爻。
晋师有成,瓜衍作赏,楚乘无入,蒍贾不贺。
今旧命惟新,幽人引领,《韶》之尽美,已备于振纲。
《武》之未尽,或存于理目。
虽九官之职,未可备举,亲民之选,尤宜在先。
愚欲使天朝四品官,外及守牧,各举一人堪为二千石长吏者,以付选官,随缺叙用,得贤受赏,失举任罚。
夫惟帝之难,岂庸识所易,然举尔所知,非求多人,因百官之明,孰与一识之见,执咎在己,岂容徇物之私。
今非以选曹所铨,果于乖谬,众职所举,必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
与高祖讳同,故称字。
曾祖暠,晋骠骑将军。
祖胡之,司州刺史。
父茂之,晋陵太守。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
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姊也。
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
妻在桓氏,弥年不迎。
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转桓伟安西长史、南平太守。
去官,居作唐县界。
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
高祖以为车骑从事中郎,徐州治中从事史,征西将军道规咨议参军。
时府主簿宗协亦有高趣,道规并以事外相期。
尝共酣饮致醉,敬弘因醉失礼,为外司所白,道规即更引还,重申初宴。
召为中书侍郎,始携家累自作唐还京邑。
久之,转黄门侍郎,不拜。
仍除太尉从事中郎,出为吴兴太守。
旧居余杭县,悦是举也。
寻征为侍中。
高祖西讨司马休之,敬弘奉使慰劳,通事令史潘尚于道疾病,敬弘单船送还都,存亡不测,有司奏免官,诏可。
未及释朝服,值赦复官。
宋国初建,为度支尚书,迁太常。
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
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
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
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
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
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
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
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
十二年,征为太子少傅。
敬弘诣京师上表曰“伏见诏书,以臣为太子少傅,承命震惶,喜惧交悸。
臣抱疾东荒,志绝荣观,不悟圣恩,猥复加宠。
东宫之重,四海瞻望,非臣薄德,所可居之。
今内外英秀,应选者多,且板筑之下,岂无高逸,而近私愚朽,污辱清朝。
呜呼微臣,永非复大之一物矣。
所以牵曳阙下者,实瞻望圣颜,贪《系》表之旨。
臣如此而归,夕死无恨”诏不许。
表疏屡上,终以不拜。
东归,上时不豫,自力见焉。
十六年,以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又诣京师上表曰“臣比自启闻,谓诚心已达,天鉴玄邈,未蒙在宥,不敢宴处,牵曳载
与高祖讳同,故称字。
曾祖暠,晋骠骑将军。
祖胡之,司州刺史。
父茂之,晋陵太守。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
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姊也。
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
妻在桓氏,弥年不迎。
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转桓伟安西长史、南平太守。
去官,居作唐县界。
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
高祖以为车骑从事中郎,徐州治中从事史,征西将军道规咨议参军。
时府主簿宗协亦有高趣,道规并以事外相期。
尝共酣饮致醉,敬弘因醉失礼,为外司所白,道规即更引还,重申初宴。
召为中书侍郎,始携家累自作唐还京邑。
久之,转黄门侍郎,不拜。
仍除太尉从事中郎,出为吴兴太守。
旧居余杭县,悦是举也。
寻征为侍中。
高祖西讨司马休之,敬弘奉使慰劳,通事令史潘尚于道疾病,敬弘单船送还都,存亡不测,有司奏免官,诏可。
未及释朝服,值赦复官。
宋国初建,为度支尚书,迁太常。
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
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
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
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
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
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
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
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
十二年,征为太子少傅。
敬弘诣京师上表曰“伏见诏书,以臣为太子少傅,承命震惶,喜惧交悸。
臣抱疾东荒,志绝荣观,不悟圣恩,猥复加宠。
东宫之重,四海瞻望,非臣薄德,所可居之。
今内外英秀,应选者多,且板筑之下,岂无高逸,而近私愚朽,污辱清朝。
呜呼微臣,永非复大之一物矣。
所以牵曳阙下者,实瞻望圣颜,贪《系》表之旨。
臣如此而归,夕死无恨”诏不许。
表疏屡上,终以不拜。
东归,上时不豫,自力见焉。
