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大父側室,姓章氏,明崇禎丙子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年十八來歸,逾年,生女子一人,不育。
又十餘年,而大父卒。
先大母錢氏。
大母早歲無子,大父因娶章大家。
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無出。
大家生寒族,年少,又無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則慷慨號慟不食。
時吾父纔八歲,童然在側,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亦吾所荷也。
”於是與大母同處四十餘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盡禮,大母亦善遇之,終身無間言。
櫆幼時,猶及事大母。
値清夜,大母倚簾帷坐,櫆侍在側,大母念往事,忽淚落。
櫆見大母垂淚,問何故,大母嘆曰:“予不幸,汝祖中道棄予,汝祖沒時,汝父纔八歲。
”回首見章大家在室,因指謂櫆曰:“汝父幼孤,以養以誨,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爲多。
汝年及長,則必無忘章大家。
”時雖稚昧,見言之哀,亦知從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表明。
目雖無見,而操作不輟,槐七歲,與伯兄、仲兄從塾師在外庭讀書。
每隆冬,陰風積雪,或夜分始歸,僮奴皆睡去,獨大家煨爐以待。
聞叩門,即應聲策杖扶壁行,啓門,且執手問曰:“書若熟否?先生曾樸責否?”即應以書熟,未曾樸責,乃喜。
大家垂白,吾家益貧,衣食不足以養,而大家之晚節更苦。
嗚呼!其可痛也夫。
年十八來歸,逾年,生女子一人,不育。
又十餘年,而大父卒。
先大母錢氏。
大母早歲無子,大父因娶章大家。
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無出。
大家生寒族,年少,又無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則慷慨號慟不食。
時吾父纔八歲,童然在側,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亦吾所荷也。
”於是與大母同處四十餘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盡禮,大母亦善遇之,終身無間言。
櫆幼時,猶及事大母。
値清夜,大母倚簾帷坐,櫆侍在側,大母念往事,忽淚落。
櫆見大母垂淚,問何故,大母嘆曰:“予不幸,汝祖中道棄予,汝祖沒時,汝父纔八歲。
”回首見章大家在室,因指謂櫆曰:“汝父幼孤,以養以誨,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爲多。
汝年及長,則必無忘章大家。
”時雖稚昧,見言之哀,亦知從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表明。
目雖無見,而操作不輟,槐七歲,與伯兄、仲兄從塾師在外庭讀書。
每隆冬,陰風積雪,或夜分始歸,僮奴皆睡去,獨大家煨爐以待。
聞叩門,即應聲策杖扶壁行,啓門,且執手問曰:“書若熟否?先生曾樸責否?”即應以書熟,未曾樸責,乃喜。
大家垂白,吾家益貧,衣食不足以養,而大家之晚節更苦。
嗚呼!其可痛也夫。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靑,張若兆應宿,同人北山,觀乎雙溪。
一靑之弟仲孚,與邀而疾作,不果來。
一靑又先返。
余與應宿宿張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漲,畱之累日,蓋龍溪水西北來,將人兩崖之口,又受椒園之水,故其會曰雙溪。
松堤內繞,碧巖外交,勢若重環。
處於環中,以四望煙雨之所合散,樹石之所擁露,其狀萬變。
夜共一鐙,憑几默聽,眾響皆人,人意蕭然。
當文端遭遇仁皇帝,登爲輔相,一旦退老,御書“雙溪”以賜,歸懸之於此楣,優遊自適於此者數年乃薨,天下謂之盛事。
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於巖窶,從故人於風雨之夕,遠思文端之風,邈不可及。
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與昔文端之所娛於山水間者,其尙有同乎耶,其無有同乎耶?
一靑之弟仲孚,與邀而疾作,不果來。
一靑又先返。
余與應宿宿張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漲,畱之累日,蓋龍溪水西北來,將人兩崖之口,又受椒園之水,故其會曰雙溪。
松堤內繞,碧巖外交,勢若重環。
處於環中,以四望煙雨之所合散,樹石之所擁露,其狀萬變。
夜共一鐙,憑几默聽,眾響皆人,人意蕭然。
當文端遭遇仁皇帝,登爲輔相,一旦退老,御書“雙溪”以賜,歸懸之於此楣,優遊自適於此者數年乃薨,天下謂之盛事。
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於巖窶,從故人於風雨之夕,遠思文端之風,邈不可及。
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與昔文端之所娛於山水間者,其尙有同乎耶,其無有同乎耶?
【總序】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温,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爲。
苟擅爲,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爲具。
親所惡,謹爲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
飲酒醉,最爲醜。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
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爲偷。
借人物,及時還。
後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爲先。
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己,莫閒管。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温,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爲。
苟擅爲,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爲具。
親所惡,謹爲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
飲酒醉,最爲醜。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
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爲偷。
借人物,及時還。
後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爲先。
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己,莫閒管。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靑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旣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愈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靑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旣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愈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後之爲人君者不然。
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
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視天下爲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
今也以君爲主,天下爲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爲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
曰:“我固爲子孫創業也。
”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爲當然。
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
”然則,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爲過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爲獨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乃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
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雖然,使後之爲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慾得產業,誰不如我?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衆,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爲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業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乎爲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不明乎爲君之職分,則市井之間,人人可欲,許由、務光所以曠後世而不聞也。
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後之爲人君者不然。
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
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視天下爲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
今也以君爲主,天下爲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爲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
曰:“我固爲子孫創業也。
”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爲當然。
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
”然則,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爲過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爲獨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乃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
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雖然,使後之爲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慾得產業,誰不如我?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衆,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爲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業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乎爲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不明乎爲君之職分,則市井之間,人人可欲,許由、務光所以曠後世而不聞也。
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