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两个尼姑领了芳官等去后,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
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再那几个学戏的女孩子,我也作主放出去了。
一则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二则他们既唱了会子戏,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的。
况丫头们也太多,若说不够使,再挑上几个来也是一样。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谁知变了。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
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
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
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
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
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
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
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
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
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
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
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
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
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
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
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
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
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
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
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
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
岂不奇怪。
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说着,大家笑了。
王夫人又回今日贾政如何夸奖,又如何带他们逛去,贾母听了,更加喜悦。
一时,只见迎春妆扮了前来告辞过去。
凤姐也来省晨,伺候过早饭,又说笑了一回。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
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
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
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
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
薄师者,必无佳子弟。
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
恃势者,忽逢大对头。
人所料不及也。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
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
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
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
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
乃洪范稽疑之篇,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
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
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
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贫无可奈,惟求俭。
拙亦何妨,只要勤。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
显达之士多出寒门。
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
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
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
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
成日家我说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在一处。
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
你们不知他的好处,用起来得多少换买来还不中使呢。
”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
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些去,太太都给过去了。
”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
”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
除这个再没有了。
”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
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
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
”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
邢夫人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
”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
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
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记号了来。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几包都各包好记上名字了。
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
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
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
”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
”也无心看那些,只命:“都收了罢。
”因向周瑞家的说:“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
倘一时老太太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不必多说。
”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
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
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
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
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
”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
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
”于是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
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
”王夫人自是喜悦
话说黛玉到潇湘馆门口,紫鹃说了一句话,更动了心,一时吐出血来,几乎晕倒。
亏了还同着秋纹,两个人挽扶着黛玉到屋里来。
那时秋纹去后,紫鹃雪雁守着,见他渐渐苏醒过来,问紫鹃道:“你们守着哭什么?”紫鹃见他说话明白,倒放了心了,因说:“姑娘刚才打老太太那边回来,身上觉着不大好,唬的我们没了主意,所以哭了。
”黛玉笑道:“我那里就能够死呢。
”这一句话没完,又喘成一处。
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及至回来吐了这一口血,心中却渐渐的明白过来,把头里的事一字也不记得了。
这会子见紫鹃哭,方模糊想起傻大姐的话来,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
这里紫鹃雪雁只得守着,想要告诉人去,怕又像上次招得凤姐儿说他们失惊打怪的。
那知秋纹回去,神情慌遽。
正值贾母睡起中觉来,看见这般光景,便问怎么了。
秋纹吓的连忙把刚才的事回了一遍。
贾母大惊说:“这还了得!”连忙着人叫了王夫人凤姐过来,告诉了他婆媳两个。
凤姐道:“我都嘱咐到了,这是什么人走了风呢。
这不更是一件难事了吗。
贾母道:“且别管那些,先瞧瞧去是怎么样了。
”说着便起身带着王夫人凤姐等过来看视。
见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
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
大家都慌了。
只见黛玉微微睁眼,看见贾母在他旁边,便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贾母一闻此言,十分难受,便道:“好孩子,你养着罢,不怕的。
”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
外面丫头进来回凤姐道:“大夫来了。
”于是大家略避。
王大夫同着贾琏进来,诊了脉,说道:“尚不妨事。
这是郁气伤肝,肝不藏血,所以神气不定。
如今要用敛阴止血的药,方可望好。
”王大夫说完,同着贾琏出去开方取药去了。
贾母看黛玉神气不好,便出来告诉凤姐等道:“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
你们也该替他预备预备,冲一冲。
或者好了,岂不是大家省心。
就是怎么样,也不至临时忙乱。
咱们家里这两天正有事呢。
”凤姐儿答应了。
贾母又问了紫鹃一回,到底不知是那个说的。
贾母心里只是纳闷,因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顽,好些是有的。
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
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
”因回到房中,又叫袭人来问。
袭人仍将前日回王夫人的话并方才黛玉的光景述了一遍
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
惜乎轮蹄徵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
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馀里。
不通陆路。
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
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
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
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此幼时快游之始。
惜乎兰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为憾。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
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
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
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其馀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胁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墓在西泠桥侧。
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馀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
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
午后交卷。
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
有入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
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
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
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坐良久,阳乌将落,相携下山,南屏晚钟动矣。
韬光、云栖路远未到,其红门局之梅花,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