十六年,以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又诣京师上表曰“臣比自启闻,谓诚心已达,天鉴玄邈,未蒙在宥,不敢宴处,牵曳载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
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
少有局力,不尚浮华。
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
本州辟主簿,不就。
除著作佐郎,又不拜。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
高祖领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
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
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豫州刺史,留镇寿阳。
以湛为长史、梁郡太守。
义康弱年未亲政,府州军事悉委湛。
府进号右将军,仍随府转。
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领历阳太守。
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
庐陵王义真出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湛又为长史,太守如故。
义真时居高祖忧,使帐下备膳,湛禁之,义真乃使左右索鱼肉珍羞,于斋内别立厨帐。
会湛入,因命臑酒炙车螯,湛正色曰“公当今不宜有此设”义真曰“旦甚寒,一碗酒亦何伤。
长史事同一家,望不为异”酒既至,湛因起曰“既不能以礼自处,又不能以礼处人”
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
出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嫡母忧去职。
服阕,为侍中。
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领抚军长史,行府州事。
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常曰“二王若非代邸之旧,无以至此,可谓遭遇风云”
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太祖答义恭曰“吾亦得湛启事,为之酸怀,乃不欲苟违所请。
但汝弱年,新涉庶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谘委仗,不可不得其人,量算二三,未获便相顺许。
今答湛启,权停彼葬。
顷朝臣零落相系,寄怀转寡,湛实国器,吾乃欲引其令还,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
汝庆赏黜罚,豫关失得者,必宜悉相委寄”
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
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
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上友于素笃,欲加酧顺,乃诏之曰“事至于此,甚为可叹。
当今乏才,委授已尔,宜尽相弥缝,取其可取,
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
少有局力,不尚浮华。
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
本州辟主簿,不就。
除著作佐郎,又不拜。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
高祖领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
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
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豫州刺史,留镇寿阳。
以湛为长史、梁郡太守。
义康弱年未亲政,府州军事悉委湛。
府进号右将军,仍随府转。
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领历阳太守。
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
庐陵王义真出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湛又为长史,太守如故。
义真时居高祖忧,使帐下备膳,湛禁之,义真乃使左右索鱼肉珍羞,于斋内别立厨帐。
会湛入,因命臑酒炙车螯,湛正色曰“公当今不宜有此设”义真曰“旦甚寒,一碗酒亦何伤。
长史事同一家,望不为异”酒既至,湛因起曰“既不能以礼自处,又不能以礼处人”
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
出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嫡母忧去职。
服阕,为侍中。
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领抚军长史,行府州事。
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常曰“二王若非代邸之旧,无以至此,可谓遭遇风云”
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太祖答义恭曰“吾亦得湛启事,为之酸怀,乃不欲苟违所请。
但汝弱年,新涉庶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谘委仗,不可不得其人,量算二三,未获便相顺许。
今答湛启,权停彼葬。
顷朝臣零落相系,寄怀转寡,湛实国器,吾乃欲引其令还,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
汝庆赏黜罚,豫关失得者,必宜悉相委寄”
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
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
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上友于素笃,欲加酧顺,乃诏之曰“事至于此,甚为可叹。
当今乏才,委授已尔,宜尽相弥缝,取其可取,
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人也。
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随府转征虏左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
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
转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中郎。
为将佐十余年,清谨刚正,甚为高祖所知赏。
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三年,仇池氐杨兴平遣使归顺,并儿弟为质,翰遣始平太守庞咨据武兴。
仇池大帅杨玄遣弟难当率众拒咨,又遣将强鹿皮向白水。
咨击破,难当等并退走。
其年,徙督益、宁二州、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秦州之安固、怀宁六郡诸军事、益州刺史,将军如故。
在益州著美绩,甚得方伯之体,论者称之。
六年,以老疾征还,除彭城王义康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
时太祖经略河南,以翰为持节、监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将军如故。
会前锋诸军到彦之等败退,明年,复为司徒司马,将军如故。
其年,又假节、监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时有死罪囚,典签意欲活之,因翰入关赍呈其事。
翰省讫,语“今且去,明可便呈”。
明旦,典签不敢复入,呼之乃来,取昨所呈事视讫,谓之曰“卿意当欲宥此囚死命。
昨于斋坐见其事,亦有心活之。
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贷,既欲加恩,卿便当代任其罪”因命左右收典签付狱杀之,原此囚生命。
其刑政如此,其下畏服,莫敢犯禁。
明年卒官,时年六十。
追赠征虏将军,持节、监、刺史如故。
刘道产,彭城吕人,太尉咨议参军简之子也。
简之事在弟子《康祖传》。
道产初为辅国参军,无锡令,在县有能名。
高祖版为中军行参军,又为道怜骠骑参军,袭父爵晋安县五等侯。
广州群盗因刺史谢道欣死为寇,攻没州城,道怜加道产振武将军南讨,会始兴谦之已平广州,道产未至而反。
元年,除宁远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郡人黄公生、任肃之、张石之等并谯纵余烬,与姻亲侯揽、罗奥等招引白水氐,规欲为乱。
道产诛公生等二十一家,宥其余党。
还为彭城王义康骠骑中兵参军。
元嘉三年,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在州有惠化,关中流民,前后出汉川归之者甚多。
六年,道产表置陇西、宋康二郡以领之。
七年,征为后军将军。
明年,迁竟陵王义宣左将军咨议参军,仍为持节、督雍、梁、南秦三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
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随府转征虏左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
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
转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中郎。
为将佐十余年,清谨刚正,甚为高祖所知赏。
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三年,仇池氐杨兴平遣使归顺,并儿弟为质,翰遣始平太守庞咨据武兴。
仇池大帅杨玄遣弟难当率众拒咨,又遣将强鹿皮向白水。
咨击破,难当等并退走。
其年,徙督益、宁二州、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秦州之安固、怀宁六郡诸军事、益州刺史,将军如故。
在益州著美绩,甚得方伯之体,论者称之。
六年,以老疾征还,除彭城王义康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
时太祖经略河南,以翰为持节、监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将军如故。
会前锋诸军到彦之等败退,明年,复为司徒司马,将军如故。
其年,又假节、监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时有死罪囚,典签意欲活之,因翰入关赍呈其事。
翰省讫,语“今且去,明可便呈”。
明旦,典签不敢复入,呼之乃来,取昨所呈事视讫,谓之曰“卿意当欲宥此囚死命。
昨于斋坐见其事,亦有心活之。
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贷,既欲加恩,卿便当代任其罪”因命左右收典签付狱杀之,原此囚生命。
其刑政如此,其下畏服,莫敢犯禁。
明年卒官,时年六十。
追赠征虏将军,持节、监、刺史如故。
刘道产,彭城吕人,太尉咨议参军简之子也。
简之事在弟子《康祖传》。
道产初为辅国参军,无锡令,在县有能名。
高祖版为中军行参军,又为道怜骠骑参军,袭父爵晋安县五等侯。
广州群盗因刺史谢道欣死为寇,攻没州城,道怜加道产振武将军南讨,会始兴谦之已平广州,道产未至而反。
元年,除宁远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郡人黄公生、任肃之、张石之等并谯纵余烬,与姻亲侯揽、罗奥等招引白水氐,规欲为乱。
道产诛公生等二十一家,宥其余党。
还为彭城王义康骠骑中兵参军。
元嘉三年,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在州有惠化,关中流民,前后出汉川归之者甚多。
六年,道产表置陇西、宋康二郡以领之。
七年,征为后军将军。
明年,迁竟陵王义宣左将军咨议参军,仍为持节、督雍、梁、南秦三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
袁淑,字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
少有风气,年数岁,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
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司祭酒。
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
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久疾免官。
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迁太子洗马,以脚疾不拜。
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谘议参军。
顷之,迁司徒左西属。
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
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还为御史中丞。
时索虏南侵,遂至瓜步,太祖使百官议防御之术,淑上议曰:
臣闻函车之兽,离山必毙。
绝波之鳞,宕流则枯。
羯寇遗丑,趋致畿甸,蚁萃螽集,闻已崩殪。
天险岩旷,地限深遐,故全魏戢其图,盛晋辍其议,情屈力殚,气挫勇竭,谅不虞于来临,本无怵于能济矣。
乃者燮定携远,阻违授律,由将有弛拙,故士少斗志。
围溃之众,匪寇倾沦,攻制之师,空自班散,济西劲骑,急战蹴旅,淮上训卒,简备靡旗。
是由绥整寡衷,戎昭多昧,遂使栲潞入患,泉伊来扰,纷殄姬风,泯毒禹绩,腾书有渭阴之迫,悬烽均咸阳之警。
然而切揣虚实,伏匿先彰,校索伎能,谲诡既显。
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踬硋,后先介逼。
舍陵衍之习,竞湍沙之利。
今虹见萍生,土膏泉动,津陆陷溢,痁祸洊兴,刍稿已单,米粟莫系,水宇衿带,进必倾殒,河隘扁固,退亦堕灭。
所谓栖乌于烈火之上,养鱼于丛棘之中。
或谓损缓江右,宽缮淮内。
窃谓拯扼闽城,旧史为允,弃远凉士,前言称非。
限此要荒,犹弗委割。
况联被京国,咫尺神甸,数州摧扫,列邑歼痍,山渊反覆,草木涂地。
今丘赋千乘,井算万集,肩摩倍于长安,缔袂百于临淄,什一而籍,实慊氓愿,履亩以税,既协农和。
户竞战心,人含锐志,皆欲赢粮请奋,释纬乘城。
谓宜悬金铸印,要壮果之士,重币甘辞,招摧决之将,举荐板筑之下,抽登台皂之间,赏之以焚书,报之以相爵,俄而昭才贺阙,异能间至。
戎贪而无谋,肆而不整,迷乎向背之次,谬于合散之宜,犯军志之极害,触兵家之甚讳。
少有风气,年数岁,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
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司祭酒。
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
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久疾免官。
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迁太子洗马,以脚疾不拜。
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谘议参军。
顷之,迁司徒左西属。
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
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还为御史中丞。
时索虏南侵,遂至瓜步,太祖使百官议防御之术,淑上议曰:
臣闻函车之兽,离山必毙。
绝波之鳞,宕流则枯。
羯寇遗丑,趋致畿甸,蚁萃螽集,闻已崩殪。
天险岩旷,地限深遐,故全魏戢其图,盛晋辍其议,情屈力殚,气挫勇竭,谅不虞于来临,本无怵于能济矣。
乃者燮定携远,阻违授律,由将有弛拙,故士少斗志。
围溃之众,匪寇倾沦,攻制之师,空自班散,济西劲骑,急战蹴旅,淮上训卒,简备靡旗。
是由绥整寡衷,戎昭多昧,遂使栲潞入患,泉伊来扰,纷殄姬风,泯毒禹绩,腾书有渭阴之迫,悬烽均咸阳之警。
然而切揣虚实,伏匿先彰,校索伎能,谲诡既显。
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踬硋,后先介逼。
舍陵衍之习,竞湍沙之利。
今虹见萍生,土膏泉动,津陆陷溢,痁祸洊兴,刍稿已单,米粟莫系,水宇衿带,进必倾殒,河隘扁固,退亦堕灭。
所谓栖乌于烈火之上,养鱼于丛棘之中。
或谓损缓江右,宽缮淮内。
窃谓拯扼闽城,旧史为允,弃远凉士,前言称非。
限此要荒,犹弗委割。
况联被京国,咫尺神甸,数州摧扫,列邑歼痍,山渊反覆,草木涂地。
今丘赋千乘,井算万集,肩摩倍于长安,缔袂百于临淄,什一而籍,实慊氓愿,履亩以税,既协农和。
户竞战心,人含锐志,皆欲赢粮请奋,释纬乘城。
谓宜悬金铸印,要壮果之士,重币甘辞,招摧决之将,举荐板筑之下,抽登台皂之间,赏之以焚书,报之以相爵,俄而昭才贺阙,异能间至。
戎贪而无谋,肆而不整,迷乎向背之次,谬于合散之宜,犯军志之极害,触兵家之甚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